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8世纪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运动二、欧洲文学(一)、主要类型1.启蒙文学(主体)a.特征:强烈的政治性;充分的民主性;明确的目的性。
b.打破古典主义的垄断,推动了文学多样化发展,文学门类丰富齐全,还创造引入了多种新文体,如哲理小说、书信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和正剧等。
c.古典主义的发展:英国自弥尔顿以来出现蒲柏,德国歌德席勒的创作确立了魏玛古典主义在德国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俄国古典主义发展……2.伤感主义文学a.诗歌:墓园诗派对死亡的无奈、对生死的冥想b.小说:塞缪尔·理查生、劳伦斯·斯特恩《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流派名称的来源)3.哥特小说对欧美小说和恐怖小说的兴起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二)、各国文学1.英国文学小说:A.丹尼尔·笛福(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鲁滨逊漂流记》B.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C.塞缪尔·理查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开创者)D.劳伦斯·斯特恩《项狄传》E.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传》(18世纪英国小说总结者和后世英国小说的开创者)重要因素:身世、隐私、流浪、道德、宽恕、圆满主要品格:滑稽,对现实的讽刺诗坛:继古典主义诗人蒲柏之后,威廉·布莱克、罗伯特·彭斯的创作将欧洲诗歌引向浪漫主义戏剧:查得·谢立丹2.法国文学A.勒萨日B.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欧洲第一部书信体小说,也是欧洲第一部重要的哲理小说C.伏尔泰把哲理小说这一体裁推向高峰《查第格》《天真汉》《老实人》(最出色的哲理小说,采用流浪汉小说形式)D.德尼·狄德罗“百科全书派”领袖法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哲理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法国市民悲剧的倡导者和理论家:严肃剧《私生子》、《家长》《论戏剧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正剧理论E.卢梭F.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3.德国文学第一阶段:启蒙运动时期A.高特舍特B.莱辛:戏剧评论《汉堡剧评》戏剧创作《艾米丽亚·迦绿蒂》第二阶段: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歌德席勒第三阶段:古典时期歌德席勒主要成就就是戏剧创作:《强盗》、《阴谋与爱情》……古典主义美学理论《审美教育书简》第二节卢梭一、社会政治学论著:《社会契约论》二、最重要的文学作品:1.哲理小说《爱弥儿》,采用教育小说的形式,为当时法国盛行的哲理小说增添了一种新体裁。
2.文学自传《忏悔录》3.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A.内容:由家庭教师圣·普乐和贵族小姐尤丽之间的书信组成。
是一部凄婉动人的时代悲剧,歌颂纯洁爱情,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发出反封建反教会的呼声。
B.艺术成就:采用书信体,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对《少年维特的烦恼》产生了有益影响;对自然美景和田园风光进行的细致描写,启迪了浪漫主义重视描绘大自然的风格;借助发生在中世纪的原型人物和故事,真实色彩,反思历史正视现实。
第三节歌德一、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1、地位:狂飙突进时期最重要的德国文学作品,也是第一部获得世界声誉的德国文学作品2、内容:叙述市民青年维特在爱情与事业两方面的挫折与失意。
抨击了封建等级制度对德国青年一代的排挤和破坏,文笔优美感伤,情致细腻真切。
二、1776年,离开魏玛前往意大利,潜心于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研究,逐渐形成古典主义文艺观并恢复创作。
《陶里斯岛的伊菲格尼》由狂飙突进精神转向古典主义的标志二、诗剧《浮士德》1.取材:德国16世纪的民间传说2.结构:分为两部,第一部25常不分幕,第二部25场分为5幕人生经历5个阶段:知识生涯;爱情生涯;政治生涯;艺术生涯;事业生涯3.思想:通过知识悲剧和爱情悲剧明确指出,个人的知识追求和爱情生活属于小世界,唯有投身于改造自然的伟大活动,个人力量和才华才能尽情施展,才能达到人生真谛。
4.人物形象:A.浮士德不断进取、苦苦追求真理的形象,德意志民族的进步力量和精神的化身。
B.靡菲斯特:与浮士德形成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驱动浮士德不断求索的进程。
第六章 19世纪欧美文学(一):浪漫主义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初期欧洲社会及主要思潮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二、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德国A.早期:耶拿派B.之后:海德堡派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民间文学的发掘C.后期浪漫派:小说家 E.T.A.霍夫曼以风格怪诞著称,被视为颓废派神秘主义始祖。
政治抒情组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标志他从早期浪漫派转向现实主义。
2.英国A、诗歌:第一代:“湖畔派诗人”为代表第二代: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B、“历史小说之父”司各特3.法国雨果《克伦威尔·序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宣言夏多布里昂缪塞自传性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乔治·桑终其一生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印第安娜》4.俄国及东欧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将,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莱蒙托夫《恶魔》诗歌基本主题是自由与死亡波兰诗人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诗人裴多菲5.