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报告课题名称:多金属高铁闪锌矿选锌指标提升实践小组名称: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选锌指标提升QC小组注册编号:HL-2011-QC003课题类型:攻关型发表人:何庆浪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3月4日一、项目概况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每年的锌精矿产量为15万吨左右,精矿品质对公司利润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公司处理原矿为多金属高铁闪锌矿,选矿难度大,公司每年大力开展以“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效益”的主题活动。
公司每年由锌精矿产生的利润占总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公司一直在针对如何提升锌精矿品质上下功夫,以公司现有专业技术骨干为基础与外部科研院所协作,以开展QC活动为契机,成立选锌指标提升QC小组。
通过不断试验研究及生产实践,有效提升锌精矿指标,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全面提升企业的选矿技术及管理水平。
二、小组概况三、选择课题1、课题名称:多金属高铁闪锌矿选锌指标提升实践2、选题理由:(1)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发展规划要求。
(2)本项目确定的质量目标为“新起点、新举措、新效益“。
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只有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立足于激烈竞争的金属产销市场。
(3)由于公司锌精矿的是由浮选工艺生产,通过对选别工艺、现场管理、技术可行性的综合分析,得出公司目前的选锌指标还有较好的提升空间,一是管理工作可进一步细化,提高劳动效率;二是工艺流程可进行系统优化,发挥整体效率;三是选矿技术可实现突破,随着新药剂,浮选自动化的成熟实践应用,可有效提升选锌指标空间。
四、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为了能确保切实有效提升选锌指标,小组成员对公司所属各选矿车间进行多次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近几个月的生产指标、流程考查报告等等,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和综合分析,详见下面图表:1、选锌工艺管理缺陷统计表2、选别工艺缺陷统计表3、选矿技术缺陷统计表从生产管理、操作及技术方面对公司选锌工艺进行全方面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出存在的缺陷,以便在后续工作中持续开展PDCA 程序进行改进和完善。
五、设定目标1、加强员工安全教育、三大规程、操作技能培训,使员工全面掌握和熟练应用。
2、改进选锌工艺过程各项措施,保证工艺过程得到完善优化。
3、引进先进选矿药剂,加强配矿工作,保证选锌指标得到有效提升。
4、可行性分析:(1)有控股公司支持,公司高层领导直接参与指导和管理。
(2)小组成员均参加工作多年,多次创优工程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科研技术实力。
(3)以公司现有科研技术力量为基础与专业科研院校合作,引进先进的实用技术,结合公司生产实际,提升选锌技术实力的水平。
六、对策及措施1、根据项目分析所列出的原因制定对策,详见以下对策表:2、对策实施实施一、针对车间员工对三大规程熟悉程度不够(1)、组织员工学习培训2011年01月25日QC小组副组长李品福和张发贵一起主抓各车间员工对三大规程的学习工作。
利用公司标准化办公室编撰的三大规程教材,结合各生产车间实际,组织各车间员工对《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检修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进行了全面学习,同时针对各岗位操作要点分别由QC小组成员中的选矿、设备、安全工程师讲解要领,全面提升车间员工的综合素质。
(2)、组织考核通过系统学习三大规程后,为了检验员工对三大规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QC小组于2011年01月30日和31日对培训员工进行统一考试,考试成绩经统计全部通过,其中《岗位操作规程》平均得分85.4分、《设备检修规程》平均得分81.2分、《安全技术规程》平均得分84.6分。
实施二、针对员工安全防范意识不高(1)、组织员工在岗继续教育培训由QC 小组成员钱兴延组织各车间员工按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进行系统的学习,让合体员工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理念,通过学习和案例讲解让员工从危险源辨识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和巩固,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
(2)、进行知识竞赛通过对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系统学习,让广大员工提升了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主观能动力。
为了检验学习培训效果,QC 小组组织了“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以车间为单位,全员参与,层层选拔,评选出优秀车间和员工。
最后以部分物质和精神奖励来进一步肯定广大员工的学习成果,并勉励大家再接再厉,不断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为公司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实施三、员工操作技能不高(1)、由QC小组成员韦会福等选矿工程技术人员组织员工进行浮选工艺系统操作技能培训学习。
通过集中培训学习和员工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进行现场指导,做到让员工学以致用。
同时以技能培训为契机大力开展“师带徒”活动,让分部操作技能好的员工以“传、帮、带”的形式将培训内容进一步推广,形成全员学习、帮扶的良好氛围。
