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土壤CO2通量原位测定方法及装置

一种土壤CO2通量原位测定方法及装置

http://www.paper.edu.cn

-1- 一种土壤CO2通量原位测定方法及装置1

高程达1

,孙向阳1

,曹吉鑫1

,张强1

,栾亚宁1

,郝虎东2

,李泽江2

,唐青云3

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

2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

3北京市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100035)

E-mail:gaochd@bjfu.edu.cn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土壤CO2通量原位测定的方法及装置:改装具有仲裁效力的大气

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到土壤CO2通量原位测定,连接自制的二氧化碳收集容器,对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二氧化碳的释放或吸收做定量测定。该方法和装置可用于自然状况下多地

点、多样地(点)土壤表层二氧化碳通量测定,具有便于携带、操作简单、省时间、经济、

测定数据直接、快速可靠等优点。

关键词:土壤二氧化碳通量,原位测定,方法,装置

0. 引言

土壤二氧化碳是土壤空气的主要气体成分[2

,11

,13

,21

,27]

, 也是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的重要

来源或存储库[12

,30

,37]

。土壤二氧化碳通量作为陆地与大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量的重要度量

指标,反映了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和人类对土地利用、地下矿产资源[35

,25]

、岩溶[33

,28]

等状况,由于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和影响很大,已经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关注和重视。为

了准确地进行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核算,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履行《京都议定

书》义务,对土壤表面二氧化碳通量做比较精确的测定,具有实质而重要的意义[3

,20

,24

,30

34]

土壤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最早的报道可追溯到Boussingault

和Lewy于1853年所发表的文章,他们采用了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化

学方法,在其后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测定方法主要依靠在此基础上的化学吸收和物理气压

计量测定,尽管在土壤化学和土壤生物化学方面进行了努力,其灵敏度问题仍然无法克服。

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气相色谱(GC)方法的发明以及在土壤学方面的广泛应用,极大

地提高了土壤二氧化碳测定的灵敏度[15

,4]

;相继发明了以涡度相关技术为核心的微气象学方

法[22]

、静态和动态箱法等方法[5-10

,19

,2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壤二氧化碳测定从

单一化学方法,到化学-物理-生态学的多方位、多角度的测定方法,都有实足的进展。

在诸多的测定方法和设备装置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土壤二氧化碳通量原位测定方法为微

气象学方法和箱法。Oswald[18]

、Mosier[17]

、Jennifer and James[14]

等人先后对不同的测定方

法作了比较分析和研究。

微气象学测定方法(micrometeorological method)是建立在气象学基础上的微型化气象

测定方法。它根据气温、地温、风向、风速、太阳辐射、降雨量等气象因子来推算土壤二氧

化碳通量,要求建立观测站,包括观测塔和相关的气象观测仪器和设备,代价昂贵,需要维

护,适于大范围、中长期定位观测,对于土壤二氧化碳通量的测定相对比较间接[16]

箱法测定(chamber method)包括静态(static)和动态(dynamic)箱法两种。静态箱法又分

作静态箱—碱液吸收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静态箱—碱液吸收法是一种应用最早的化学

方法。在该法测定时,先把盛有碱溶液的容器敞口置于一个下端开口的样品箱里,快速密封

1

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022014),国家自然基金(30671660)和教育部新

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 http://www.paper.edu.cn

-2- 样品箱,扣在待测样地上,一段时间后拿出做酸碱滴定,然后计算土壤二氧化碳通量。该方

法简单、易行,技术成熟,不要求昂贵的仪器设备,可以多点、长时间测定,但在野外不大

方便,测定结果常常偏低[14]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即用密封的箱子在野外收集二氧化碳,

用注射器采集气体样品,在实验室用气相色谱(GC)测定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推算此时此地

的土壤二氧化碳通量。该方法的优点是结果稳定,重现性良好,缺点是需要配备价格昂贵、

保养困难、专业操作的气相色谱仪,同时比较间接,需要将样品从野外拿到实验室分析,不

方便[1

,32]

动态箱法是通过测定所覆盖箱体进出口二氧化碳的浓度差,以及流速和箱体覆盖面积,

计算出土壤二氧化碳通量。动态箱法通常包括动态密闭箱法和动态开放箱法。动态开放箱法

的优点在于比较客观而真实,缺点是容易受箱体内外气压差的影响造成较大的误差,一般需

要校正;动态密闭箱法一般不需要校正。动态开放箱法目前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方法[14

,26]