美国华盛顿·欧文(美国文学之父)和库柏是美国民族文学奠基人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的创造者亨利·梭罗《瓦尔登湖》霍桑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麦尔维尔爱伦·坡惠特曼《草叶集》第二节华兹华斯一、与柯勒律治合作出版《抒情歌谣集》二、“自然的歌者”: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并将浪漫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自然主义个性化为三个独特的标记A.强烈的地方意识B.如画美C.儿童崇拜三、《丁登寺》两个重要主题:回归自然,以及对童年时代的回忆第三节拜伦一、《恰尔德·哈恰尔德游记》二、《唐璜》三、《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第四节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领袖一、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二、《克伦威尔·序》论述浪漫主义的两个原则:“怪诞“与“对照”三、思想特点:强烈的政治性和现实性;人道主义是贯穿始终的主导思想四、艺术特点:对照手法的运用;追求夸张与怪诞;史诗气质;存在许多闲笔和题外话五、《巴黎圣母院》第五节荷尔德林第六节霍夫曼德国浪漫派晚期的代表人物著名的长篇小说《魔鬼的万灵药水》《金罐》现实和幻想的交替具有突发性和多发性,突兀多层的变化为霍夫曼的小说营造了神秘、离奇和恐怖的色彩叙事方式多样,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多层次结构等手法也成为现代小说常见技巧作品揭示人性扭曲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已触及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对巴尔扎克、爱伦·坡、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小说影响第七节霍桑(1804——1864)多以新英格兰地区为背景,创作主要分两种类型,清教主义是他思想核心一、故事或传说,即短篇小说:《好小伙布朗》、《教长的黑面纱》二、长篇小说:《红字》第八节惠特曼(1819——1892)《草叶集》:《我自己的歌》:对于“我”和“自己”的理解;超验主义、泛神主义、神秘主义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特色对于美国现代诗歌和诗人的影响第七章 19世纪欧美文学(二):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特征: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虽不局限于某种体裁,但在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繁荣时期,长篇小说空前繁荣。
三、各国现实主义文学1.法国A.二三十年代,率先提出蕴含现实主义精神的文学主张,并在创作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司汤达《红与黑》,法国现实主义诞生的标志;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新的高峰B.50年代开始,趋向科学式的冷静。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这一趋向的典范;小仲马《茶花女》,人道主义的温情关怀;都德《小东西》;莫泊桑短篇小说C.19世纪中后期,巴黎公社文学2.英国相对温和,带有改良色彩A.产生于30年代,四五十年代达到繁荣。
狄更斯;萨克雷《名利场》,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批判意识最强的作家;勃朗特姐妹,夏绿蒂《简·爱》,艾米莉《呼啸山庄》。
B.19世纪三四十年代,宪章派诗歌。
C.70年代,哈代、萧伯纳、高尔斯华绥。
3.俄国批判锋芒直指农奴制度A.30年代:开拓者普希金、莱蒙托夫;俄国现实主义传统的确立者果戈理《死魂灵》。
B.五六十年代:冈察洛夫《奥勃罗摩夫》;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奥斯特洛夫斯基。
C.60-80年代,俄国现实主义达到高峰: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双峰并峙;谢德林《戈洛夫略夫一家》;契诃夫短篇小说。
4美国80年代才真正开始A.50年代废奴文学奠基,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B.马克·吐温,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代表,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其它短篇小说;亨利·詹姆斯,开美国心理分析小说先河;诺里斯《章鱼》;斯蒂芬·克莱恩;欧·亨利短篇小说。
C.世纪之交: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5.欧洲其他国家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波兰显克微支《你往何处去》丹麦安徒生,童话挪威易卜生第二节司汤达(1783-1842)一、生平:1799供职于拿破仑作战部队,1802年离开部队到巴黎学习,1806随拿破仑征战欧亚大陆,1814年大革命失败开始漂泊,1817“司汤达综合症”,1821遭驱逐重返巴黎,1842年因脑溢血逝世。
二、作品:文论《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与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论争之作,法国现实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红与黑》现实主义的杰作;《巴马修道院》。
反映风云激荡时代及其极端的唯我主义。
生前文名落寞。
三、《红与黑》内容书名的象征小说的历史真实感于连的形象爱情的描写以及他的爱情观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第三节巴尔扎克(1799-1850)一.生平:学习法律,但希望以文学获取成功和荣誉,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出版、投资等事业均以失败告终,只能以创作还债,但也正因此成就了不朽功业二.创作阶段:A.1829-1834,《人间喜剧》的酝酿阶段。
绝大多数中短篇小说的创作,《驴皮记》,《欧也妮·葛朗台》标志他的创作趋于成熟。
B.第二个创作阶段,以《高老头》(1835)的问世为标志。
C.1842-1850,《人间喜剧》的补充深化阶段。
三.《人间喜剧》1.三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
前者为后者的基础,螺旋上升。
2.“人物再现法”: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在不同小说中展现不同时期的经历及不同侧面,共同构成社会整体。
3.《高老头》的主要内容,典型环境描写4.三种形态:男人、女人和事物5.主人公的欲望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占重要地位6.《人间喜剧》的主题: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资产阶级不择手段的发家史第四节狄更斯(1812-1870)一.生平:家庭经济情况不断恶化,15岁开始先后做过律师事务所职员、国会记者,还尝试过演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