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井带压作业技术规范
辅助式带压
作业机通径186mm,高 度应保证起下作业各 道工序都能在防喷器 控制下完成。液压缸 额定上顶力应不小于 400kN,额定下压力应 不小于250kN。中各可备由负荷 显示仪、液控 操作台及三位 四通阀等组成, 控制井口防喷 器的开关及双 向作用液压缸 的升降。
四、施工设计
带压作业的地质设计、工程设计、 施工设计必须齐全。地质设计除了常规 作业的设计内容外,还应按照井口关井 压力、地面施工环境、气液比、井温梯 度、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等因素进行带压 作业风险提示
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地质设计进行设计, 除了常规作业的设计内容外,还须提供目前 井口及采油树形式,法兰尺寸和压力等级, 提示施工井套管的完好程度,确定带压作业 装备的工作压力等级
2、辅助式带压作业机
辅助式带压作业机压力等级应根据具体施工井而定,
主要部件性能见表1。
类型
井口压力.(P) 闸板防喷器 环形防喷器 游动、固定卡瓦 MPa 额定工作压力MPa 额定工作压力MPa 管柱轴向夹紧力 kN
P< 7 7≤P<14 ≥21 ≥21 ≥21 ≥21 >280 >480
14≤P≤21
3、动力系统
由柴油机或电动机、油 箱、分动箱和高压泵组 成。动力设备功率不小 于130kW,应能够为液压 油缸、防喷器和卡瓦提 供足够的动力。动力设 备提供的液压油量应不 少于关/开/关所有井 控装置所需液压油量的 125%。
4、井控装置
井口 与带压作业 装置之间安 装三闸板防 喷器,并可 选装安全卡 瓦。井口安 装压井、放 喷管线。
8、下管柱和工具
下管柱和工具时液压缸的升降,防喷器和卡瓦的开
关操作与起管柱相反,但在下第一根油管的时候油管末端
应连接具有防喷作用的开关底阀。下管柱过程中每根油管 接箍应高出游动卡瓦0.1m~0.2m,以便打钳子,上扣。管 悬挂器进入锥座,核实管柱下入深度准确无误后,应坐封 油管悬挂器。
六、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
作双向作用液压缸。
更换密封件时,应先关闭三闸板防喷器半封闸板,打开泄
压阀确认无溢流后,方可打开需更换胶件的闸板防喷器侧门
(或环形防喷器顶盖)更换密封件。密封件更换好后,并对 防喷器试压合格。 中途停止施工时,应关闭三闸板防喷器、固定卡瓦、游动 卡瓦,应用手动锁紧装置锁紧,并安装旋塞阀。
下井管柱油管丝扣上扣扭矩应达到 SY/T5587.5-2004 附录 A
谢
谢!
管柱悬重大于井内上顶力时,用大钩起下管柱,上提下
放速度不应超过6m/min。
起管柱过程中,指重表显示值小于5kN时,应改用双向作 用液压缸施压起管柱。 下管柱过程中,先用双向作用液压缸下管柱。管柱悬重 大于井内上顶力时,宜改用大钩下管柱。 上下防喷器的配合和固定、游动卡瓦的配合应遵循先关 后开的原则,不应在固定和游动卡瓦均关闭的情况下,操
≥35
≥35
>560
辅助式带压作业机由带压
起下系统和井口控制系统组成。
带压起下系统由双向作用液压缸、 游动卡瓦、固定卡瓦组成。双向
作用液压缸顶端固定在上横梁上,
底端固定在下横梁上,中部固定 在中横梁上。井口控制系统由单 闸板防喷器、环形防喷器、升高 短节、四通和溢流管等组成。组 合形式应能保证每项施工井口都 能得到有效控制。
6、加压起井下工具
关闭上防喷器,打开下防喷器。
关闭游动卡瓦,卡住井下管柱,打开固定卡瓦。
操纵液压缸带动管柱上行一个行程。 关闭固定卡瓦,卡住井下管柱,打开游动卡瓦。 操纵液压缸下行一个行程。 重复步骤2-5,使井下工具和下一根油管的接箍位于上 下防喷器之间 。 关闭下防喷器,打开上防喷器。 上提管柱使接箍露出井口。卸掉起出井口的油管和井 下工具。
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地质设计和工程
设计进行施工设计,除了常规作业的设计内
容外,还须选配带压作业装备和井口组合形
式,核实井口套管短节的完好程度,选择合
适的管内堵塞工艺,制定突发情况下的预防
和应急措施
五、施工工艺
1 、封堵井下管柱
采用钢丝、电缆、 管类和液压等方式
将堵塞工具投送到
预定位置后封堵井 下管柱。井口无溢 流封堵成功。
反循环解封的封隔器应在封堵井下管柱前反循环解封。上 提下放解封的封隔器,试提时载荷不应超过封隔器解封最大 载荷。 试提过程中应观察指重表变化,上提负荷不应超过井内管 柱抗拉强度的75%,行程不应超过0.5m。 井口压力低于7MPa时,用环形防喷器起下管柱,油管接箍 从关闭的环型防喷器内通过,起到大直径工具时,利用环形 防喷器和三闸板防喷器倒出工具;井口压力大于7MPa小于 14MPa时,用下部单闸板防喷和环形防喷器配合控制井口, 倒出接箍和工具;井口压力大于14MPa小于21MPa时,用上下 两个单闸板防喷配合控制井口,倒出接箍和工具
