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预测文化与封建迷信的区别朱力摘要:如今社会人们对《周易》的误解甚是严重,许多人认为《周易》等预测文化是封建迷信。
这实际上与《周易》等预测文化本身是毫无关联的,与它们指导人们遵循客观规律求发展的思想是相悖的。
所以要驱除误解,要了解它们蕴含的思想,要懂得区分它们与封建迷信的本质区别,要从辨证唯物一分为二的思想去看待,不要狭隘地继承祖先留给后人的文化瑰宝。
同时,希望人们能用客观的视角去看待、关注《周易》等预测文化,并能弘扬《周易》等预测文化。
关键词:中国星座《周易》误解五千年文明的古国预测文化很不幸的被时代狭隘地误读。
现今二十一世纪,科技极速发展阶段,各种的高端科技都渗透着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言行举止,更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思想。
同时许多人把古代预测文化视为封建迷信,这是现代中国人的一个莫大的悲哀。
因《周易》等预测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当对《周易》等预测文化引起重视。
与此同时,不应被浮云蒙蔽,要把预测文化与封建迷信区别开来,拨开浮云,真正的认识到预测文化的精髓,了解到中国独领风骚的预测文化。
一、以《周易》为主的预测文化在大众心中形象由于现代人对中国传统的预测典籍巨作的无知,致使预测典籍仅仅以一种命理之书、算命学书的姿态出现在现当今社会。
实际上中国古代预测典籍可以用来预测将来未知之数,更可以用来解释宇宙未知之秘和探索生命的奥妙,这是先祖们遗留下社会科学文化瑰宝,更是无私的先祖们奉献给后人的丰厚遗产。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这样说过:“读懂了《周易》的人,他们也就读懂了中国人。
”这些预测文化不会导人误入歧途,反而这些书育人向上,教人从善如流、明辨是非。
这样宏伟的文化,为何要将它们打入“封建迷信”的冷宫中呢?关于《周易》最早的记载是《史记·太史公自序》,“西伯拘羑里,演《周易》”,但什么是《周易》?《周易》中讲的是什么内容?当代大众对《周易》又了解多少?网上曾有人做过“关于你对《周易》的认识”调查,共有近七万网民进行了投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近百分之三十的人认为《周易》是江湖神棍用来行骗的幌子,更有人激进言辞,“它就只能是算命的书,只不过是人们将它神话罢了!”;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对《周易》是将信将疑,不否定也不给予肯定,“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半信半疑,有时准,有时亦不准!”;有百分之十五的人认为《周易》是博大精深的宇宙天书,“很爱它,喜欢它给我的指引和启示,特别是空闲的时候,起一卦,还能从里面悟到很多人生的真谛!”;有百分之五的人对《周易》没有任何了解,“没看过,太深了也看不懂!”由以上的实例调查中,可知《周易》在大众心中造成的误解可分为以下几点:误解一:就是只承认孔子,只重视儒学,而不承认、不重视易学。
易学和儒学本来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易》是中华文明之源、之本、之根,源远流长,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其他传统文化无法比拟。
误解二:就是把《周易》只看做是筮书,占卜用的书,算卦用的书。
所以有的人对研究易的人有看法,这就错了。
这里面“易”是双重身份,双重内涵,有占筮的内容,但更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哲学。
《周易》是一部可以预测未来、决断吉凶的筮书。
《周易》之所以能预测未来、决断吉凶,是因为《周易》是整个宇宙、整个世界的缩影,整个宇宙和世界生存发展变化的奥妙全在其中。
《周易》包含着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本体论的内涵,揭示了一种宇宙生成的基本模式,具有哲学内涵,成为一个哲学范畴。
误解三:认为《周易》不唯物、不科学。
《周易》中包含着科学,它里面的很多对象是有根据的,象术中也有思想,符合一些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是远古人分析、演绎、归纳而成的,是远古人在长期的、几千年、甚至是几万年的积累。
它一是解释宇宙演化法则,人类社会起源于这种发展规律。
然而就是这些误解使得大众误以为《周易》是封建迷信。
《周易》说天道、地道、人道,先有天、后有地、然后有人。
《周易》之道,“三才”之道,这都是科学,这都是真理,永远是真理,谁推翻呢?现代科学无论多么先进、多么发展,光电子、纳米技术,只能逐步证明《周易》的科学性,而不是推翻《周易》的科学性,所以要破除这些误解。
南怀瑾大师曾写过一本书[1],里面有一段话:“说到算命卜卦,有些人就说是迷信,我就问他们懂不懂,而他们说不懂,对于自己所不懂的东西,随便加一个罪名,指其为‘迷信’,这是多可怕的武断。
试想这一套法则流传了几千年,肯定会有它的道理,我们要批评它,不妨先研究它,等研究过了,再说它是迷信,这时才可以作结论。
自己并没有研究过,还不懂它,就说它是骗人的迷信,这才是真正的迷信――迷信自己的狂妄。
”南怀瑾大师的这番话彻底的将在近现代中国中《周易》受到误解的冤屈说了出来。
《周易》虽是一本筮书,只要专心的钻研就能发现其蕴含丰富思想,并非封建迷信。
所以《周易》中的思想是十分值得现代人去关注借鉴的。
二、《周易》中包含科学道理之于封建迷信的区别1.《周易》在中国历史文化产生的影响及它的文化价值。
《周易》,这是一本上古天书,诞生于人类初年的神秘奇书,据说由中国上古神人伏羲氏创作。
它不仅上测天文,下测地理,中测人事,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五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之首,它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而圣人孔子对《周易》相见恨晚,晚年喜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并为《周易》著《十翼》(《易传》),想为《周易》插上翅膀,并希望它的光芒能传播覆盖整个中国。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看《周易》等预测文化。
《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之源、之本,更是春秋“百家争鸣”各学派依据的主要理论。
道家老子因此悟道而著《道德经》,开始中国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法家韩非子则参照《周易》阴阳学说的变数而著《韩非子》;兵家孙武参透《周易》六十四卦变化奥妙排兵布阵而著《孙子兵法》。
