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十大行政审判典型案例2016年7月27日下午,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2015年度全市法院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内容,并通过媒体公布十大行政审判典型案例。
赵某等诉南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法定职责纠纷案【案情简介】2015年1月30日,赵某等向南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邮寄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南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南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河南省某企业破产状况、债权债务情况、破产债权分配情况等有关信息。
南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收到申请后未给赵某等书面答复。
赵某等于2015年3月24日再次邮寄信息公开申请,南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仍未书面答复。
赵某等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南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的行政行为违法,请求判令其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
庭审中,南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了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南民破字第1-2号民事裁定书,证明河南省某企业已由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还债,破产企业的清算由清算组实施,南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不掌握该信息。
【裁判要旨】此案经南阳两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南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收到赵某等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未在法定期限内答复,违反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属违法行为。
但河南省某企业已由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破产,破产企业的清算由清算组实施,南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不掌握赵某等所请求公开的信息,对其信息公开的申请不予支持。
遂判决确认南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未答复的行为违法,驳回赵某等请求公开其请求事项的诉请。
【典型意义】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公民法治意识的增强,政府信息公开类案件数量不断增加,行政机关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应严格按照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依法进行处理。
属于公开范围的依法予以公开,不属于行政机关公开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而不能对收到的公开申请置之不理。
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应当符合法定的条件,申请公开的信息应为被申请单位掌握,且一般应与申请人的生产、生活、科研相关。
冀某、镇平某企业诉镇平县国土资源局行政征收纠纷案【案情简介】2009年11月27日,冀某与镇平县国土资源局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出让建筑容积率不高于1.7,建筑密度不高于30%。
冀某委托镇平某企业全权开发建设和销售。
2010年4月12日,镇平县规划委员会规划上述用地建御景园(苑)小区,并作出镇规发(2010)2号会议纪要,将御景园(苑)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容积率调整为3.89,建筑密度35%。
后御景园(苑)小区按照调整后的容积率由镇平某企业建成并交付使用。
镇平县国土资源局于2013年9月10日作出《征收调整容积率补缴土地出让金决定书》。
该决定要求冀某、镇平某企业在2013年9月15日前将调整容积率应补缴的土地出让金981万元上交,逾期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冀某、镇平某企业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该《征收决定书》。
【裁判要旨】此案经南阳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诉《征收决定书》作出前,未事先告知行政相对人,也没有听取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告知起诉期限错误,说明理由不充分,没有详细列明告知土地出让金计算方式,被诉行政机关亦没有提交证据证明被诉征收决定作出的审批流程程序合法。
遂判决撤销镇平县国土资源局于2013年9月10日作出的2013-002《征收调整容积率补缴土地出让金决定》;责令镇平县国土资源局收到判决之日起60日内就本案涉及土地出让金征收问题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典型意义】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规定了正当程序原则,《河南省行政机关执法条例》对行政机关执法程序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不仅实体要合法,程序也要合法。
特别是涉及行政相对人重大权益时,要遵循正当程序,听取相对人意见,告知相对人享有的陈述、申辩权。
确保行政行为实现程序和实体的公正。
同时,被诉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履行法定职责,在被诉行政行为被法院依法撤销后,应及时完善手续依法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失。
高某诉南召县国土资源局不履行法定职责纠纷案【案情简介】2008年10月30日南召县国土资源局经南召县人民政府批准,发布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出让公告,载明所拍卖宗地临街长9.9米,进深22米,面积217.8㎡。
南召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落款为2008年11月14日的补充公告载明所拍卖宗地进深为20米,面积为112㎡。
拍卖宗地所在位置张贴的是原公告。
南召县国土资源局未提供补充公告已经张贴公布的证据。
高某按公告要求于2008年11月18日缴纳土地竞买保证金30万元,于11月19日填写竞买申请书参加竞买,11月20日高某竞得公告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签订成交确认书,但该成交确认书不显示拍卖宗地的长宽尺寸面积及四至边界。
经现场勘验本案所涉宗地的南、北、西三边的边界确定,南北长9.9米,而东边界至今南召县国土资源局仍不能确定,东西(进深)尺寸不能确定。
该宗地现在仍然闲置未利用。
