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一、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情况为了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并成立了由秦义市长亲自挂帅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2014年3月,完成了“智慧呼和浩特”建设总体规划,开始着手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
今年2月,经过国家城乡建设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评定,我市被确定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结果将于近期正式公布。
2015年1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正式下发了《“智慧呼和浩特”建设方案》,这标志着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总体工作思路是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础、三类工程、九大专项”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以信息化、智能化助推呼和浩特“活力首府、美丽首府、和谐首府”建设。
主要依托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呼和浩特智慧城市云中心,完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实施与云计算产业培育和发展相结合的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智慧政务及社会民生信息和智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惠民工程、与我市培育和发展云计算产业相适应的智慧产业发展工程,建设城市网格化管理、绿色建筑与照明节能、智慧社区、智慧一卡通、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乳业九个专项应用。
目前,政务城域网网络已达到300管程公里以上,网络节点覆盖了市政府组成部门、旗县区和开发区,电子政务网络向社区延伸建设、民生信息网络建设和政务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我市网上政务审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信息公开、全市办公OA平台、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在线办事等服务得到快速推广,国家重点信息化项目“金”字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数字城管、智能交通、基础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等全市综合信息系统已投入使用,公安、规划、交通、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部门以及社区服务等社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正在稳步推进。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云计算产业发展迅速。
今年,项目建设与应用齐头并进。
中国电信已有百度、搜狗、阿里巴巴、搜狐等10余家已入驻运营。
中国联通已有百度、阿里巴巴、联通、搜狐、聚友、蓝汛等应用企业入驻。
除此之外,中国移动一期年底达到试运营条件。
另外,我市其他云计算产业重点项目也在大力推进中,呼和浩特软件园、国家(内蒙古)云应用检测中心、中国国际信息技术产业园都已开工建设。
随着呼和浩特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云计算在智慧交通、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将会极大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居民生活提供许多的便利。
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亮点(一)数字城管实现城市管理无盲点呼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于2014年1月1日建成并投入运行。
目前,我市数字城管系统设有1个市级监督指挥中心,6个区级指挥中心和27个二级责任单位平台,网络覆盖范围包括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如意和金川开发区6个区域,覆盖面积190平方公里,实现网络终端连接99个部门和单位。
将全市29个街道办事处、187个社区范围的中心城区,划分出万米单元网格6688个,责任网格177个。
数字城管整合了12319热线、智能交通和平安社区等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形成了各部门的管理既存在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又便于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工作机制。
截止去年12月31日,市数字城管平台全年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有效信息15.6万余件,平均每日427件,全年整体处置率达到了90%。
数字城管为提升城市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创造了条件;通过对采集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既便于领导掌握城市管理的高发问题,为城市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起到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智慧社区家庭服务“一键通”市民政局与呼和浩特福源社区服务信息中心共建的“呼和浩特市社区服务运营平台8989966”运行3年来,中心发展各类加盟企业130多家,组建应急服务队伍12支,开设服务功能9大类、100余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截至2014年年底,呼叫中心共接收到居民咨询事项4万余次,各类生活服务电话1万余次,办结率100%,满意率98.78%。
