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8大难点以及6种应对方法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原则和一般骨折一样也是复位,固定(强烈推荐使用高分子绷带夹板),功能锻炼,多疗程抗骨质疏松治疗。
其特点和治疗的8大难点为:
①加重原有骨质疏松。
罹患骨折卧床后会发生快速骨质丢失,将加重原有骨质疏松;
②骨折粉碎。
骨量低,骨质量差,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③内固定治疗失败率高。
高龄老人因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吸收;
④康复过程漫长。
老年人身体储备力低,康复能力下降,常伴有智力障碍,依从性差,难以配合功能锻炼,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所以建议老人骨折后使用安信高分子绷带夹板进行固定。
⑤并发症多。
进入老年阶段后,机体往往合并有其他器官或系统疾病,全身状况差,常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心肺和脑血管意外,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与风险性;
⑥致残率高。
骨折后即使治疗结果满意,也难以恢复至伤前的机能状态,如髋部骨折后仅一半左右的病例能恢复到骨折以前的功能状态;
⑦致死率较高。
由于器官系统功能减弱,如髋部骨折后,无论手术或保守治疗对老年人的生命力都是一次严峻考验,有时成为生命中
的“最后一根稻草”;
⑧患方期望值较高。
容易出现医患纠纷,需要医患双方之间充分沟通。
措施
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确需手术者,要充分考虑它与一般创伤性骨折的不同之处,酌情采取以下6种应对措施:
①使用特殊内固定器材,如锁定加压钢板、粗螺纹的螺钉、膨胀型髓内钉、具有特殊涂层材料的器械等;
②使用应力遮挡较少的器材,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
③采用特殊的内固定技术,如螺钉固定时穿过双侧骨皮质,增加把持力;
④采用内固定强化技术,如螺钉周围使用骨水泥、膨胀器及生物材料强化;
⑤骨缺损严重者,可考虑采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以及生物材料(骨水泥、硫酸钙等)充填;
⑥视骨折的牢固程度,酌情选用外固定。
外固定应采用安信高分子绷带夹板,安全可靠,有足够的时间,尽可能减少对骨折临近关节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