二、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采用辅助式带压作业装置 进行注水井带压作业的设备要求、施工设计、施工 工艺、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及资料录取。
2、本标准适用于井口压力小于21MPa注水井
带压作业施工。
三、设备要求
1、通井机
井架高度不低于21m。 井深小于 1500m 的井,提升能力不低于 300kN ; 1500m~3500m的井,提升能力不低于 500kN;大于3500m 的井,提升能力不低于650kN。
关闭上防喷器,打开下防喷器 关闭游动卡瓦,卡住井下管柱,打开固定卡瓦 操纵液压缸带动管柱上行一个行程 关闭固定卡瓦,卡住井下管柱,打开游动卡瓦 操纵液压缸下行一个行程 重复步骤2~5,使油管接箍位于上下防喷器之间 关闭下防喷器,打开上防喷器 继续上提管柱使接箍露出井口。卸掉起出井口的油管
操作台应固定牢靠,操作台面应平整, 无杂物。操作台四周安装护栏,护栏高度应不低 于1m。操作台在司钻一侧安装梯子,另一侧安装 逃生装置。
设备安装完毕后,应对防喷器、带压作业 装置和压井、放喷管线试压。对液压起下系统试 运行。
3、起油管悬挂器
将提升短节螺纹涂抹密封脂,并与油管悬挂器连接牢固。 关闭上防喷器,关闭防顶卡瓦。 卸开油管悬挂器顶丝,试提管柱。 将油管悬挂器提过下防喷器后,停止上提。 关闭下防喷器,打开上防喷器。 上提管柱使油管悬挂器露出井口。卸掉油管悬挂器。
液压控制装置 控制对象应不少于 8 个,储能系统容积应 在 150L 以上;额定工 作 压 力 21MPa , 操 作 压 力 10.5MPa 。 液 压 控制装置技术要求及 检验规则应符合 SY/T 5053.2 - 2001 第 5 章 和第7章的规定。
高压管线 在 温 度 750℃压力 21MPa时, 至少能够 连续工作 15min。
7、加压起最后一根油管
关闭上防喷器,打开下防喷器。
关闭游动卡瓦,卡住井下管柱,打开固定卡瓦。
操纵液压缸带动管柱上行一个行程。 关闭固定卡瓦,卡住井下管柱,打开游动卡瓦。 操纵液压缸下行一个行程。 重复步骤2-5,使最后一根油管末端位于三闸板防喷器
全封闸板之上 。
关闭全封闸板,打开上防喷器。 上提起出最后一根油管。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年八月
目
二、适用范围
三、设备要求
录
一、编制目的及意义
四、施工设计
五、施工工艺
六、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
七、资料录取
一、编制目的及意义 带压作业技术在国外作为一项成熟技术已经 应用了40多年。国内从2003年开始,大庆、辽河、 吉林、长庆、新疆等油田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开始研究带压作业技术。2008年,各油田的注水井 带压作业技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但由于 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油田设备各具特色,技术水平 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股份公司制定了该标准, 旨在进一步规范注水井带压作业技术,提高注水井 带压作业水平。
的要求。
大直径工具在通过射孔井段时或当油管下到距设计井深 50m
时,下放速度不得超过0.8m/min,
坐封后带压作业装置井口控制系统内应无溢流。
含硫化氢的井井下作业应符合SY/T 6610的规定。
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天气、气温在-15℃以下禁止
带压作业
七、资料录取
资料录取应符合Q/SY 69的规定。
2、设备安装
井架的安装应符合标
准规定。安装辅助式
带压作业机安装前应
在井控车间对各部件
和整体试压合格。辅 助式带压作业机与井 口中心轴重合。
液压控制台和液压动力设备应摆放在司钻 一侧井架前方45°方向,距井口15m以远。动力设 备和液压控制台之间、液压控制台和防喷器、双 向作用液压缸之间用高压管线连接。液压控制台 在井口操作台上的,可参照本条执行。
4、大钩起油管 当井内管柱重量大于上顶力时,可以用大 钩起油管,具体操作步骤是:
关闭上防喷器,打开下防喷器。 上提管柱使下一根油管接箍位于上下防喷器之间。 关闭下防喷器,打开上防喷器。
上提管柱使接箍露出井口。卸掉起出井口的油管。
5、加压起油管 当井内管柱重量小于上顶力时,必须用液压缸 加压起油管。具体操作步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