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施方案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施方案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1.研究现状述评进入到21世纪,国际上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现象,许多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推进教育改革的催化剂。

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专业化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

近年来,我国逐步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法,反思教学行为,自我监控,自我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它正在彻底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要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就必须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努力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必须做好角色的转换。

只有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以前所有速度和广度向前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教育的各个层面。

它的到来彻底的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必需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

教师信息素养的相关文章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28700项。

近年来,我国逐步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法,反思教学行为,自我监控,自我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2、选题意义:选题意义: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快速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专业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已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但是,在很多学校,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校园网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流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只注重技术层面的许多工作,注重技术平台的搭建,对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却重视不够。

致使教师信息素养适应不了现代技术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强化信息素养,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形势要求教师强化信息素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多年沿袭下来的“一个课本一张嘴,外加满身粉笔灰”的授课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

教师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强化信息素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教师强化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行的是模块操作、任务驱动式教学,它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并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贯通起来,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要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自然,从而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强化教师信息素养能够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位教师既可以是信息的需求者,又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能够在互联网上学习讨论、交流信息,发挥教师潜在的知识能力,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增值网络,有利于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教育优质高效。

研究此课题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研究价值:(1)理论研究价值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创新和教育要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发展也带来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面对着这些新的变化,教师要适应它,就应实现角色转换,从文化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指导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课程教材的研究者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为了能顺利达到角色的转换,那我们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教师自身的素养达到了水准。

才能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教导、影响学生,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教师。

因此,此课题的理论价值十分重要。

(2)实践研究价值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将探索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能力,利用网络环境实现教师培训的多样化、均衡化、适应化等实际应用难题。

此项研究将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研究的成果将以网络环境下的视频、音频、专题论谈、论文集等方式呈现。

旨在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中,为提升广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科研等的综合素质,并逐步规范,推向全区,实现我区教育新一轮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二、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研究目标:1. 从理论和实践中探索新时期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具体要求,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新课程改革。

2.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理清信息素养的内涵。

以利用信息为核心,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方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构建一支较高水平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现代技术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构建比较科学和完善的、能适应教育改革所需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培训模式。

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教师了解、认识、适应信息时代,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具体要求的研究。

2、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要求的研究。

3、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要求的研究。

4、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目标体系和测评体系。

研究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途径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模式。

5、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通过提高信息素养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研究。

本课题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本课题以研究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策略为手段,以服务教师教学为目的,着重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立足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的需要。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素养的提高来解决实际问题。

有目的的学习,更能激发起学习提高的激情。

(1)、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教师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3)、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位教师既可以是信息的需求者,又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能够在互联网上学习讨论、交流信息,发挥教师潜在的知识能力,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增值网络,有利于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实施步骤:研究思路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信息素养的课题,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旨在通过较为规范的、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构建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教与学模式,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专业发展为重点,加速信息化建设工程。

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行为研究法相结合,结合采用调查法(问卷、访问、调查等)、经验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

具体研究和措施如下:1. 深入调查,收集资料以个案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座谈等形式获取较为完整的资料。

2.组织培训,更新观念构建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组织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如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

提供学习资料,举行专题理论讲座,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引导相互交流探讨,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

3.进一步开展实验,引导探索引导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网络设备、电子备课系统和多媒体教师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开辟课题研究阵地,方便教师了解课题进展情况以及进行教育技术的个人研修;引导研究对象制订学习的计划,确立各阶段的目标,加强自身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浪潮,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4.定期总结,相互促进定期组织研究对象,研究新的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理论文章,开展交流学习、座谈讨论,使研究对象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

技术路线1、以“讲座——培训——实践——考核”为模式,多种学习方法渗透的培训方式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2、引进和开发网络应用平台促使教师探讨、沟通、交流,进行行动反思,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以使高教与学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实施步骤研究时间从2014年10月—2016年7月:2014、10——2014、12,设计本课题研究方案,并由总课题组修改、审定。

2015、1——2015、6,前期资料准备及相关理论研究阶段,建构组织体系,选择相关研究人员。

学习有关现代信息技术及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使教师们在理论上对现代信息技术有初步的认识,形成研究计划。

2015、7——2015、12,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按计划实施运行。

逐步深化并调整行动方案。

2016、1——2016、7,总结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