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针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34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观察患儿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对于白内障患儿进行跟踪回访1周~2年,从而观察白内障患儿在植入人工晶体后是否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对患儿进行术后视力改善培训,定期对术后患儿进行视力测试检查,检查其治疗后视力是否有所提高。
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儿均有明显性视力好转现象,其手术治疗后患儿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较少,视力逐渐有所清晰。
结论:白内障患儿在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其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较少,白内障患儿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摆脱视力模糊或是盲目等因素,对于白内障治疗主要采用超声乳化技术,其治疗效果最为有效,术后提高了患儿的视力并可能恢复原有视力。
标签: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研究分析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患儿在孕育生长中出现的眼部病症,我国现在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为0.04%,其病症严重威胁患儿的视力以及影响患者视觉,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提高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力。
采用手术超声乳化治疗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儿童最好的治疗方案,采用超声乳化治疗主要是提高患儿的视力,改变患儿视力模糊,加强视力发育、改善弱视,经笔者所在医院超声乳化治疗的34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2012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34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对34例患儿进行性别、病症的调查,其中男22例、女12例;34例患儿中单眼白内障为20例、双眼白内障为14例。
患儿白内障病情为:绕核性患儿7例(10只眼),核性白内障9例(13只眼),全白内障患儿18例(25只眼);患儿年龄为2~7岁。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治疗后均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后是否出现并发症,进行患儿手术后视力训练提高视力清晰,应对手术后的患儿进行常规的眼科复查,比如:色觉分辨、视力定位、眼科扫描检查等一些常规性术后训练[1-2]。
1.2 治疗方法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其治疗和成人不同,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因眼角膜未发育成熟,眼角膜软而薄,临床治疗时采取上方巩膜或巩膜边缘进行切口,可以保护眼角膜拱行机构,其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针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治疗。
对于患儿白内障治疗其前囊膜治疗,可以选用前囊连续撕囊环绕性术剔除前囊中间部分,从而形成外缘光滑圆形缺失,因此可以避免治疗中出现眼角膜放射性破裂。
患儿因前囊膜较韧且厚容易导致前囊膜破裂向赤道部,其破裂直径应该控制在直径较小的范围内,因为撕囊后其撕口直径往往都会自动向外扩散一些,从而形成撕囊直径扩大容易导致治疗出现误差[3-4]。
患儿前囊眼角膜比成人弹性要大,所以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其操作过程比较困难,从而导致先天性白内障治疗手段一直未得到更好的治疗手段,对于先天性白内障
治疗是一种眼科治疗较为困难的方面,其治疗方法一直没有得到提高,因此也是先天性白内障儿童治疗方面一个难题,所以,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临床治疗应进一步提高。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工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儿视力的改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应采取SRK-Ⅱ方法对眼角膜曲率以及眼轴进行测量,人工植入晶体对先天性患儿来说:一般为2~5岁应小于理论值1.55-2.00 D;6~13岁患儿其理论值为1.00-1.50 D;其年龄较小的患者应采用估算法采用+15~+21 D植入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植入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对眼角膜缘后1 mm巩膜边缘进行手术切口,其水分分离后采用超声乳化或可以直接吸出混浊液体;患儿在手术后应给予常规性的抗生素眼药进行术后抗感染预防,根据患儿自身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视力训练矫正。
2.2 白内障先天性患儿视力检测针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对其视力进行检查,术前患儿视力为≥0.6的患儿为8只眼睛,≥0.5、<0.6的为17只眼睛,≥0.1、<0.4的为15只眼睛,<0.1的8只眼睛;针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经手术治疗后,其患儿的视力改善情况以及视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
见表1。