就连医学也和《周易》有着深远影响,中医名典《黄帝内经》就有着深刻地《周易》哲学思想。
一代名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
”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周易》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可想而知《周易》对古代起到多大的作用和贡献,其价值无可估量。
如看《周易》中的《谦卦》,通观《周易》全书,无一卦全吉,总是有吉有凶,惟独《谦卦》卦辞、爻辞全吉,虽说这种全吉也只是相对而言的,但它仍然是整部《周易》里极为难得的一卦。
为什么《谦卦》全吉,其它六十三卦总是有吉有凶,这其中既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也与《谦卦》本身的卦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卦辞:“谦,亨,君子有终。
”“谦”是卦名,但这卦名本身就包蕴着丰富的内涵。
《易·系辞上传》:“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谦乃谦恭之意。
《易·系辞下传》:“谦以制礼。
”,《史记·乐书》也说:“故礼主其谦。
”,裴驷《史记集解》引王肃注:“谦自谦损也。
”,此又处处讲理,懂得礼貌,也即谦虚之意。
《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谦道卑退。
”《易·杂卦传》:“谦轻。
”韩康伯注:“谦者,不自重大。
”,《释文》:“谦,卑退为义,屈己下物也。
”更进一步地阐发了谦卑退让的意义。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谦具有谦恭、谦虚、谦卑、谦让等诸多意义。
这一卦所阐释的意义恰恰是要求卜卦的人做事应该谦恭、谦虚、谦卑、谦让,不应自高自大。
《周易》秩序严谨、生生不息的太极宇宙观,阴阳对待、物极必反的变易学说,仰观俯察、“穷理尽性”的认识论,仁义诚敬、刚柔相济的道德主张,自强不息、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参赞天地化育、德侔日月光明的超越理想,……所有这些思想内容都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生存格局、基本性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使中国人在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都有非凡表现,创造出独具风采的伟大文明。
如此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凝结着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又怎能简单的认为是一本封建迷信命理学书呢!《周易》是中国古代经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必须拨开神学迷雾,鉴取《周易》的宇宙人生哲学。
[2]从科学价值角度看《周易》等预测文化。
对于这种预测文化只要运用的正确,预测的事物得出最终的结果都具有惊人的准确率。
但当面对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在现代社会都笼统的称作“迷信”,现代人都认为古代的人都是未开化智力或是解释不了自然现象的人,对科学都是盲目的,都没现代人聪明。
那为什么古代人能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到现代连个发明的奇迹踪影都没?那我们为什么要喊一个痴迷《周易》的孔子为“圣人”?《周易》的创作者伏羲氏,他作为一个上古神人,既然他能创作《周易》,他会天真的认为天上有雷公电母吗?现代人的极端看法致使“迷信”这一词在中国横行几百年了,同时把中国预测文化光芒所掩避,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沉痛打击。
倘若我们断章取义说自己祖先的光辉预测文明属于迷信风水算命之说,这无疑给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
因为中国的最早的文明就是诞生在这种“迷信”预测文化中,而这种“迷信”预测文化弥漫整个中国近五千多年,而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恶劣的迷信”国度成长。
而如今,我们在举起“反封建迷信”的大旗时“不小心”把我们的文化根源《周易》列入反封建迷信的黑名单之中,对其进行人道毁灭;然而,我们面对外国文明中,我们都会骄傲的对外称自己的国家是已经有了五千年的文明,其实不然这五千年的文明最早始源于《周易》,而如今《周易》却将要被我们自己“反掉了”。
反了《周易》,也就反了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反了这五千年优秀文化,中国人也就无“根”无“本”,难道这不是中国人在掌了自己一个耳光?吉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卢泰指出,《周易》是信息库、思想源,且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上有“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做事上有“见善则迁,有迁则改”,审视自己有“返身修德”,推进社会有“与时偕行”,管理上有“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国家外交上有“保和太和”,等等,就连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是出自《周易》。
难道说中国的最高学府,它们也在玩“迷信”?事实上,科学越是进步,越能证明《周易》内容的精确,思想的正确,方法的准确,更能证明《周易》的科学价值。
2.《周易》的科学哲理(1)《周易》包含的宇宙观《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4]“易”指《周易》。
关于“太极”,《汉书·律历志》述汉末大学者刘歆说:“太极元气,函三为一。
极,中也。
元,始也”,“太极中央元气”,“太极运三辰五星于上,而元气转三统五行于下。
”可见,自汉代以来,“太极”即被普遍认为是宇宙的本原,是宇宙演化之初天地阴阳的“元气”。
这就使“太极”成为了《周易》的最高哲学范畴,“两仪生四象”是指由宇宙演化最初的阴阳二气经过矛盾运动进一步生成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四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