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工作,促进全县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推动电商扶贫工作,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XX〕29号)要求和全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现场会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
扶贫的总体要求,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电商安徽”行动计划,以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为抓手,坚持“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创新发展,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商务原则,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环境,加快发展线上线下融合、覆盖全程、综合配套、安全高效、便捷实惠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和服务网络,探索新模式,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为主,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电子商务发
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
政府主要加强示
范引导、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环境改善,为农村电子商务
发展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
活力。
统筹规划,创新发展。
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纳入区域“十三五”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规划,并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产业支撑,把电子商务与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创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和推进机制及政策措施。
整合资源,扩大应用。
坚持规划先行,立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农村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将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与壮大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扶贫等有机结合。
将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形成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以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企业和流通网点转型升级,改造传统商业业务流程,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结合我县农村经济基础、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区位优越、资源富集、物产丰富、文化多元等优势,依托粮食、芝麻油、调味品、茶叶、果蔬等特色产业,坚持精细化开发,差异化、错位化发展,促进产业聚集融合,探索具有和县特色及示范带动作用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路径和模式。
通过服务支撑、品牌培育、电子商务三条途径,带动传统特色产业发展,塑造生态特色品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探索具有本地特色,又可借鉴实用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从而带动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依托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精准扶贫,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提高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增强我县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
按照“资源整合、体系健全、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我县农村电子商务“三个全覆盖”即:公共服务全覆盖、物流配套全覆盖、乡村网点全覆盖,加快建成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一中心、五体系”,即全面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促进各类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加快建设乡村电商网点体系;建设多站点合一、协同发展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丰富农产品销售方式,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建设农村电商产业园(创业园),创建
特色电商小镇和电商示范村,完善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平台体系;加大品牌培育和人才培训,完善信息、道路等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电商综合保障体系。
通过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建立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和推广,在建设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产品等网络销售、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动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形成服务生态良好、产业生态健康,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电子商务培训20XX 人次以上;物流配送覆盖率达100%,且覆盖所有村级服务站;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100%;培育农产品品牌;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30%以上,网络零售交易额同比增长35%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完善我县公共服务中心(和县电商产业园)建设,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孵化、产品对接、品牌建设和其他服务等,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政策解读,协助对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物流、银行、信用社等第三方服务商资源;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平台),致力于服务农村生产生活相关的电商从业人员,推动工业品下行,促进农副产品产品上行,为我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支撑。
(二)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集中开展安检、仓储、分拣、配送等基础服务;整合邮政、商贸流通、供销、交通、电商、快递等资源,构建县乡村三级配送网络。
真正打通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
(三)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建立人才培育体系
实施20XX人培训工程,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各类培训机构、协会,对县、乡、村三级机构、涉农企业、工业企业、合作社人员和农民等开展有关电子商务政策、理论、运营、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培训,重点针对精准扶贫对象、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驻村第一书记等,夯实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基础。
(四)促进县域农村产品网络销售
建设和县营销线上线下展示馆。
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2○展示馆。
支持有运作经验、资金实力与管理能力的企业(京东、阿里巴巴、邮乐购等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拓宽和县农村产品线上线下营销渠道。
鼓励本县企业和农村产品入驻和县电商产业园,进驻线下展销馆。
构建农村产品电商营销体系。
支持本地网商、农业和旅游企业运用多种电子商务营销手段,提高农村产品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让更多优质、安全的农村产品以便捷的方式、畅通的渠道进入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动县域“名特优新”、“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一村一品”等农村产品上网营销,提高网络销售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五)提高电子商务扶贫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工程,整合各项扶贫政策资源,从免费培训、扶贫信息、信息服务等方面,帮助贫困人群电商创业,优先安排贫困人群进驻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接受电商孵化培训,提高创业技能。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电子商务相关培训500人次左右,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就业创业进而实现脱贫目标的转化率达10%以上。
帮扶贫困人群电商就业,鼓励电商企业安排适当产品、适当岗位帮助贫困人群实现就业,增强贫困地区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增加贫困户收入。
(六)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加大电商就业创业扶持力度,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
境。
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打造安全、可信的电子商务质量安
全生态环境。
加强本地网商守法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档案,
推进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
五、支持重点
(一)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依托和县电商产业园原有硬件基础,整合现有资源,服务于政府、企业及农民。
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培训孵化、产品对接、品牌建设和其他相关服务,为我县农村电子商务提供支撑。
(二)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网点建设。
通过对承办服务商提供硬件物资资助,加快建立规范、便民的村级电商服务网点。
突破农村信息瓶颈,为农村群众提供在线购物、售物、缴费、创业、出行、娱乐、资讯等服务,带动农村特色产品销售,促进农民收入,推动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搞
活农村经济。
(三)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和机制(含县级快递物流园区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农村配送服务网点、农村农产品冷链建设等)。
通过对承办服务商提供物资资助,构建完善、便捷的快递物流配送网络,整合县域现有的物流
资源,力争实现县域物流资源的合理化配臵,为群众提供快递收发、本地物流配送等服务,彻底解决农村物流、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促进县域农村产品网络销售。
鼓励承办服务商,加快农村产品网货化升级、线上特色馆及线下○2○展示馆
建设。
(五)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建立人才培育体系。
通过补贴形式提供电子商务理论及实操培训,提高群众电子商务技能,
有计划培养一批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
才,切实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六)提高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水平。
鼓励贫困人群电商
创业,电商企业帮扶贫困人群实现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
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六、实施程序
(一)启动阶段(20XX年5月底前)
1.组织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情况摸底调研。
县商
务局组织相关单位和企业赴省内外学习考察,为开展综合示
范工作打好基础。
2.及时成立电子商务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建立统筹协调
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
同时,按照县实施方
案,启动示范项目建设。
3.利用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渠道,大力宣传电子商务
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相关政策、重要目的和意义等,营造良
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实施阶段(20XX年6月底前)
1.推进项目实施。
按照实施方案,选择确定项目承办主
体,加强政策指导和支持,按计划督促项目承办主体推进项
目实施,确保示范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2.开展业务培训。
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员
培训,提高政府机关、涉农企业、工业企业、农村创业青年
和农民等各行业人员了解电子商务、使用网络平台、应用信
息技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