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可视化的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

基于可视化的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

基于可视化的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
摘要:台区线损是配变管理中常见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降低线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造成台区线损的原因很多,其管理工作十分困难。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在可视化的平台下,利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相结合,将台区线损进行精益化管理。

关键词:可视化;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206-02
一、引言
当前,在线损“四分”管理工作中,台区线损管理是一项重要但又及其枯燥的工作。

造成低压台区线损不合格的原因诸多,在本文中,笔者将和大家共同分享在台区线损管理工作中,如何通过台区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台区线损进行有效管理,以期在增强台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台区线路降低损耗的目的,为提高我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贡献。

二、可视化
(一)概念介绍
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它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领域,现在已经成为研究数据表示、数据处理、决策分析等一系列问题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二)应用领域
可视化技术最早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并逐渐形成了可视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计算可视化。

科学计算可视化能够把科学数据(包括通过测量获得的数值、图像或是在计算中涉及到的、产生的数字信息)变换为直观的、用图形图像信息表示的、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呈现在研究者的面前,使他们能够观察、模拟和计算。

(三)台区线损管理现状
1、台区线损指标波动。

现实工作中,台区线损的波动很大、表现不正常。

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管理线损上升,计量装置本身不准确,加之表计本身接线错误等。

第二是营抄管理不到位形成的损耗,如估抄、漏抄、错抄等原因都会引起电量损失,另外,用户窃电等也会造成损耗。

第三是抄表不同步,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抄表顺序和规定的时间抄表,甚至抄表顺序相反,这些都会引起线损的波动。

2、台区基础资料难以收集。

由于城市建设、配网改造工程等大多是在抢进度、揽资金、重技术的情况下完成的,加快配网建设的同时,台区的管理工作却考虑很少。

台区的用户信息、计量资料、合同书和业务单等不齐全的现象普遍存在。

而由此引发的计量、债权纠纷屡屡发生。

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基层供电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效益的流失;营销环节在出现问题后,也常常由于基础资料难以收集等原因造成责任不清、难
以处理,使制度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

3、台区营销指标制定缺乏科学依据。

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和台区的硬件资源目前暂未实现充分的优化组合。

传统的台区营销过分地重视指标结果,却忽视了过程的控制。

传统的营销观念是以完成上级指定的经营责任制或经营指标为最终目标,在年底结算时,只要预定的指标完成就达到了目的。

对于在完成指标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思考,工作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监督,这些现象导致许多工作标准没有严格执行到位。

三、可视化在台区线损管理中的优势
(一)直观反应线损情况
在台区线损管理中,通过对台区线损的可视化管理平台,可以将台区线损情况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通过颜色的区分,管理可以非常直观地掌握各台区的线损情况,与过去管理者站在台区内部分析,然后管理台区线损的方法相比,可视化管理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对台区线损情况进行了掌握分析,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可行性强、效果明显。

(二)红绿灯法对台区线损进行有效管控
在台区线损管理中,可视化管理方法的介入,使台区线损管理的分析工作更加有序,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将线损异常区域根据严重情况标注为红色和蓝色,管理者只需要重点关注标注为红色和蓝色的台区。

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效地对窃电、漏电行为进行精确打击。

同时可以通过不同周期内台区线损的变化,对造
成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三)合理管理台区划分
在台区线损管理中,通过可视化方法的实施,管理者在地图上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台区的位置、形状和面积,从而能够迅速地观察到产生线损异常的台区形状。

这对于跨区域供电、同一台区跨抄表期和表期划分等情况进行迅速识别,并及进做出应对,达到有效指导台区的合并、拆分工作的目的。

四、基于可视化的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实例分析
(一)实例介绍
本文以深圳市罗湖区的台区线损管理为例
结合深圳市罗湖区行政区域的划分,以公路、河流、铁路、桥梁等为界,将罗湖区划分为十个供电区域,分别为翠竹、东湖、东门、东晓、桂园、黄贝岭、莲塘、南湖、清水河、笋岗。