(2)、开展技能比武活动为进一步激励广大员工爱岗敬业、求实奉献,QC 小组组织开展了公司“技能比武”活动,以浮选操作为基本专业项目进行,让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同台竞技,通过理论考试和实作考试层层选拔,竞赛前三名受到公司表彰,并将他们树立为全公司相应专业项目的学习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公司各车间浮选操作技能的不断提升,为提升选锌指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四、针对浮选过程中石灰添加过于集中,影响精矿品质。
为解决这个难题,QC 小组成员兰希雄带领公司选矿实验室对生产样进行摸底试验,并以此为参考进行生产调试,最终以分三段添加石灰时的指标最佳,石灰添加点分别为精选一浮选柱给矿,精选二浮选柱给矿,精选三浮选柱给矿。
通过分段添加石灰后不仅指标同比锌精矿品位上升了0.2%、回收率上升了0.6,而且石灰用量同比下降了200g/t,在提升指标的同时明显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五、浮选柱矿浆液面及pH值未实现自动控制和测定浮选柱矿浆液面及pH值是影响精矿指标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矿浆液面不稳定导致浮选柱泡沫层厚薄不均,精矿二次富集不稳定,不能形成稳定的精矿泡沫,括出的精矿产品质量波动较大;二是由于浮选柱浮选矿浆的pH值未实现自动测定,无法及时准确的掌握矿浆PH变化和调整石灰添加量,直接导致精矿矿浆pH值时高时低,影响精矿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为此QC小组成员张发贵牵头与相关选矿工艺自动化厂家多次交流沟通,通过对比后将选购方案报公司审批并获得通过,最终选取超声波液位自动控制仪和工业梅特勒PH2100型型矿浆pH值自动测定仪作为控制浮选柱矿浆液面和pH值自动控制装置,很好的解决了矿浆液面波动和pH值测定困难的实际问题,为锌精矿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六、选锌精选作业浓度未安装测定装置由于公司锌精矿是通过浮选工艺产生的,因此浮选浓度对精矿品质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精选作业浓度对精矿品质的影响尤为突出,为此QC小组员蒙玉彬、兰希雄、韦会福一起对选锌精选作业浓度进行深入的选矿浓度试验研究和工业生产调试,最终确定锌精选Ⅰ、精选Ⅱ、精选Ⅲ的作业浓度分别控制在33%-37%、27%-33%、23%-27%时效果最好,以最挂作业浓度值作为参考,最终选取以HC-1000型在线浓度测定仪为实现作业浓度的自动测定装置,仪器安装在每段浮选柱的底流管上,将测定数据以PLD显示屏形式反馈给操作人员,以便及时进行浓度调整,稳步提升锌精矿的选矿指标。
实施七、捕收剂使用比较传统,未成功引用和试验出针对高铁闪锌矿的新型捕收剂本司生产车间所处理原矿为多金属高铁闪锌矿,平均含铁量为12%以上,属难选矿石,目前采用优先浮选流程,对捕收剂的要求较高,一是要求能有很好捕收性,提高回收率,二是要用较好的选择性,便于生产出高品位的锌精矿。
现阶段公司普遍使用的选锌捕收剂为乙硫氮,工业指标也基本达到要求,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3.5%、86.4%,药剂用量为60g/t。
随着国家对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的进一步要求和规定,公司以开展QC活动为契机,由QC小组组长何庆浪副总经理牵头,以公司选矿实验室为试验平台进行研究,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得出,针对公司高铁闪锌矿的浮选捕收以混合用药效果最佳,新药剂X-A的效果不理想。
混合捕收剂以乙黄+丁铵黑药+乙硫氮=3:1:1效果最佳,工业试验指标为锌精矿品位44.5%,回收率为87.20%,药剂用量为54.3g/t,较单一捕收剂指标好,从而反映了混合捕收剂针对高铁闪锌矿有较强的选择捕收能力,即多种捕收剂对高铁闪锌矿都有不同的捕收活化区域,捕收剂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提升了选择捕收作用,从而使得选锌指标得到稳固提升。
实施八、缺乏新型活化剂,常规活化剂成本高,指标提升不理想目前公司各选矿车间选锌活化剂为硫酸铜,常用使用硫酸作为选锌活化剂反映出如下问题:一是硫酸铜用量大一般为400-500g/t,成本较大,1吨硫酸铜要1.4万元;二是硫酸铜在活化过程中不光活化闪锌矿还能活化部分硫化铁矿(即部分磁黄铁矿、黄铁矿),造成精矿分离困难,影响生产指标;三是硫酸铜会腐蚀管道、浮选槽,与矿浆中Ca2+结合生产CaSO4沉淀,给浮选及后续作业带来不便。
因此寻找高效廉价的高铁闪锌矿活化剂已显得很紧迫,QC 小组副组长李品福牵头,引进昆明理工大学最新药剂研究成果X—41做生产试验,经过两个月的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表明,用X—41新型活化剂代替硫酸铜作为高铁闪矿的活化剂,在选矿应用上取得成功,回收率相比提高1.02%,精矿品位提高0.5%,药剂用量为350—400g/t,效果比较突出,降本增效显著,目前新型活化剂X—41在公司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
实施九、原矿供矿品位不够稳定公司各车间原矿由露天采场供给,由于采场出矿范围大,采剥梯度大、出矿点分散,导致采场供给原矿品位时常波动,给车间稳定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QC小组联系各生产车间,经现场综合分析得出,要想原矿品位供给稳定,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各车间原矿堆场进行合理配矿,QC小组成员曾继鹏和杨文芳等车间主管领导牵头,在各车间原入堆场进行配矿。
即将采场各平台供给的原矿分开堆存,并取样分析掌握原矿基本信息,进料时根据工业生产指标要求,及时调整配矿比例,保证了生产原矿性质的基本稳定,为后续选锌作业指标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
七、效果检查与评估1、效果检查经过本次QC活动,QC小组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目标,从生产管理、工艺流程、技术引进三方面入手,在针对选锌提升实践过程通过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使得锌指标较以前提升显著,同时加强了车间生产管理,提高了员工操作技能,安全及防范意识,降本增效显著,为公司进一步开展QC活动创造良好基础。
2、效果评估通过本次QC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总结如下:(1)、生产管理方面,通过开展《三大规程》、《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浮选操作》的培训和考试检验,让广大员工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各项规程、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开展QC活动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