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39年6月林则徐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自此帝国主义不断的侵虐我中华民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反侵虐战争的失败极大地促进了国人的思考,无数爱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找救国道路。
(虎门硝烟的林则徐)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占领圆明园。
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英军名义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英法侵略军到达圆明园后把圆明园抢劫一空。
之后,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并派遣戈登执行火烧圆明园命令,大火连烧3天3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圆明园复原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同治维新,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
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至1895年大致告终,持续了近35年。
在两次鸦片战争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以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日本利用中国的巨额赔款发展自己,很快邓世昌和致远舰挤进列强之列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
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维新时期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
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五四运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二十一条”的签订,引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了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
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一大”选举的党的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八七会议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尖锐地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
”他着重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次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
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1927年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
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
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发生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即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遂悍然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这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的战争,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此后,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华北大片领土,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内陆腹地。
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杀害;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
曾在1942年、1950年、1957年进行过3次,其中以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最有名。
1942年2月,毛泽东连续发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两篇演说,标志着全党普遍整风的开始。
4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
6月8日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同时军委总政治部也发出全军进行整风学习的指示。
延安普遍整风至1943年6月基本结束。
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中国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共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重庆谈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6年一月十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38人。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与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同国民党当局认真协商,推动政治会议达成五项协议。
渡江战役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军主力已被歼灭。
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我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我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