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11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第一1. 明确诊断,全面分析,科学用药 。 2. 优先选用小儿专用剂型 。 3.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防治不良反应 。 4. 积极开展小儿合理用药宣教活动 。
第一节 小儿的合理用药
三、小儿慎用的药物
药物 青霉素G 氨苄西林 头孢菌素类
阿奇霉素 地西泮
苯妥英钠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铁剂
糖皮质激素
儿科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用途 敏感菌所致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风湿 热、心内膜炎等 广谱,耐药性低,新生儿肠道细菌感染可作为 首选 根据各代不同的抗菌谱,区别选药;多用于其 他抗生素无效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中毒性 肺炎、脑膜炎等 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支原体和衣原 体引起的各种感染,疗效优于红霉素 间断性使用治疗小儿惊厥等 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
(3)某些药物与血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如磺胺、苯妥英钠:导致核黄疸。
(4)脂肪含量低,脂溶性药物游离浓度增加,易中毒。
3.药物代谢 酶系统不成熟,肝脏药物代谢能力差
代谢缓慢,半衰期延长
第一节 小儿的合理用药
一、小儿生理特点
(二)婴幼儿 1.口服给药 (1)糖浆剂为宜 (2)混悬剂:摇匀 (3)油类:避免吸入 2.注射给药:肌注受局部血循环影响。常用静脉给药。 3.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患病后易烦躁、惊厥。可加用镇静剂。 ✓ 年龄越小,对镇静剂耐受越大,剂量可偏大。 ✓ 吗啡、哌替啶易引起呼吸抑制、不宜应用。 ✓ 氨茶碱有兴奋中枢作用,使用时需谨慎。
广谱,对失神性发作(小发作)疗效好
广谱,对局限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较好, 缺铁性贫血,采用小儿专用剂型为宜
儿科各类疾病,如严重感染或休克、自身免疫 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哮喘、皮肤病等
注意事项 过敏反应等,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超大剂量可引 起中枢毒性,如惊厥、精神异常等 过敏反应等,以皮疹多见
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现象,第一代有肾毒性,滥用可 导致多重耐药和菌群失调症等
第一节 小儿的合理用药
四、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3. 小儿与成人剂量进行折算
0-6岁小儿用药剂量折算表
年龄
出生至1个月 1~6个月 6个月~1岁 1~2岁 2~4岁 4~6岁
剂量
成人剂量的1/18~1/14 成人剂量的1/14~1/7 成人剂量的1/7~1/5 成人剂量的1/5~1/4 成人剂量的1/4~1/3 成人剂量的1/3~2/5
熟悉 小儿、老年人、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生理特点对药动学的影响。
了解 特殊人群用药的特殊性。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导学情景
情景描述: 患儿,4岁,因吃不洁食物,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症状,在家人陪伴下去同仁堂大药房购药。
学前导语: 本章我们将学习小儿、老年人、孕产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肝肾
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第一节 小儿的合理用药
一、小儿生理特点
(三)儿童 1.新陈代谢旺盛,一般排泄较快。 2.注意预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应用酸碱类药、利尿剂时。 3.慎用激素类: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4.骨和牙齿易受药物影响:如四环素、喹诺酮类药物
第一节 小儿的合理用药
一、小儿生理特点
熟悉小儿特点,绝不滥用药物 1.严格掌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 肥胖儿童按体重折算剂量,往往血药浓度过高。 2.根据小儿特点,选好用药途径 (1)尽量采用口服给药,安全性高。 (2)皮下注射容量小,可损伤周围神经 (3)早产儿肌肉注射可发生神经损伤,最好不用; 较大幼儿可用。 (4)静脉给药可选,但注意速度 (5)外用药,易透皮吸收
磺胺类吸收较完全
(3)注射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一般不采用,因周围血循环不足。
(4)静脉用药:注意避免剂型中毒,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维拉帕米、普 萘洛尔
第一节 小儿的合理用药
一、小儿生理特点
(一)新生儿(出生28天内)
2.药物分布
(1)总体液量(80%)高,水溶性药物排出慢。
(2)血浆蛋白结合力低
药物游离浓度高。
消化道反应较轻,长期应用仍可出现肝毒性
给药过快或过量明显引起呼吸抑制 长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多,如牙龈增生、巨幼红细胞贫 血、多毛等内分泌紊乱等
有明显的嗜睡、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长期应用有肝 毒性
安全性相对较高,长期应用毒性加大,以肝毒性为主
消化道反应明显,小儿对铁盐耐受性较差,婴幼儿口 服1g可引起严重中毒,2g以上可致死亡 成人可见的不良反应小儿均可出现。长期用药可明显 导致发育迟缓。采用中等剂量隔日疗法加以预防
第一节 小儿的合理用药
四、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1. 按体重计算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2. 按体表面积计算 小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大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30)(kg)×0.020+1.05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表面积(m2)×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 所需药量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第二节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第二节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
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身体形态的改变 ,消化功能的改变 ,神经组织功能的改 变 ,心血管功能的改变 ,呼吸功能的改变 、其他方面的改变 。
2. 老年人药动学特性的改变 吸收能力降低 ,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 ,代谢速度 减慢,药物排泄速率明显减慢 。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目录
第一节 小儿的合理用药 第二节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第三节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第四节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理用药 第五节 驾驶人员的合理用药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重点难点
掌握 特殊人群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特殊人群禁用的治疗药物; 小儿用药剂量常用计算方法。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第一节 小儿的合理用药
第一节 小儿的合理用药
一、小儿生理特点及
(一)新生儿(出生28天内) 1.药物吸收 (1)局部用药:局部用药吸收快而多。可引起中毒的药物有硼酸、水杨酸 和萘甲唑啉
体表面积大,皮肤薄
外用吸收快
(2)口服用药: 胃酸分泌少
不耐酸的口服青霉素吸收完全
胃排空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