农药基本知识一、农药的基本概念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包括防病、治虫、除草、灭鼠以及生长调节。
1.农药商品名、通用名通用名:由三部分构成,含量+有效成分+剂型。
如5%阿维菌素乳油。
商品名:由农业部登记,其他厂家不能重复做。
如海亮TM 农药三证:指《农药登记证》、《生产准产证》、《产品标准证》2 农药类别颜色标志杀虫杀螨剂——红色杀菌杀线虫剂——黑色杀鼠剂——蓝色除草剂——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黄色3.农药的使用(1)两步配药法第一步用少量水把农药制剂调制成浓稠的母液;第二部用足量的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2)已产生沉淀的药剂的配药法1)在原瓶中搅拌沉淀层使分散均匀,必要时可用水浴(将药瓶放入温水中)加温促使分散,不能再瓶中加水冲稀沉淀层。
2)陈垫层系时候,采用“两步配药法” ,沉淀层不能稀释的,建议不要使用。
(3)配药的浓度1)100g 药液相当于多少ml水的比重是1,配成药液一般也可把比重当做1.因此,100g药液相当于100ml计算公式为:重量g二体积ml *比重2)用粉锈宁有效成分占种子总量0.03%拌种防治白粉病和锈病,问拌50kg 种子需要15%粉锈宁多少克?50kg=50000g占50000g种子0.03%所需的焚修你个量为:50000*0.03%=15g所需浓度15%粉锈宁的量(设为K)为:K*15%=15g ,则K=100g 计算公式为:商品药量*浓度=有效成分量3)将10ml 高效氯氟氰菊酯配制成1000 倍水溶液需加水多少kg?意为:取一份药,加水1000份,即加水10*1000=10000g=10kg计算公式为:稀释后药量=原药重*稀释倍数二、分类:1.按原料来源分:无机农药:大多数由矿物原料加工制成,品种少,药效不高;目前在用的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砒霜(五氧化二砷)等;植物性农药:用植物产品制成的,如除虫菊、烟草、鱼藤酮等。
微生物农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造而成的,如BT 乳剂、阿维菌素,精纯多抗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农用链霉素、农抗120 等。
有机合成农药:即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农药,是目前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类农药,如敌敌畏、农斯特、锐宁、阿锐宝等2.按防治对象不同用途分:杀虫剂:用来防治有害昆虫的药剂,如锐宁、农斯特等。
杀螨剂:用来防治蜘蛛纲中的有害种类的药剂,如高顶(克螨特)、擂螨、阿维菌素等。
杀菌剂:用来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药剂,如多菌灵、代森锰锌、丙环唑等。
杀线虫剂:用来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药剂,如克线磷、铁灭克等。
杀鼠剂:用来防治害鼠的药剂,如灭鼠胺等。
除草剂:用来防治农田杂草的药剂,如刹无松、卓达、草伐等。
生物生长调节剂:用来促进或抑制农林作物生长发育的药剂: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
三、农药的剂型1.可湿性粉剂WP 原料+填料+湿润剂粉碎加工粉状农药优点:有效成分一般较高,耐贮存。
2.-------------------------------------------- 乳油EC 农药原油或原粉- 一定量有机溶剂溶解--------------------- 一定量的乳化剂---- 分布均匀、透明状的液体农药优点:比较稳定,黏附性和渗透性强;缺点:对环境影响较大,受助剂影响大。
3.水剂AS 药剂以分子或离子或分散在水中的真溶液制剂优点:颗粒小,安全环保缺点:对原药要求高,需在水中稳定性好(否则长期贮存易分解失效)4.微乳剂ME 与水混合后是透明液体,一般超过一定温度范围是乳状液。
优点:比较稳定,颗粒很小,黏附性和渗透性强;缺点:对环境影响较大,受助剂影响大。
5.悬浮剂SC (胶悬剂)----- 农药原药+载体+分散剂混合---------------------- 在水或油中经多次研磨加工----- 胶状液体(其重油液悬浮剂专供超低容量喷雾用,水液悬浮剂可供各种喷雾使用)优点:黏附性好,属水基化制剂,安全环保。