根据gis地理信息系统中低压供电线路范围,结合变压器位置以及台区供电范围,在图中进行台区相关信息的详细标注,并根据实际地形勾勒出台区的区域形状。

之后,根据台区线损考核指标,对各个台区划分颜色。

线损率小于-2%的台区标示为蓝色,线损率在-2%到8%之间的台区标示为绿色,红色为线损率大于8%的台区标示为红色。

将台区位置、覆盖的范围及相关信息标注在地图上后,根据不同的颜色,可以非常直观地对台区线损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

(二)方法分析
1、p-数据分析。

结合可视化图,对线损异常的台区进行分析,
通过排除法,初步确定造成台区线损异常的主要原因,以便相关人员能够更迅速、更准确、更有目的性地赶到现场进行核查。

2、d-现场核查。

现场核查人员根据后台数据分析人员所给出的指导性意见进行线损的现场核查,对可能区域逐一排查,进一步确定造成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

3、c-数据拟合。

根据现场核查人员的核查结果,通过数据拟合的方式对核查结果进行检验,若拟合结果合格,就可以最终精确确定造成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若拟合结果不合格,则可以再次重复上述步骤,重新进入数据分析环节,直到拟合结果合格为止。

4、a-系统调整。

在拟合结果合格后,则根据实际情况在营销系统中对台区进行相应调整,通过调整来降低台区线损。

(三)pdca法在实例中的具体应用
1、p-数据分析。

结合可视化图可以看出,该台区供电区域相对独立,且周围台区线损均呈现合格的状态。

因此,可以初步判断该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可能为现场互感器倍率与系统不符、偷漏电、抄表有误这三个方面。

结合该台区历史电量及线损数据的分析,我们进一步判断造成该台区线损的原因可能为现场互感器倍率与系统不符、偷漏电。

同时,该台区是2011年1月份进行批量换表,导致营销系统中部分表计1月份没有出计费账单,三月份一起出单,造成2011年1月份和3
月份线损异常,如下图所示:
2、d-现场核查。

经现场详细核查,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结果,第一,
该台区有一套考核总表(局编为26923494),所对应的互感器倍率系统与实际不符。

系统记录为2000/5,现场实际为1500/5。

第二,现场总分表铅封完好,对所有三相表及带倍率的表计进行了瓦秒法测试,未发现明显偷漏电嫌疑。

根据这些现场核查结果,进一步断定造成该台区线损异常的主要原因为考核总表互感器倍率异常。

3、c-数据拟合。

根据核查结果,对总表历史电量按照1500/5的倍率进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在进行倍率调整后,线损合格。

4、a-系统调整。

在数据拟合合格后,对营销系统中进行倍率更改,下个抄表周期跟进该台区线损情况,从而有效减少台区异常线损。

五、结语
供电企业的节能降损工作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润,同时可以降低运营成本。

但是,降低台区线损的工作是十分复杂的,它需要从管理方面、技术方面等共同入手。

在电网实施集约化、精益化管理以来,推行精益化管理,可以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服务于电力企业,为实施更多合理、可行的节能降损措施做出巨大贡献。

但台区线损管理工作存在着难度大、涉及广、原因复杂等诸多因素。

基于可视化的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以国家政策为契机,创新发展思维,结合台区线损管理的实际情况,着力于克服台区线损的弱点,使台区线损管理精益求精,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罗静,舒永生.以精益化管理提升台区线损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2011,(3).
[2]马春艳.提高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的方法分析[j].管
理,2011,(10).
[3]李江波.台区线损管理新思路探索[j].科技信息,2009,(2). [4]徐凌燕,张如晶.台区线损管理瓶颈的突破[j].华北电力技术,2010,(10).
[5]王辉.精益化管理线损的措施及节能效益[j].电力与能源,201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