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移动原理和应用
③压强的变化必须引起参与反应物质的浓度改
变才能使平衡移动。
(3)温度的影响
2NO2 (g) N2O4 (g) △H<0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注:升高温度同时加快正逆反应速率,但吸热 反应的速率增加的更多,故升温使可逆反应向 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温度对吸热反应的速率 影响更大。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速 率 时 间 关 系 图
-
升温
正反应吸热
降温
升温
正反应放热
降温
(4)催化剂的影响
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V’正= V’逆,只改变反应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而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例:对如下平衡 A(气) + B (气) V正 V逆 2C (气) + D (固) V正′= V逆′
3、对已达化学平衡的反应 2X(g)+Y(g) 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2Z(g),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 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
0
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t1
t2
t3
3.思维模型
难点分析
⒈如果平衡向正方向移动,υ正一定增大吗?
不一定。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原因是: υ 正 > υ逆,尽管υ正 减小,但只要满足υ正 > υ逆平衡就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⒉如果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一定 会增大吗?
不一定。这要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是由什么条 件引起的。如果是通过改变温度、压强或减小生成物浓 度引起的平衡右移,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如果
C、B的转化率:甲>乙>丙>丁 D、B的转化率:丁>乙>丙>甲 解析:以乙、丙为基准,先比较它们两组A、B转化率的大小,再与甲、 甲、乙相比:B相同,甲中A比乙中多1 mol, A的转化率:乙>甲;B的 丁两组比较。丙组的A、B都为乙组的两倍,两容器的体积相等,所丙容 转化率:甲>乙; 器压强比乙容器的大,此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 甲、丙相比:A相同,甲中B比丙中少1 mol,A的转化率:丙>甲;B的 转化率:甲>丙;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丙组A、B的转化率都比乙组的小。 乙、丁相比:A相同,丁中B比乙中多1 mol,A的转化率:丁>乙;B的 转化率:乙>丁; 丙、丁相比:B相同,丙中A比丁中多1 mol,A的转化率:丁>丙;B的 转化率:丙>丁;
是向体系中增加某种反应物的量,造成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则转化率的变化要具体分析
⒊对于一个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向其反应 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发生移动吗?
但各物质的浓度均不变,故平衡不移动;
但体积增大,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 的方向移动。
⑴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压强虽然增大,
3.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1)从正、逆反应速度是否相等判断: 化学平衡状态 υ正=υ逆 向右移动 不 移 动 向左移动
外界条 件改变
υ正≠υ逆
υ正>υ逆 υ正=υ逆 υ正<υ逆
(2)从浓度商和平衡常数分析:
对于一个可逆反应:mA+nB 在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 pC + qD,
P q
[C ] [ D] K m n [ A] [ B]
增大 不变 减小
c C (g) + d D (g)
反应物不止一种:a A (g) +b B (g)
条件 增加A的量
特点 可逆反应 a+b>c+d a+b<c+d
α(A)
α(B)
增大压强 a + b = c + d
减小 增大 不变 减小
增大 增大 不变 减小
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盛有 1 mol PCl5,加热到 200 ℃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反应 达到平衡时,PCl5 所占体积分数为 m%。若在同一温度 和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 2 mol PCl5,反应平衡时, PCl5 所占体积分数为 n%,则 m 和 n 的关系是( B A.m>n C.m=n B.m<n D.无法比较 )
非平衡状态时有浓度商
当Q = K时,达平衡 当Q < K时, 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 当Q > K时,
欲破坏化学平衡状态,必须使Q ≠ K,
【例】现有反应:CO(g)+H2O(g) CO2(g)+H2(g); △H<0。在850℃时,K=1。 (1)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平衡时K 小于 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若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则: 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 逆反应 方向移动。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 满足的条件是 0≤x<3.0 。 (3)在850℃时,若设x=5.0和x=6.0,其他物质的投料 不变,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分 别为a%、b%,则a 小于 b(填“大于”“小于”或“等
(三)化学平衡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当改变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的条 件时,平衡状态被破坏,随反应的进行重新达到 新平衡的过程.
2.移动原理
勒夏持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
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 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 ①影响平衡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三种; ②原理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一项条件发生变化 的情况(即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 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 外界条件的变化。 ④平衡移动: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 →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 体系,条件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
可建立虚拟路径如下:
A的转化率: 例题 相同容器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 乙>丙 2A(g)+B(g) 3C(g)+2D(g)起始时四个容器所装A、 B的转化率: B的量分别为: BC 乙>丙 A:2mol 丁{A:1mol 甲{A:2mol 乙{ A:1mol 丙{ B:1mol B:1mol B:2mol B:2mol 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A或B的转化率大小关系为: A、A的转化率:甲<丙<丁<乙 B、A的转化率:甲<丙<乙<丁
t2
t3
t(s)
1)浓度 A(g)+3B(g)
增大A的浓度
2C(g)+2D(s)
就要减少A的浓度
原平衡 C(A) = C 1
减弱
消耗 A
平衡向右移动
新平衡
2
原平衡被破坏 C(A) = C
消除
C(A) = C 3
C
1
<
C
3
< C
2
A(g)+3B(g)
2C(g)+2D(s)
讨论:
当减小 C 的浓度时, 平衡将怎样移动?
5. 转化率的计算或比较方法 (1) 移动方向判断法: 适用于温度变化和压强变化 变T,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 大;若向逆反应方向移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率减小。
变P,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
大;若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减小。
(2) 极端假设法:
适用于有两种反应物或两种以上时
当有两种反应物时,增加其中一种反应物的量, 该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增
4.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
(1)浓度的影响
原因分析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V正 > V逆 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速率-时间关系图: 增 大 反 应 物 浓 度
V(molL-1S-1)
, V正
V”正 = V”逆 平衡状态Ⅱ
V正
V正= V逆
V’逆
平衡状态Ⅰ
V逆
0
t1
A(g)+3B(g)
2C(g)+2D(s)
当增加D的量时, 平衡将会如何?
平衡不发生移动
下列4个图分别是描述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图像, 请大家分析 t 时刻时浓度的变化及平衡如何移动?
图1 图2
阅 图 训 练
图3
图4
分析反应速度图像 须知:
三步分析法: 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 二看△V正 、 △V逆的相对大小; 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对于时间——速度图像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 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 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⑴只有压强的变化引起反应物质的浓度变化时, 化学平衡才有可能移动; ⑵平衡移动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情况(结合平衡 移动方向分析)
压 强 对 化 学 平 衡 的 影 响
aA(g)+bB(g)
cC(g)
a + b > c
看清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
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 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 突变,V逆 渐变。 升高温度,V吸热 大增,V放热 小增。 压强 的改变,V缩小 大变,V增大 小变,体积不变的反应 ,速 率等变。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朝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朝逆反应方向移动。 注意: ⑴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改变 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V(逆),平衡不移动。 ⑵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是浓度,而不是质量、物质的量 或体积; ⑶对于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改变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浓度,化学平衡一般不移动; (4)浓度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实际生产:①增大廉价物质的浓度 ②及时将生成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