缺点:对制剂技术要求高,使用时应先摇匀(技术不过关易产生沉淀)6.水乳剂EW 水包油型不透明乳状液体农药剂型,匀化切割工艺而制成,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
优点:以水为连续相,水可抑制农药蒸气的挥发,并无燃烧爆炸危险,贮运安全,对环境友好。
缺点:由于特有的抑制功效,不稳定剂型7.颗粒剂GR 遇水不分散,有效成分逐渐从载体中释放出来而发挥药效优点:一般药效持久,残效期长,使用方便,安全。
8.水分散剂型(解体性粒剂)WDG 遇水分散四、农药的使用1.农药使用的遵循原则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不同防治对象确定施药时间: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情况适时施药:掌握有效用药量适当使用方法:根据农药特性2.农药混合使用及增效剂1)农药混用的概念:将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施药方法。
2)农药混用的目的:经济用药,节省成本;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对象;减少施药次数,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发展速度;提高对保护对象的安全性等。
3)农药混用原则:不影响药剂的化学性质,不破坏原有制剂良好的物理性状;不增大毒性,不减退药效;不降低对作物的安全性;既有增效作用,又能降低毒性,还可提高作物安全性的配方是理想的配方。
4)农药混用中的化学变化:碱性农药及金属盐大多数农药对碱性敏感,尤其是含有酯类结构的药剂,如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等。
所以一般有机合成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如波尔多液等。
酸性农药:化学农药对酸性的敏感性虽然不像对碱性的敏感性那样突出,但有些药剂在酸性条件下会降低药效,甚至产生要害。
纯度不高的敌百虫、久效磷、杀虫脒水剂等,会因久经贮藏而而提高酸性,择不宜与对酸性敏感的多菌灵、萎锈灵、福美双系列的多种杀菌剂以及代森锰锌等混用。
5)农药混用中的物理变化乳油间的混用一般不会出现物理性状的变坏,而乳油与可湿性粉剂等混用往往会出现破乳现象(?),使悬浮粒子凝聚而降低悬浮率。
6)混用农药对生物的联合作用农药混用更多地是为了增效,而农药的混合不外乎以下现象:A 相加作用农药混用后对有害生物的毒力等于混用农药各单季单独使用时毒力之和。
一般来说,作用机理相同的农药进行混配,多表现为相加作用。
B 增效作用即农药混用后对有害生物的毒力大于混用农药各单剂单独使用时毒力总和。
一般作用机理不相同的农药进行混配,多表现为增效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药剂混用,增效的同时也有增毒作用。
C 拮抗作用农药混用时对有害生物的毒力低于各单剂单用时的总和。
五、农药主要品种介绍1.杀虫剂1)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从口腔进入杀虫剂从口腔进入虫体的关键是必须通过害虫的取食活动。
以胃毒、内吸作用的为主的农药以此种方式进入昆虫体内。
从体壁进入体壁是以触杀作用为主的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重要屏障。
农药溶剂进入昆虫体内的同时,还可以将药剂一同带入。
从昆虫气门进入气体药剂或以熏蒸作用为主的药剂可以在昆虫呼吸时随空气而进入气门,沿昆虫气管系统最后到达微气管而产生毒效。
杀虫剂• ---- ►表皮*:丿熏蒸件坪•丿 后肠7 一►排出审 杀虫刑J 气门J 气管J 微气管d 马氏管42)杀虫剂的分类A 有机磷杀虫剂a 特点:药效高,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对硫磷以触杀为主,敌敌畏以熏蒸为主;均较为广谱,适用及其广泛;对害虫的持效期又长又短, 有的药剂在施药后数小时至2-3天完全分解失效,如辛硫磷、敌敌畏 等,有的在植物体内具有较长的存在时间, 如甲拌磷在作物或害虫体 内代谢为毒性更强的化合物(对人畜影响大)。
