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外交[1]

环境外交[1]

n 国家通过外部化其环境成本来获得发展的政策和做法 已经为国际社会所不允许,要求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 须内部化其环境成本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
环境外交[1]
国际环境法两大原则的确立
n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推动了国际环境合作,国家保护环境的能力普遍增强, 从而使国家在在环境方面的主权实施更到位。
环境外交[1]
环境外交
2020/11/23
环境外交[1]
两个问题
n 国际关系视野中的气候变化问题呈现出何 种景色,有何特点?
n 如何评价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政 策和立场?
环境外交[1]
一、国际关系视野中的气候变化问题
观察视角:一个地球、两个世界
环境外交[1]
国际环境法两大原则的确立对各国的双重影响
n “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的政策开发本国自 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 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 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


不明确 是



是 环境外交[1]
结论
n 中国的立场稳中有变,日趋积极与合作。
环境外交[1]
影响中国谈判立场的三大因素
减缓成本
所谓减缓成本是指国家为解决某个环境问题而付出的 代价,主要指经济上的成本。
n 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中国的减缓成本越高,中国 就越不愿意承诺减排义务,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态度 就越消极。
环境外交[1]
环境外交具有如下区别于其它 外交活动的特点
n ⒈有特定的调整对象:国际环境保护关系或国 际环境关系
n ⒉环境外交是涉及国家和国际社会和平安定的 重要因素 ⒊科学技术性,对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很 大 ⒋很强的公益性 ⒌环境外交的主体广泛、内容丰富、方式多样, 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综合性
是否支持灵活机 制?
不明确 是 否
是否支持其它形 式的国际气候合 作机制?
是否强调以人均 排放量为基准?
不明确 是
是 是
犹豫 不明确 是




在技术上,转向强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开 是
展互利技术合作和建立兼顾市场规律和保护全
球气候大局的技术推广机制;在资金上,转向
强调探讨扩大融资规模的新途径。
Hale Waihona Puke 是环境外交[1]中国未来参与温室气体减排的行动路线图
4.强制性绝对减排 3.有条件自愿承诺绝对减
排 2.有条件强制性相对减排 1.自愿承诺相对减排
环境外交[1]
n 综合以上因素考虑,中国在20世纪20年 代参与量化减排的可能性最大
环境外交[1]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外交面临重大挑战 首先,是对中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
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的重大挑战。
其次,是对中国传统国家利益观的挑战。
最后,是对中国的外交理论和政策研究的 挑战。
环境外交[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3
环境外交[1]
2.中国什么时候开始量化减排?
环境外交[1]
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基本立场的变与不变
时间 议题
是否承诺量化减 排?
1991

1999

2001

2005

2007
否,但同意 未来以“可 测量、可报 告、可核查” 方式采取减 缓行动
是否要求发达国 家率先减排温室 气体?
是否要求发达国 家向发展中国家 提供资金和技术 援助?
环境外交[1]
世界环境七大国表现出风格各 异的环境外交
n 德国,日本——世界环境领跑者 n 中国、巴西和印度——国际环境事务的
积极参与者 n 俄罗斯——旁观者(搭便车) n 美国——拖后腿者
环境外交[1]
环境外交[1]
二、中国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
问题:
1.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是一个负责任的成 员吗?
环境外交[1]
当代环境外交活动的发展趋势
n ⒈参与的国家和组织越来越多 ⒉已经形成环境外交的观念和理论,环境外交 学正在环境外交实践中日趋成熟 ⒊当代环境外交活动有比较牢固而共同的条件 和基础 ⒋领域和影响逐步扩大、内容日益丰富,将成 为国际关系的热点 5.规模大、规格高、活动频繁
n 6.成效显著,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7.公开性和透明度日益增强
双重影响
n 气候变化 排放限制
国家发展选择受限
n 气候变化 强
排放限制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增
要求国家有更强大的环境外交
环境外交[1]
环境外交
n 环境外交是于1989年由日本提出的,在 国际社会防治全球环境问题 资源危机,保 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条件下产生的新兴 的,独立的外交领域,它是环境外交主体通 过外交方式去调整国际环境关系的各种 对外活动的总称.
环境外交[1]
n
生态脆弱性
生态脆弱性是指一个国家的环境生态系统对于某一环 境问题的化解和恢复能力。
在中国,气候变化导致的的生态脆弱性越高,中国越 愿意承担减排温室气体,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就会 越合作。

环境外交[1]
n
公平原则
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成员之间承担的责任 越公平,中国承担减排义务的可能性就越大, 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态度就越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