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疗法 ppt课件

光疗法 ppt课件

禁忌证
恶性肿瘤、出血倾向、活动性结核、急性湿疹、红斑 狼疮、日光性皮炎、血卟啉病、色素沉着性干皮症、 皮肤癌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光过敏症。
14
设备与用具
紫外线治疗仪 洞巾 石英导子等 生物剂量测定仪
15
操作方法与步骤
生物剂量测定:
1)患者初次照射前应先测定其生物剂量,也可用该紫外
长波紫外线400~320nm 中波紫外线320~280nm 短波紫外线280~180nm
13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疖、痈、蜂窝织炎、丹毒、乳腺炎、淋巴结炎、静脉 炎、软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伤口感染、伤口延迟愈 合、皮下淤血、急性关节炎、急性神经痛、肺炎、体 腔急性感染、溃疡等。光敏治疗适用于银屑病、白癜 风等。
4)照射后6~12 小时观察测定部位,以出现最 弱红斑孔的照射时间为一个生物剂量;如在照 射后24 小时观察,则以尚存最弱红斑的前一 孔(此孔红斑已消失)的照射时间为一个生物 剂量。
17
5)如照射后6 个孔均未出现红斑或全部出现红斑, 则应适当增减每孔照射时间,重新测定。
6)测定生物剂量时局部皮肤避免刺激,以免影响 生物剂量的准确性。
3
自发辐射与受激辐射
自发辐射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原子和分子自发的从 高能级返回低能级的 发光现象
受激辐射—激光
高能级的原子在外 来光的诱发下返回 低能级时的发光现 象能够激发原子的 能量有热能、机械 能、化学能、生物 能、电能等
4
分子或原子 旋转或振动

能量转移
光的吸收
光子 皮肤及组织分子 分子受激呈激发态
治疗结束
移开灯头,检查皮肤,拭去汗水
11
注意事项
头、面、肩、胸部治疗时患者应戴墨镜或以布巾、 纸巾或浸水棉花覆盖眼部,避免红外线直射眼部。
治疗部位有伤口时应先予清洁擦净处理。 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得随意挪动体位或拉动灯头,以
防烫伤。 治疗过程中如出汗过多,感觉头晕、心慌等应适当
光谱
10.6um CO2二氧化碳
1.06um YAG
632nm He-Ne 氦-氖
514nm Ar 441nm He-Cd
2
分类
红外线
光疗法 紫外线 可见光
激光
近红外线(SIR) 远红外线(LIR)
长波紫外线(UVA) 中波紫外线(UVB) 短波紫外线(UVC) 红、橙、黄、绿、青、蓝、紫
气体:He-Ne、CO2、N、Ar 固体:Ruby、YAG、Nd 半导体:GaAs, GaAIAs
操作方法与步骤
治疗前准备
检查灯泡、辐射板有无碎裂,灯头安装是否 牢固,支架是否稳妥
接通电源,使灯头、灯泡预热5~10 分钟 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
10
治疗时操作
移动灯头,距治疗部位20~50cm 不等, 使灯头中心对准病患部位,以患者有舒适温 热感为度
每日1 次,每次治疗20~30 分钟 若治疗中出汗,应及时拭去汗水,防止烫伤
肠粘连、肌痉挛、电刺激及按摩前准备、主被 动功能训练前准备等 禁忌证 急性损伤、化脓性炎症、循环障碍、局部皮肤 感觉障碍、血栓性深静脉炎、认知功能障碍、 恶性肿瘤、水肿及出血倾向、老弱年幼患者等
8
设备与用具
红外线治疗仪
短波红外线灯 长波红外线灯
护目镜 纱布或生理盐水棉球灯
9
线仪器的平均生物剂量即测定20 人出现最小红斑的平 均值(秒),但要每3 个月测一次该仪器的平均生物 剂量。 2)测定部位一般选下腹中线旁侧、上臂内侧,以下腹部 测定为多。 3)患者取合适体位,将测定器固定于所测部位,其余部 位遮盖好。测定时,常用的灯距为50cm。
16
3)将预热好的紫外线灯管垂直对准测定器,酌情 可按每隔5、10 或15s 依次抽动插板照射各 孔,直至6 孔全部照射完毕。
加大灯距。治疗后休息、饮水。
神志昏迷者或局部有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瘢 痕者治疗时应适当加大灯距或关闭部分灯泡,以防 烧伤。
多次治疗后局部皮肤可出现网状红斑和色素沉着。
12
二、紫外线疗法
定义
采用紫外线治疗患者的方法。 紫外线是指在紫光外波长范围为400nm~
180nm 的不可见光。 医用紫外线分为三段
表现:皮肤轻度发红,病人无自觉症状,红 斑在1~2 日消失。
用于:促进局部上皮和肉芽的生长。
2 级:中红斑量,3~5 个MED。
表现:皮肤红斑明显,伴有轻度疼痛,2~ 3 日消退,残留轻度的色素沉着和脱皮。 19
3 级:强红斑量,6~8 个MED。 表现:皮肤红斑显著,伴有水肿和水泡形成, 有明显的灼痛,红斑3~5 日消退,伴有大 片脱皮,残留明显的色素沉着。 用于:抗炎、镇痛、促使创面坏死组织的脱 落。
光疗法
利用各种光辐射能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 法称为光疗法。
常用种类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激光
1
短波、超短波
微波
太 红外线
LIR SIR





谱 紫外线
红光 橙光 黄光 绿光
青光
蓝光 紫光
UVA
UCB
UVC
X线
m
mm
15um 1.5um
760 650 600 560 530 490 450 400 320 280 180 10nm
形成自由基
热效应
给另一分子
光化学效应 光生物学效应
分子或原子中 电子脱出 光电效应 能量释放
荧光 磷光
5
光化学效应
光化学效应是光 的生物学作用的重 要基础,是光量子 被吸收后使分子中 的电子处于激发状 态的继发过程,形 成化学能及其它能。
光分解作用 光化合作用 光聚合作用 光敏作用 荧光
7)以同等条件测得20 名以上不同年龄、性别的 正常成年人的生物剂量,求出平均值,即为该 灯的平均生物剂量。每隔3~6 个月重复测定1 次,更换灯管时亦须重测。
18
生物剂量分级
0 级:亚红斑量,照射剂量小于1MED,照 射后无肉眼可见的红斑反应的发生。可用 于全身照射。
1 级:弱红斑量,1~2义
应用电磁波谱中的红外线部分治疗疾病的方 法称为红外线疗法
物理特性
红外线为一种不可见光线 波长:0.76~400um
短波红外线:0.76~1.5um 长波红外线:1.5~400um
热作用
7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各种亚急性及慢性损伤和炎症、浸润块、硬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