b 作用机制:有机磷杀虫剂表现的杀虫性能和对人畜家禽鱼类等的毒害,是由于一直动物体内神经中“乙酰胆碱酯酶”或“胆碱酯酶”的 活性而破坏了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引起了一系列急性中毒症状,如 异常兴奋、痉挛、麻痹、死亡。
c 常用的重要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 广谱的杀虫、杀螨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在土壤中挥发性较高,对地下害虫效果好;鞘翅目、鳞翅目害虫及害螨,瓜类苗 期敏感1青毒作用 拒食・ (感化器)■ 杀虫剂-咀嚼式:口器 2内吸作用, 剌吸式 内叫 杀虫剂 .植物吸收户 3融杀作用.食道 消化道- 義诅(中肠〕4 / 贮存在组织中2 / (脂?客性)祕 血JK’f 血液循 一作用部位・辛硫磷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击倒速度快,可防治地下害虫及鳞翅目害虫的幼虫,见光易分解,瓜类、豆类、甜菜、玉米对辛硫磷敏感。
三唑磷广谱性杀虫杀螨剂,杀卵作用明显。
制剂不稳定,对鱼、蜜蜂有毒害作用。
杀扑磷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对介壳虫有特效,对螨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果园中浓度不可太高,否则会引起褐色病斑。
敌敌畏高效、速效、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对咀嚼式口器害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其用途广泛,蒸汽压较高,对害虫有极强的击倒力,对瓢虫、食蚜蝇等天敌及蜜蜂具有杀伤力,在一般浓度下对高粱、玉米易发生药害。
B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a特点:杀虫范围不如有机磷杀虫剂广,一般不能防治螨类和介壳虫类,但可以有效防治叶蝉、飞虱、蓟马、棉蚜、棉铃虫、玉米螟等。
大多数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性比有机磷农药低,对鱼类比较安全,对蜜蜂高毒。
b杀虫机制与有机磷类农药相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作用靶标也是乙酰胆碱酯酶;即抑制乙酰胆碱酶的活性,破坏昆虫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
c 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异丙威触杀作用,有一定的渗透和传导活性,且速效性强,主要用于水稻防治水稻飞虱和叶蝉,并能兼治蓟马,不可与敌稗同时使用,须间隔10 天以上,该药剂对芋有药害,不得使用。
灭多威作用迅速,触杀和胃毒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极佳的杀卵剂,并能渗透到植物体内,随体液由下往上移动。
丁硫克百威克百威的低毒衍生物,杀虫谱广,有内吸性,能防治蚜虫、螨类、跳甲、卷叶蛾等。
C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a特点:高效低毒,易降解;具趋避、触杀作用,击倒作用强;易产生抗药性;多数无内吸作用;杀虫效果多表现负温度系数;分子结构中加入氟原子,提高杀螨活性。
b 作用机理:一种物理性神经毒素,对害虫有三种作用——趋避、击倒、毒杀。
主要作用于神经轴突部位,抑制神经的传导。
昆虫中毒后的症状表现——兴奋、麻痹、死亡。
C 拟除虫菊酯类常用品种氯氰菊酯触杀、胃毒作用,还有趋避作用。
击倒力强,杀虫速度快。
可以防止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害虫,并对蚜虫、小绿叶蝉有效,对螨类、盲蝽防效差,残留期短,对果实内部污染较少。
高效氯氰菊酯是氯氰菊酯的高效异构体。
氰戊菊酯高效光谱杀虫剂,有一定胃毒作用无内吸活性,对螨类效果差。
三氟氯氰菊酯新一代低毒高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同其他菊酯类农药相比,其化学结构中增添了3 个氟原子杀虫谱更广,活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