高某诉至法院,请求:1、依法判令南召县国土资源局给其竞买的召国土资出〔2008〕-10-02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定边界,按图纸实际数字交付并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
2、判令南召县国土资源局支付未及时交付使用的滞纳金、承担诉讼费用。
【裁判要旨】此案经南阳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南召县国土资源局对国有土地进行拍卖的行为主要事实不清。
拍卖土地长宽尺寸面积、四至边界,尤其是四至边界应当是确定的。
而本案中南召县国土资源局拍卖的宗地的东边界不确定,南北两个边长不确定,面积不确定。
由此可以看出南召县国土资源局的公告及补充公告载明的边长及面积均不能证明其符合客观事实。
本案拍卖的宗地四至边界、面积不确定,就无法签订准确合法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导致无法签订准确合法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且形成行政纠纷的责任在南召县国土资源局。
双方签订拍卖成交确认书后,高某要求南召县国土资源局实地丈量确定边界面积、纠正错误,南召县国土资源局拒绝纠正错误,其不履行上述相应义务是违法的。
南阳中院遂判决限南召县国土资源局于判决送达后六十日内履行相关法定职责。
【典型意义】新行政诉讼法将行政协议纳入了行政诉讼收案范围。
行政协议指向的标的应当明确、具体,不能模糊不清。
本案中南召县国土资源局拍卖宗地所制作的两个公告内容不一,面积相差较大,而且南召县国土资源局与高某签订的行政协议也未明确标的的面积和四至,属于标的指向不明。
造成被诉行政行为事实不清,缺乏证据支持,南召县国土资源局对此没有作出合理解释,且与现场测量结果不一致。
为此,土地行政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到土地面积等问题时,应当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划定边界,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切实保证行政行为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郭某诉内乡县社会医疗保险中心医疗保险支付纠纷案【案情简介】。
2015年初,内乡县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郭某因患疾病在内乡县人民医院治疗,后因符合异地就诊条件,郭某转往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期间共花费14076.65元,并由其个人先行垫付。
郭某因保管不善,将住院收费票据遗失。
为了证明住院实际花费,郭某前往南阳市中心医院由该医院在收费专用票据(收据联)复印件上加盖公章予以确认,后郭某先后三次前往内乡县社会医疗保险中心请求报销费用,内乡县社会医疗保险中心以收费票据非原始票据为由拒绝为其办理报销业务,郭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责令内乡县社会医疗保险中心按规定核准支付郭某医疗费用。
【裁判要旨】此案经南阳两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在现行法律法规中,没有关于对加盖公章的医疗收费票据复印件进行报销的禁止规定,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内乡县社会医疗保险中心应当结合社会医疗保险立法的目的,从保护参保人员合法医疗保险权益的角度出发,妥善为参保人员解决实际报销中产生的问题。
报销医疗费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医疗费用票据遗失的情况,参保人员只要能够通过其他途径来有效地证明实际医疗花费,即应获得报销。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设立更为严格的审核程序和审核标准,在确定无误的情况下,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遂判令内乡县社会医疗保险中心在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按规定核准支付郭某医疗费用。
【典型意义】行政给付是指行政主体在特定情况下,依法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物质利益或赋予其与物质利益有关的权益行为。
这类行为大多关涉民生,密切关系到特定主体的日常生产、生活。
近年来,以要求行政机关履行给付义务的新类型行政案件逐年增加。
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过程中除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外,在行政给付行为中应更多考虑立法宗旨,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努力做到高效便民,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群众,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王某诉镇平县晁陂镇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纠纷案【案情简介】2012年12月11日,镇平县晁陂镇人民政府作出的《关于对王某行政确权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王某起诉后,镇平县法院判决撤销了该处理决定,并限镇平县晁陂镇人民政府于六十日内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晁陂镇人民政府上诉后,南阳中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13年12月20日,晁陂镇人民政府作出晁政(2013)105号《处理决定》,决定对王某要求土地确权的申请不予受理。
王某不服向镇平县人民政府申请复议,镇平县人民政府经复议撤销了该处理决定。
2014年4月19日,王某通过邮政快递向被告镇平县晁陂镇人民政府邮寄确权申请书,要求对争议宅基地进行行政确权,镇平县晁陂镇人民政府未予答复。
王某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晁陂镇人民政府在法定期限内对王某申请的宅基地纠纷作出确权具体行政行为。
【裁判要旨】此案经南阳两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镇平县晁陂镇人民政府具有确认土地使用权属的职权。
其未在60日内对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事项作出处理,构成行政不作为。
遂判决:限镇平县晁陂镇人民政府于判决生效后六十日内对王某的申请作出行政行为。
【典型意义】公民通过邮寄方式向人民政府申请履行法定职责,人民政府收到申请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对申请人申请区分是否属于自身法定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进行处理。
未处理的构成行政不作为。
本案中,镇平县晁陂镇人民政府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已经法院及镇平县人民政府多次撤销,镇平县晁陂镇人民政府仍未对王某的申请进行处理属严重的不履行法定职责。
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规定,对严重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人民法院除责令其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外,还可向其上级主管部门、监察部门发送建议的形式进行处理,也可向社会公布,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史某诉邓州市公安局、杨某交通事故调解行为及证明纠纷案【案情简介】1999年12月24日,王某驾驶史某所有的四轮车与杨某相刮,造成交通事故,致杨某受伤入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