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做好施工过程的控制尤为重要,主要任务如下:●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现场检查、旁站、量测、试验。
●工序交接检查:坚持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不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检查合格后签署认可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做好设计变更及技术核定和工程量的确认工作。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分析质量事故的原因责任;审核批准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技术措施或方案;检查处理措施的效果。
●行使质量监督权,下达停工指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出现下述情况之一者工程师有权指令施工单位立即停工整改:a、未经检验即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者;b、工程质量下降经指出后,未采取有效改正措施,或采取了一定措施,而效果不好继续作业者;c、擅自采用未经认可或批准的材料;d、擅自变更设计图纸的要求;e、擅自转包工程;f、擅自让未经同意的分包单位进场作业;g、没有可靠的质保措施贸然施工并已呈现质量下降趋势;现场工程质量控制形式: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
旁站监理是指,在工程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施工中,监理工程师或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
对重要工序的施工质量、检验检测和施工安全进行现场跟班的监理活动。
巡视检查主要如下:1、是否按照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批准的施工方案;2、是否使用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3、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尤其是质检人员是否到岗到位;4、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工艺操作要求、特种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5、施工环境是否存在质量缺陷。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较大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监理宜采用照相、摄影等手段予以记录。
材料及配件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不合格,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合格,甚至留下隐患。
材料进场前,应提前24小时报监理准备进场验收。
材料进场时,承包商、监理(业主)共同检验材料的三证、品牌、数量是否符合材料采购计划,如符合即允许进场,并填进场材料验收表。
如不符合,立即责令退场。
材料构配件见证送检按检验规定对已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进行有见证抽检。
对有见证送检,见证人亲自取样,亲自送检。
下列试块、试件和材料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1、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2、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3、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4、用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5、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6、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加剂;7、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钢筋质量验收程序1、质保书:进场钢筋须有出厂证明或试验报告单。
复印件须加盖材料供货单位公章。
2、外观检查:钢筋表面必须清洁,不得沾有油污。
钢筋不得有老锈,如有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须降级使用,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带肋钢筋表面标志:能标志厂名或商标直径毫米数字。
3、有见证取样:运进工地的钢筋,以监理工程师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分批做力学性能试验。
进场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砼结构应用转窑水泥。
水泥外观检验:1、包装:袋装或散装。
2、标志:水泥袋上应清楚注明:工厂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品种名称、代号、标号、包装年月日和编号。
包装袋两侧应印有水泥名称和标号,普通水泥的印刷采用红色。
散装水泥应提交与袋装水泥标志相同内容的卡片。
3、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证试验。
4、受潮结块的水泥,不得用于工程。
水泥的有见证取样:袋装水泥每批≤200T为一个取样批。
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水泥的质量标准:普通水泥质量标准应符合GB175-92的规定:混合材料6~15%、二氧化硫≤35%、烧失量≤5%、氧化镁≤5%、细度80UM(0.08)方孔筛余量≤10%、凝固时间初凝不得早于45分、凝固不得迟于10小时、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强度符合标准规定。
进场水泥必须先检验后使用;合格水泥由施工单位填写“建筑材料报审表”。
石子质量验收程序:1、货商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
2、取样:承包商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
3、质量标准:a、碎石或卵石的颗粒能配范围,应符合质量标准。
用于泵送砼时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碎石不宜大于1:3,卵石不宜大于1:2。
b、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泥块含量应符合质量标准。
c、碎石压碎指标值,应符合质量标准。
对重要工程的混凝土所使用的碎石或卵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d、用于工程中合格石子施工单位填写“建筑材料报审表”。
砂的质量验收程序:1、供货商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或质量检验报告。
2、取样:承包商应合同产地同规格分。
3、质量标准:a、细度模数(UX)粗砂、中砂、细砂。
b、颗粒级配:砂按0.63MM筛选余量(以重量百分率计)。
c、砂中的含泥量限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对于强度等级为C60以上的砼,对水泥、石子、砂有特殊要求,应遵守JG55-2000高强度砼有关规定。
防水材料质量验收程序1、准用证、合格证●进场防水材料必须有说明书合格证。
●多种不同类型的防水材料在复合作,配合使用时应注意相容性,不得相互腐蚀,相互破坏,起不良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
2、有见证取样防水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现场取样做物理性能检测,其中如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应在受检产品中重新取样复检,合部达到标准规定为合格,否则即为不合格产品。
3、检验项目●防水卷材物理性能检验项目:拉伸强度(拉力)、断裂延伸率、低温柔性、耐热性、不透水性、低温弯折性。
●防水材料抽检项目:固体含量、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耐热度、延伸、柔性、粘结强度。
●刚性防水:刚性防水层所使用的外加剂、防水剂及刚性涂膜防水材料要抽样检测,其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
●防水施工原则,应遵照“防排结合”,“迎水面设防”的原则,采取“多道设防”、“复合防水”“节点密封”等措施。
钢筋连接质量验收程序钢筋连接一般有搭接、焊接、机械连接三种形式。
钢筋焊接有电阻点焊、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预埋钢筋埋弧压力焊等,选用哪种形式,同工程重要度、设计要求、施工单位经验有关,应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遵守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机械连接是近年来发民起来的一种新型连接方式,连接形式有:锥螺纹、直螺纹和套筒冷挤压三种方式,直径20以上较为适用。
连接头质量分Ⅰ、Ⅱ、Ⅲ级,在使用中应遵守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难点,监理工程师应加强施工现场和施工工艺的监督控制,督促施工单位认真执行工艺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对工程关键部位进行现场观察、中间检查和技术复核,并做好有关记录,认真分析质量统计数据,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和施工工艺及时处理和纠正。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有纠偏复位、封闭保护、结构补强、返工处理等,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案,都要求有关单位对事故调查、分析、处理方案的意见取得一致,并且能确保消除隐患(或缺陷),能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功能。
同时,事故处理方案及技术措施,应委托原设计单位提出;若由其他单位提供技术方案,必须经原设计单位签字认可。
事故处理要实行“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工程质量事故的资料和文件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完后,必须对处理的全过程写出报告,并附有关资料、文件、存档备查。
1、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包括:●事故的详细情况、发生时间、地点、事故发生的经过、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事故控制情况;事故的观测记录(有变化规律、稳定情况等),与事故有关的施工图纸、文件、与施工有关的资料(如施工记录、材料检测与试验报告、砼或砂浆试块强度报告等);●邀请专家和设计院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召开专题会议;●事故进行评估:通过有关实测、试验、验算,阐明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和危害性,对建筑使用功能、建筑效果、结构受力性能和下一道工序施工安全的影响;●对事故处理的设计图纸、计算资料和文件,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进行讨论和落实;●对工期的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分析资料;●设计、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对质量事故的要求和意见;●事故处理后,对今后使用、观测检查的要求;●负责事故调查处理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明确事故结论。
事故处理后的质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应通过检查、鉴定、验收、做出最后的结论,其内容包括:隐患已经消除,结构安全可靠;结构加固补强,安全满足要求;事故排除,可以继续施工;虽然结构外形改变,建筑可以处理等几种情况。
有时经法定检测单位鉴定达不到原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复核、验算认可,仍能够满足结构和使用功能要求时,可不加固补强。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