2.3 白内障患者治疗后状况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前方不良反应,通常在15 d内自行消失,所有患儿均未出现虹膜后粘连或人工植入晶体夹持状况,但是有4例患儿在手术治疗后出现眼角膜内皮水肿,经过及时治疗患儿眼角膜水肿消退,眼角膜恢复清澈透明;未出现眼角膜皮内失代偿情况。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经手术治疗后,其随访发现有15只眼睛(31.25%)有不同程度的后囊出现浑浊,有7只眼睛严重影响患儿视力,对其患儿采用激光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较好,患儿经激光治疗后均恢复原有视力,良好地改善患儿视力情况。
2.4 白内障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分析先天性白内障经手术治疗后其并发症主要为后发障,后发障为先天白内障手术治疗后最为普遍的一种术后并发症,其并发症一般多是发生于1岁之下的手术治疗的患儿;即便在手术治疗时进行后囊膜环形撕囊方法,但是残留晶状体边缘的细胞任然可以在玻璃体前进行表面繁殖,从而导致视轴再一次发生浑浊。
对于人工植入晶状体对于手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相当高,对于患儿先进性前后囊膜撕开,其后整个囊膜植入人工晶状体,对于后囊膜撕裂要求极为精确,在撕囊时不可以出现放射性撕开其容易导致IOL 损坏。
针对眼角膜残留的晶状体皮细胞应清理干净,从而避免手术治疗后出现后发障并发症,对于其并发症可以采用药物进行清理残留的晶状体上细胞,选用可以抗代谢的药物进行眼角膜残留晶体状清理,一般常用药物为阿霉素以及丝裂霉素等一些有效的抗代谢药物,抑制晶状体上细胞残留物质,从而可以较好的抑制眼角膜边缘的毒性物质,因此在临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后对其出现的后发
障,可以采用抗代谢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患儿自身情况选用抗代谢药物治疗。
3 讨论
3.1 先天性白内障治疗时机先天性白内障是因患儿在发育生长中形成的先天白内障本身疾病,因此对于先天白内障患儿在治疗时因自身特殊原因,因为儿童眼球机构和成人不同,从而应对其治疗时机、手术治疗特征、以及手术后视力矫正进行治疗方案的规划[5-6]。
患儿因白内障导致其视力模糊,影响患儿中枢神经视力系统的正常发育[7],从而导致患儿弱视、以及影响先天白内障患儿的视力矫正,形成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因视力造成的视力模糊不清[8-9]。
3.2 白内障患儿术后复查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经过手术治疗后,往往容易出现弱视,对此形成其手术治疗即便结束但是并不代表其白内障治疗结束,因为术后患儿应进行定期检查,患儿治疗后即使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是未进行复查也是容易出现弱视。
因此对于治疗后的患儿应提高视力训练,可以采用弱视治疗仪器、眼保健操等方法对弱视患儿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手术治疗后出现的弱视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患儿视力较大幅度的提高或恢复视力。
总之,先天性白内障可以采用超声乳化方法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治疗用时少、安全性高,采用超声乳化治疗可以对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所减少,得到良好的白内障临床治疗效果。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病症,可能因为患儿在孕育和发育期间因外界因素所导致的先天性白内障,所以对于白内障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造成患儿终身性盲目,其治疗手段可以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进行治愈,随着医学的发展,超声乳化治疗方案已被广泛应用到白内障治疗当中,成为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从而使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摆脱视力模糊,摆脱盲目。
参考文献
[1]李丹,刘远光,王玉清,等. 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182-184.
[2]马娟,宿可昕,杨桂芳,等.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75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5):92-93.
[3]周正申,孙静芬.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3,33(2):878-881.
[4]郭照洪,王宏,宋爱平,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J].眼科新进展,2013,33(1):635-636.
[5]董桂霞.眼科患者对A型肉毒毒素注射认知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53-154.
[6]陶爱平,接英.可降解泪小管栓塞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患者
干眼症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2,33(11):1444-1446.
[7]刘晖,陈霞.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2):141-143.
[8]伍志琴,刘剑平. 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与并发症处理[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9,12(2):70-73.
[9]张国立.眼科白内障的诊断与手术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15):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