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潜在原因与预防措施
作者:张美娟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3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2
摘要膝关节损伤在篮球运动中是一种常见损伤。
通过对篮球运动训练、比赛中特点的分析,结合膝关节解剖结构特点,得出篮球运动与膝关节损伤的关系,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预防建议,以期在今后的篮球运动、教学、训练中预防和减少膝关节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篮球膝关节损伤
篮球运动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其跑、跳频繁,高空争夺激烈,攻守变换快。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比赛场面越来越激烈,可视性越来越高。
但与此同时,运动员受伤频率也显著加快。
篮球运动员在多数情况下,膝关节大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如果不能加强对膝关节的锻炼和防护,膝关节损伤在篮球运动中就在所难免,从而造成急性和慢性损伤。
由于膝关节损伤严重影响到篮球运动员的生理机能,从而使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受到影响,因此对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机制及预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膝关节的解剖结构
(一)膝关节的基本结构
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个滑车——椭圆形关节,由股、胫、髌骨构成。
关节又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组成。
关节囊宽阔而松弛韧带发达,其中,位于关节囊前臂的髌韧带尤为强大。
在关节囊内,有膝交叉韧带和关节半月板。
膝交叉韧带连接股骨和胫骨,分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可阻止胫骨向前移位;后交叉韧带可限制胫骨向后移位。
关节半月板,由纤维软骨构成,共有两块。
内侧半月板成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
内外侧半月板分别位于股骨和胫骨的同名踝之间。
半月板的上面微凸,下面平坦,可使股,胫两骨的关节面更为适应,从而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
(二)膝关节的运动
膝关节主要功能是屈伸运动,在半屈或屈90°时有轻微的旋转运动,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肌腱、内外侧副韧带、前后十字韧带以及内外侧半月板共同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而外侧副韧带在伸膝至150度位时开始紧张,膝完全伸直时最紧张,其可防止小腿内收及旋转。
内侧副韧
带在伸膝及全屈时均较紧张,在150度位则较松驰,可防止膝外展及旋转不稳,深屈时则与内侧半月板紧密相连。
所以膝关节在130~150度之间关节的活动幅度最大,但稳定性也最差。
二、篮球运动与膝关节损伤
(一)篮球运动员膝关节的运动特点
篮球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发生与项目特点有很直接的关系,膝关节是身体上持重最大的关节。
它的特点是关节面大,关节表浅。
杠杆长、保护少,负重大,是个不稳定关节,膝关节在130~150度之间关节的活动幅度最大,但稳定性也最差。
篮球运动中有许多动作都违反生理解剖结构,如半蹲滑步、急起急停、半蹲时突然转身变方向等,这些动作几乎都是在关节处于135°以后突然爆发用力或扭转,所以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二)常见膝关节运动损伤
1.髌骨劳损
髌骨与股骨关节面相互接触为软骨结构。
髌骨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膝关节在半屈位置的稳定关节性,防止膝关节异常的内收、外展、及前后错动。
在篮球运动中,许多动作要求膝角在130°—150°角时发力,这是因为便于起动和制动。
半蹲时付韧带松驰,便于变向,爆发力也强,但在此角度髌股关节面的接触范围及髌骨软骨面承受的压力也最大,由于韧带松弛,关节的稳定作用完全靠股四头肌和髌骨来维持。
这样用力点集中,髌骨软骨面和股骨髁之间的磨擦力都很大。
另膝关节内扣时的发力,不是沿着股骨、髌骨、胫骨垂直轴运动,而要折转一定的角度作用于地面,髌骨就要有一定的横动距离,使髌骨与股骨之间产生不合槽的捻错和挤压。
久而久之,髌骨软骨弹性遭到破坏,长期负担过重影响它由滑液摄取营养,最后发生软骨变性甚至坏死,形成髌骨劳损。
2.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纤维软骨,有内侧和外侧半月板位于股骨与胫骨软骨面之间,分别在胫骨的两侧髁上呈半月形。
半月板起着调和股胫二侧髁关节形状及缓冲和保护关节的作用。
在半月板周围,与半月板有关系的韧带一共有8条,这些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半月板的血运均可通过这些韧带中的血管来进行。
半月板损伤经常伴随着周围韧带损伤,这样半月板内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半月板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未痊愈就参加训练,使受伤的半月板进一步磨损,造成慢性磨损,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切除,丧失了运动寿命。
篮球运动中半月板多为一次致伤。
篮球运动中的切入上篮,落地时身体急剧改变方向、滑步、突然起动等动作完成时,膝关节屈膝位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并伸直时,两块半月板滑动不协调,则会发生挤压伤,甚至撕裂。
三、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预防
对于膝关节损伤,应以预防为主,在实际活动中,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防止在教学和训练中膝关节损伤的发生。
对膝关节损伤常采用以下几种预防措施:
(一)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要教育运动员注重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准备活动不单单是提高肌肉的温度,它的作用还在于克服人体的惰性,保证人体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加强体内新陈代谢的过程,减少肌肉活动的粘滞性,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促进关节囊内滑液的分泌,使关节的活动范围加大,因此训练和比赛前的准备活动非常重要。
要让运动员认识到做好准备活动对于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明确准备活动的内容、活动的范围、活动的强度和运动量,发挥做好准备活动的真正意义。
(二)加强对膝关节功能锻炼
预防膝关节损伤,必须加强大腿肌肉力量训练,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不仅要注意股四头肌,而且也要注意大腿后面的肌群。
只有使部位关节的力量得到加强,才能更有效减少损伤的发生率。
在灵活性和柔韧性训练中,静力性伸展练习较动力性练习效果好。
同时,加强各种有身体接触性的对抗碰撞练习,使膝关节的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对抗条件,以增加防损伤能力。
(三)注意运动后的恢复
人体运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如果不能及时地消除运动性的疲劳,下次训练在疲劳的状态下进行.会使运动员反应迟钝,注意力和警觉性降低,从而引起运动损伤。
所以调节身体使其尽快恢复到安静状态,可有效的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消除疲劳的方法主要有:运动后的放松活动、按摩、沐浴等。
另外,充足的睡眠也是加速疲劳消失的重要手段。
(四)培养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
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要加强思想工作和安全教育。
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训练,消除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急躁情绪和异常状态。
注意提高运动员身体平衡的自我感觉和自控能力,要防止粗野动作致伤。
在比赛中,对于对手的推、拉、冲、撞要有充分的准备,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来避免。
在训练和比赛前,要充分了解场地、器材的情况,对危及自身安全的障碍一定要清除掉。
(五)加强医务监督,防止过度训练
加强医务监督既是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训练和比赛顺利进行的医学保障。
督促和检查运动员坚持进行常规的自我检查,使他们养成自测晨脉和体重、书写训练日记的良好习惯。
注意观察运动员在训练中和训练后的机能反应,如训练时的动作灵敏性、反应速度、协调性等,一旦发现异常反应,则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减运动强度等。
定期常规医
学检查是医务监督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同时也是教练员获取每一名运动员生理机能状态数据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球员的血红蛋白浓度、激素水平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系统医学检测,教练员可深入了解运动员的机能、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有效地防止过度训练。
★基金项目:北京市人才强教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陈鸿辉.膝关节不稳定与韧带损伤[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5.1.
[2] 卢义锦,吴环成.人体解剖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89-109.
[3] 赵斌,万昌智,陈上越.体育保健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130-146.
[4] 曹福龙.对膝关节夹角与下肢损伤关系的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