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园区

化工园区

绿色生态化工园区建设指导方案2013年一、化工基地面临绿色发展机遇(一) 2011年3月,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1-2015)》:“除大兴安定化工基地和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外,其他区域不再新建化工、石化类建设项目”。

这一规定使化工基地在北京化工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二)2011年9月,北京市工业节能与环保工作会:“各工业园区要进一步规范管理,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产业集聚力,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驻区企业环保监管和协调,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创建生态工业园区”。

(三)《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实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进一步规范各类工业开发区(园区)管理,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提高工业产业聚集度,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

(四)“绿色北京规划”:北京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内涵促降”的科学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集约、高效、生态型绿色城市发展新模式,打造成为生产清洁、消费友好、环境优美的绿色发展先进示范区。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各类产业园区应当组织区内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六)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化工园区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和安全环保风险防空要求,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保障,使入园企业达到技术装备先进、产业链合理、物流便捷、资源共享、能量梯次利用、土地集约和生态环境友好等要求。

(七)环保部《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推动石油和化工行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园区的规范化可持续发展,鼓励化工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八)大兴区控制大气污染工作方案: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治理。

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鼓励发展特色园区。

(九)中关村国家创新产业示范区将在北京南部构建“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启动生态园区建设。

重点建设“两城两带”,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和通州、房山的部分地区构成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

从上述政策和导向看,建设各类生态工业园区已成为推动北京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化工基地面临绿色发展新机遇。

化工基地影响扩大、产业聚集效应初显。

二、以绿色生态化工园区的全新姿态迎接挑战(一)刘总在2012年工作会报告明确提出: 随着北京工业布局调整,北京环境治理的进一步深入,化工基地的稀缺性、重要性、战略性进一步显现。

要做好新老项目和企业布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集约化管理,加快建设一个在全市有重要影响的“专业化、开放型、高端特色、绿色生态”化工产业园区。

理解:“绿色生态”是集约、高效、低碳、环保、和谐,它应该是化工园区的内在特质,是化工园区的外在形象,是化工园区产业壮大、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化工园区“专业化、开放型、高端特色”的保障。

(二)刘总2011年集团科技工作会上提出:“要用更长远的战略、更宽广的视野、更丰富的手段规划好、建设好化工基地,为集团公司更长时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战略平台”。

理解:化工基地的绿色生态化建设,应是“更长远战略、更宽广视野、更丰富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工基地作为集团发展的优质战略平台,必须将集约、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作为基地发展战略的重要要素,基地的管理、建设、发展过程和建设成果必须具有鲜明的绿色生态特征和节能环保特色。

(三)集团领导要求:结合化工基地的区位优势,“要全面对接中关村国家创新产业示范区”。

(在十二五末,争取把大兴化工基地与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房山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样,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范围, 使入园企业享受(比照享受)示范区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园区的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和运行效益达到质的提高)理解:要全面对接中关村创新示范区南拓行动,我们必须做好应对准备,应以“绿色生态化工园区”的全新姿态迎接挑战。

化工集团要实现百亿级目标,化工基地是最重要的平台和载体,要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强化实施以集约、清洁、降耗促发展的理念,努力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化工基地的绿色生态化建设是必然选择。

三、化工园区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公用工程和重点环保设施现状北京市总体规划1800亩,一期工程占地724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输配电系统:110千伏变电站一座,10千伏配电站三座,总装机容量10000KW。

热动力系统: 20吨蒸汽锅炉2台,10吨蒸汽锅炉1台,新上燃气锅炉2吨、6吨各一台。

供热能力40兆瓦,可提供园区内部及安定工业区生产用汽及采暖热水供应。

给水系统:地下水供水能力240吨/小时,压力0.4兆帕, 24小时提供园区企业生活、生产、消防用水。

循环水系统:循环总量2100吨/小时敞开式循环工业冷却及制冷设施。

污水处理系统:日处理能力2000吨的污水处理装置,集中处理化工企业经一级处理后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日处理50吨高浓度污水处理设施一套。

中水系统:超滤反渗透工艺,每小时40吨的中水回处理设施一套。

去离子水:每小时40吨、每小时10吨纯水装置各一套。

氮气系统: 5立方米(液态氮)立式储罐氮气站一座。

库房:甲、乙、丙类、低温库房9座,面积13200平方米,甲醛尾气焚烧炉2套。

(二)基地入驻企业及待入驻项目:入园企业主要共有7家:华腾化工,化工厂、化学试剂研究所、华腾天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北京有限公司等。

