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公安民警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公安民警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基层公安民警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基层公安民警肩负着维护国家社会稳定的重大责任,如果民警的身心问题严重,对其个人健康及国家安全都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要高度重视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状况。

本文笔者讨论了基层公安民警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基层公安民警身心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2―0634―01
引言
基层公安民警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从事着高强度、高风险,超负荷的工作,长期如此的工作,使其承受着比普通人更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这无疑会严重的威胁着基层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

一、基层公安民警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
基层公安警察心理健康水平均较低,年龄、性别、学历、警种、职务级别等因素对警察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根据现有的调查和研究情况来看,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心理的不健康不同程度地导致生理上的变化,并且对身体造成关联性的破坏,减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引发皮肤病、心脏病、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不适应,头痛、胸闷、肌肉酸痛以及其他躯体疾病。

警察因过多的焦虑、紧张、抑郁、突发的心理应激而引起的躯体化症状较普通人群严重。

警察的心理不健康甚至异常,就其行为发生改变
而言,轻者表现为饮酒、吸烟的频率明显增加,抱怨情绪严重,不遵守纪律,不负责任,易与人争执等;重者表现为酗酒、嗜烟、事故频发、违纪违法、刑讯逼供、交通肇事等,有的人还会选择自杀或杀人来摆脱困境,对公民、社会和国家造成严重危害。

二、影响基层公安民警身心健康的因素
1、受环境制约影响
(1)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随着我国建设步伐的加快,外来人口快速涌入,城市人口逐渐增多,社会治安状况十分复杂,人民群众对公安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希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使公安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民警的要求也更高,而且人际交往的距离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而增大,增加了基层民警沟通交往的难度。

(2)受内部环境的影响。

基层公安民警由于事务性工作繁忙,往往疏于学习,没有及时更好地掌握高科技知识和运用新的手段方法,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下打击犯罪份子的需要。

这些,都导致基层民警办案产生心理焦虑急躁,危害其身心健康。

身心素质不好,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和高风险的工作,没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作保证,会使其形成恶性循环。

2、工作量大,休息得不到保障
基层公安民警与社会打交道比较多,每天工作量比较大,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时间长,而且也比较复杂,危险性高,要时刻做好流血牺牲的心理准备。

他们经常面临着加班和值班,节假日不能正常
休息。

3、不规律的生活习惯
基层公安民警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主要表现在饮食、休息和业余休闲方面。

据调查,不少公安民警饮食没有规律,很少吃早餐,经常吃夜宵;作息没有规律,经常熬夜,睡眠时间不长,质量不高;部分基层公安民警尤其是男性民警有严重的抽烟和饮酒习惯,并把抽烟和饮酒视为缓解压力的方法。

这些都使疾病有机可乘,给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此外,基层公安民警基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闲暇时间比较少,部分民警在闲暇时并没有好好休息,致使其在应有的休息时间并没得到很好地休息效果。

4、缺乏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能缓解民警身心压力,使其能更有效地共工作。

良好的工作平台,同时与周围人保持和谐的社会关系,能使基层公安民警工作时保持心情舒畅,工作得心应手,效率更高。

首先,由于我国法制建设尚不完善,执法环境复杂,各方面的制度跟不上,缺乏基础的公共信息,各个职能部门无法很好的协作,使民警的工作难度增加。

其次,群众工作难度增加,不少群众对他们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故意刁难举报回避他们。

使他们的身心压力更大。

最后,基层公安民警的工作繁忙,使他们无暇顾及亲人朋友,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家庭和社会关系,对其身心也是不利的。

三、提高基层公安民警身心健康水平的措施建议
1、发挥民警个人主观能动性
(1)要学习。

需要民警高度重视自身的身心健康状况,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弥补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要自学必要的身心保健知识,对自己的身心活动规律要有很好的掌握和了解,提高自己的身心承受能力,防范于未然。

要积极主动学习公安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及时更新文化知识,以满足其工作需要。

(2)要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制定运动计划。

通过体育锻炼来来协调各种心理品质,消除身心疲劳。

同时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饮食作息习惯,以防健康透支。

要吃好早餐,夜宵尽量少吃或不吃,不加班时尽量不要熬夜。

(3)要交往。

增强人际交往,要形成积极乐观、开朗、彰显活力的性格,消除抑郁、孤独等负面习性。

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缓解不良情绪,尽量克服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维持身心健康发展。

2、严格落实民警休假、休息制度
对于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的民警来说,缓解心理压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度假和休息。

在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和完成任务的前提下,要不折不扣地保证民警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必要时调整休息时间进行补休,做到不差帐。

民警可以利用休假和调休日、双休日,把自己的身心状况调整到最佳,使其能更高效积极地投入工作中。

要按照国家规定落实民警的节假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轮休、调休、补休等确保民警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3、健全完善公安民警管理机制,合理安排警力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民警的身心健康问题,结合民警的实际工作情况,科学管理,让民警能够有充沛的精力去工作。

(1)减少非警务活动。

各级党委、政府要依据社会活动规律及公安部门自身特点,科学划分公安部门职责范围,减少非警务活动,防止民警过度疲劳。

(2)合理安排警力。

公安机关应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岗,进行机构整合,撤销不需要的岗位,合理安排这些岗位的民警,减少其他岗位民警的工作量,使他们获得必要的休息。

避免两极分化,即部分民警每天很是悠闲的喝茶阅报,而其他民警为工作忙的无法保证有充足的休息。

(3)依靠科技强警。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比如电子警察、dna检验技术、微机联网等,提高民警的工作效率,减少人海战术,减缓民警的工作压力。

此外还要根据民警的工作能力,合理安排岗位及任务,使民警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通过心理门诊、咨询电话、邮箱及网站的方式,给有心理压力的民警提供倾诉场所,定期对民警进行身心测评和辅导,并且建立民警身心健康档案,全面了解民警的身心健康状况。

通过开展身心健康讲座,向民警宣传身心保健知识,让他们获得消除身心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对那些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民警,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及时的治疗。

5、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和谐氛围。

要把基层边防派出所的业余文化生活与大练兵、正规化建设、内务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充实生活,为基层公安民警形成健康心理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大力改善边防派出所工作环境,营造和谐氛围,使基层公安民警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

结语
基层公安民警是公安机关职能的直接行使者,是一个性质特殊、面临风险高的群体。

他们的工作任务繁重复杂,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持社会稳定、和谐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使命.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对基层公安民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安民警要想立足岗位、履行职能必须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与违法犯罪活动做斗争,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2] 胡业刚,陈雷等. 刑事警察心理健康调卉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1),12-13
[2] 周沃欢. 警察心理健康的初步调查[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
部学院学报,2009(6):58
[3] 王立新,王涛等. 刑警心理健康状况调卉报告[j].公安教育,2005,18~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