但是,仪器设备昂贵,主要靠国外进口;加之微电脑控制,操作复杂,需要经过培训,一个

主机最多可控制16个样点箱,仅能做一个样地的监测,不便移动;需要供电,在野外测定

受到限制。

目前国内测定土壤二氧化碳通量多使用静态箱-碱液吸收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未见

有类似成熟的动态箱法技术和仪器设备。本研究针对这个问题,利用国内现有技术、设备力

量,设计制作一套土壤二氧化碳通量原位测定的技术方法和装置,试图解决同类方法和仪器

中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测定数据间接、携带不方便等问题和困难。

1. 方法原理

土壤二氧化碳产生于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新陈代谢(土壤呼吸)和土壤有

机质分解、碳酸盐的矿化或沉积,受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孔隙度、土壤结构、土壤质

地等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以及地上植被、大气、人类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随时间、

空间分布而发生变化。

本研究利用密闭的可以移动的箱体,盖在所选样地上,根据红外线对二氧化碳气体特殊

吸收的物理性质,测定土壤在一定时间内放出或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变化,根据公式计算出

土壤二氧化碳通量。具体为:在提前放置好的一定面积的底圈上(剪去圈内植物),盖上具

有一定体积大小、连通接管的密封盖子,接管通向CO

2红外线测定仪,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定时测量箱体内的CO

2浓度变化,根据理想气体计算公式将实地测定的数值转换为标准状

况下数值,即可得到标准状态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的土壤二氧化碳通量值。

2. 装置构成

本装置由两大部分组成:仪器部分和密封容器部分(具体见图1.简易装置构造图)。1

为仪器—便携式红外线分析仪(北京市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用2和8胶管

与容器连接。容器又分做三个小部分:3底圈、6大盖和7小盖。3底圈是土壤和容器连接

的媒介体,需要提前固定到待测土壤表层(见图2。剖面图),6大盖上镶有5进气管和10

出气管管头与2、8胶管连接,与3底圈密封结合;7小盖由9微型风扇、7小盖和4电池组

成,与6大盖以丝口(带橡胶垫片)形式装卸和固定而成。 http://www.paper.edu.cn

-3-

图1简易装置构造图

图2.剖面图

3. 操作步骤

提前固定底圈到待测量土壤表面,尽可能避免干扰所测量范围,去除底圈内的活植物体。

底圈的个数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一台便携式红外线分析仪可以在3-4hr内测量20~50个样点。

测量时,首先用胶管将仪器和大盖按照进气和出气方向对应连接起来,把大盖盖到底圈上,

密封起来,这时,打开泵开关,二氧化碳初始浓度值(X

1)即在显示器上读出来;然后,尽

快将装有微型风扇和电池的小盖拧紧到大盖上。立即记录时间,持续3-5min时,在显示器

上所读数值即为该时间二氧化碳的即时浓度值(X

2),此时,第一个样点的土壤二氧化碳通量测

量完毕,可以逆组装顺序依次卸下小圈、大圈,移向下一个样点进行测量。

4. 结果计算

设土壤二氧化碳通量为F(mg.m-2

.hr-1

),容器的高为H(m),测定时间变化为∆t(hr), 根据理

想气体方程得:

F=α×(X

2-X

1)×H /∆t (1)

式中α为换算系数为1.80(25℃,1个标准大气压) http://www.paper.edu.cn

-4- 5. 案例

某一森林土壤样地的实际测量数据如下表1。

表1 实际测量数据表 (单位:ppm)

测定时间为∆t =3分钟

根据给定的计算公式(1)计算如下

F(mg.m-2

.hr-1

)= K×(X

2-X

1)×H /∆t

=1.8×(550-480) ×0.045×60/3

=113.4(mg.m-2

.hr-1

)

即该样地此时的土壤二氧化碳通量是向大气中释放113.4 CO

2 mg.m-2

.hr-1

6. 结论

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土壤CO2 通量原位测定的装置,介绍了使用该装置测定CO2 通量

的原理、方法、步骤、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运用该装置和方法测定的数据计算案例,可用于

自然状况下多地点、多样地(点)土壤表层二氧化碳通量的原位测定,具有花费小、便于携

带、易操作、省时和测定数据可靠、直接、快速等优点。

7. 致谢

在研究过程中,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科的老师们给予了方便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项目 样点1 样点2 样点3 总和 平均值

初始值X

1 480 460 500 1440 480

即时值X

2

570 520 550 1640 5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