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州石化公司“1.7”火灾爆炸事故_经验教训

兰州石化公司“1.7”火灾爆炸事故_经验教训


分公司对隐患治理的投资、立项一路绿灯、优先考虑, 对腐蚀、老化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逐年进行 更新、改造和维护,但仍需继续加强隐患的挂牌督办和跟踪 整改,强化各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预防为主”的风险防 控意识,做好油气处理装置的无泄漏管理和油气集输管道突 发泄漏的应急处置,确保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针对兰州石化“1.7”火灾爆炸事故的 主要原因和分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各单位、 各部门应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吸取经验教训。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加强作业现场的工艺管理
分公司部分不连续运行的油气处理装置、增压
装置、管道、机泵等,应在停运期间,科学编制停运、
兰州石化公司“1.7”火灾爆炸 事故经验教训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事故经过
•1月7日17时16分左右,兰州石化分公司合成橡胶厂316罐区操作工在巡检中发现裂解碳四球罐(R202) 出口管路弯头处泄漏,立即报告当班班长。 •17时18分,当班班长打电话向合成橡胶厂生产调度室报告现场发生泄漏,并要求派消防队现场监护。 •17时20分,位于泄漏点北面约50米的丙烯腈装置焚烧炉操作工向石油化工厂生产调度室报告R202该球罐 所在罐区产生白雾,接着又报告白雾迅速扩大。 •17时21分,合成橡胶厂316罐区当班班长再次向生产调度室报告现场泄漏严重。 •17时24分,现场发生爆炸。之后又接连发生数次爆炸,爆炸导致316号罐区四个区域引发大火。 事故发生后,企业和地方消防部门调集460余名消防官兵、86台各类消防车辆迅速赶到现场,展开 扑救。鉴于着火物料多为轻质烃类,扑救十分困难,现场抢险灭火指挥部决定,对4个着火区实行控制燃
备用期间的管理措施,认真检查物料置换情况、阀门 开关状态、盲板加装情况等,并定期检查,做好备用 装置、管道、机泵等的日常维护,确保安全受控。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二、加强隐患治理的跟踪管理
该事故中的储罐在 2007 年就被检测出管线腐蚀严重,并 列入月度检维修计划,全部更换7个储罐的管线。但由于对问 题、隐患不重视、整改不彻底,实际只更换了4个储罐的管线, 导致2010年1月7日R202储罐发生泄漏,引发火灾爆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四、认真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
冬季是事故高发季节,要针对冬季安全生产的特 点,加强基层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巡回 检查,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生产装置关键 要害部位的全程监控,发现隐患和异常现象及时处理,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单位应加大力度、增加频 次,强化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冬季安全生产的各项措 施,在雨雪、严寒冰冻等恶劣气候下,应认真避免员 工摔伤、跌落等伤人事故,严格控制车辆出行,确保 安全生产。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三、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该事故罐区发生泄漏后,由于罐区防火堤内泄漏 量较大,且无远程切断设施,导致人员无法进入罐区 实施应急处置措施、也无法远程切断,导致物料大量 泄漏,最终失控爆炸。 各单位应在应急演练过程中,进一步检验站队现 场处置预案和岗位应急处置程序的可操作性,进一步 开展事故扩大或失控状态下的事故预想,逐步完善现 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效率,实 现安全环保应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烧,同时对周边罐采取隔离冷却保护措施。大火直到1月9日19时才基本扑灭。事故造成企业员工6人当场
死亡、6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316罐区8个立式储罐、2个球罐损毁,内部管廊系统损坏严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事故原因分析
经初步分析,此次事故原因是:裂解碳四球罐(R202)内物料从出口管线 弯头处发生泄漏并迅速扩大,泄漏的裂解碳四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后发生 空间爆炸,进而引起周边储罐泄漏、着火和爆炸。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 查分析中。这起事故造成现场作业人员伤亡严重,火灾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 重大,教训极为深刻。事故暴露出作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316罐区安全 设防等级低,早期投用的储罐本质安全水平、自动化水平不高和应急管理薄弱 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