2011年园区四家主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工业增加值3826万元。

有望入驻园区项目:危险化学品物流项目、胶粘剂整合项目、彩胶项目、高纯化学试剂项目、高纯溶剂项目、电子银奖项目、高纯电子化学品(三酸)项目、甲醛下游产品项目。

华腾化工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集团化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具有、获得的特色资质和管理成果化学品生产经营资质(北京化工厂、化学试剂所、华腾天海)化学危险品运输资质(试剂所、北京北化运输公司)化学危险品经营资质(华腾化工公司)危险废物回收处置利用特许资质(华腾天海)化学品质量检测资质(化工厂,国家一级资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认证(化工厂、华腾化工)(四)主要问题1、公用工程大部分能力闲置:化工基地公用工程使用率很低,锅炉供热能力使用率 18 % 供电系统使用负荷率不足10%,污水厂处理能力使用率17%,大循环水系统使用率0,常年闲置。

2、经济效益低:园区整体产值、工业增加值、人均工业增加值不高,总体效益低。

3、产品产业链不清晰:现有主要产品没有形成明显的产品、产业链条。

4、能耗、水耗指标高:化工基地能源使用成本较高。

5、集约经营、土地利用及土地产出指标过低。

6、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率低,高浓度污水处理处置成本过高。

7、园区环保、节能管理整体松散、有效监管机制不完善。

8、清洁生产审核率低。

四、绿色生态化工园区的相关概念和建设依据(一)基本概念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工业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或改造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形式和重要载体。

生态工业园区通过物流、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企业或设施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一家工厂的废物、副产品、废热余能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寻求物质闭合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与排放最小化。

(二)绿色生态化工园区的建设依据:环保部《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4-2009)环保部《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5-2006)北京发改委等《北京市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意见(试行)》2009环保部《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12]54号五、绿色生态化工园区的建设目标与原则(一)总体思路与目标: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北京市关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为指导,以理念升级、管理集约、资源优化整合、构建共生体系、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为核心,建立绿色生态化工园区建设指标体系,实施多项重点专项工程和系统管理措施,争取在3—5年内, 全面树立和贯彻低碳、绿色发展理念,基本确立清洁高效的绿色生产体系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资源节约利用体系,清洁生产深入开展。

在经济总量明显提升的同时,万元增加值能耗水耗持续下降,资源产出效率不断提高,使化工基地成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集聚发展、竞争优势突出、适应首都发展要求的绿色生态化工园区。

(二)、绿色生态化工园区的建设原则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2、技术创新原则:积极采用先进节能、节水、循环再利用、环境保护、现代生态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用先进管理手段和环境管理标准,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平衡。

3、软硬件并重原则: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的建设,包括产品生态链项目、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已有设施改造与整合等。

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能耗物耗管理、风险管理等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组织保障系统等的建设。

4、多元减量原则(生态效率原则)完善和构建园区各企业之间、基础设施之间的资源交换、资源共享,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各环节的系统优化利用,全方位实现废物“减量化”、废物“资源化”、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及产出率最大化。

5、大局着眼、细节入手、循序渐进原则:紧盯并努力践行国家和北京市对工业园区管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关要求;抓重点生态化工程建设,更要长期坚持节能减排从细节做起;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推进绿色生态化工园区建设,使园区和各企业逐渐改善和提高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

6、协同共建、管理集约化原则:克服传统企业管理的封闭性、局限性,强化系统性共建和集约化管理,更多构建和完善园区各单位产品链、能源链、资源链和共生集成关系,减少资源的重复投入。

六、绿色生态化工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参照国家环保部关于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和本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经验,建议绿色生态化工园区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四部分组成,包括细分指标25 个,每个指标包括国家标准指标、化工基地2011基准年指标、2013、2015年奋斗目标(见表1)。

指标体系设置:可测量、可比较、可持续改善原则。

指标体系应用:1、作为绿色生态园区建设的方向性、指导性指标;2、作为园区各企业参与生态园区建设、开展本企业绿色生态化建设的指导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