“一键通”老年人应急呼叫系统,则为居家养老的高龄单身或体弱多病的老人,解决了老人年纪大记不住电话号码、突发疾病拨打电话说不清地址等难题。
(三)智慧交通畅通路口好帮手2011年,呼和浩特市就启动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项目实施以来,城市核心区(二环内)所有主要路口实现90%协调联网信号控制,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上下班高峰期的交通拥堵问题,改善了城区交通秩序、降低了城市交通事故。
通过卡口系统的实时监控,为侦查破案提供大量有价值线索,提高了公安部门打击和预防犯罪的能力。
目前,我市已安装高清摄像机1579部,信号控制系统已完成安装158套,交通诱导系统32块已全部安装,交通流采集系统微波检测器15套已全部安装完成。
指挥中心大屏系统及交警集成平台均已部署完成并投入使用。
智能交通系统全部建设完成后,有望实现:高峰期间关键路口交通延误降低1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8%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下降20%以上。
(四)智慧公交便民惠民由呼和浩特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和内蒙古天迅网络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并运营的呼和浩特市智能手机端生活类应用软件“掌上青城—智能公交”已经开发完毕,它实现了我市100余条公交线路、3000多个站点和1300余辆公交车的实时查询,用户通过它可以了解所要乘坐的公交车距自己还有几站,以规划自己的等车时间,避免在寒冬酷暑中长时间等车。
(五)网上办税优质服务广大纳税人从2013年起,呼市国税局积极响应总局、自治区国税局号召,大力推行网上办税服务厅平台建设。
截止到2014年11月底,全市共有34778户纳税人开通网上办税业务,累计网上缴纳税款54.92亿元;开通网络发票业务7966户,开具202.53万份,累计开具总金额225.12亿元。
纳税人通过网络发票、网上申报、网上认证、财税库银网上缴税系统实现足不出户完成开具发票、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涉税事项,极大地方便纳税人,提高办税效率。
(六)智慧水务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智慧水务重点在供水水质水量、管网建设与漏损控制、二次供水改造和再生水回用等几个方面开展建设。
项目实施后,市民可以实现跨区域交费,可就近到银行交费,也可以在自助POS机上刷卡交费,将来要在手机上也可以交费。
该平台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呼和浩特市城市水源检测、生产制水、管道输水、供水营业、用户服务等环节纳入统一平台管理,实现了基础数据信息共享,打通信息孤岛。
借助智慧水务建设,保障了呼市的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运营安全。
三、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安排(一)强化保障体系,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工作办公室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从制度、政策、资金、运营、人才等五个方面,将明确建设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制订相关政策,层层落实,定期考核;逐步完善智慧城市建设各项标准。
市政府将继续加大政府公共投资力度,推广社会化、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建设及运营;积极引进、培养、培训各层次人才队伍,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二)搭建融资平台,实现城市内部资金与外部金融资源的结合发展2015年是智慧呼和浩特全面启动之年。
我市将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吸引和引导社会资本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根据智慧城市建设任务总资金投入估算共计23.42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投入3.79亿元,申请自治区财政支持5000万元,金融贷款3亿元,社会投资16.13亿元。
我市将充分发挥出城发公司、春华水务、交通投资公司、金融投资集团、公交公司五大融资平台和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作用,推广BT、BOT、PPP、私募股权融资等社会化、多元化融资模式,并通过联合银行、组建基金、与投资机构合作等方式,为“智慧呼和浩特”设计一个20亿元的资金池,支持产业发展。
资金池在政府引导资金引导下,由一支基金、一个投资机构、一家银行托底的共建模式来实现,建立利益捆绑机制,形成互利互惠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格局。
(三)突出重点,认真做好智慧城市建设根据我市的特点我们选取了以下几项工程进行重点规划和设计,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其他智慧项目建设,建设周期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
1、智慧乳业2014年呼和浩特乳制品制造企业销售收入近千亿元,伊利、蒙牛两大企业名列“全球乳业二十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乳都,但是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品信任度仍需突破。
智慧乳业将以乳制品质量和安全为核心,以婴幼儿奶粉质量溯源为切入点,以伊利、蒙牛两大企业为立足点,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伊利、蒙牛两大企业自筹资金7000万元,建立智慧化、精准化、国际化的乳制品供应链全过程溯源体系,推动我市优势乳制品产业更大更强,促使我国乳制品溯源体系与国际接轨,增强我国乳制品的国际品牌公信力和竞争力。
2、智慧水务我市决定通过财政投入引导资金1亿元,春华水务公司和供排水公司自筹11亿元,贷款3亿元,以智慧水务为核心,把水务工程建设、水务应用与创建节水型社会和草原生态恢复相结合,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和再生水回用体系,将我市打造成为智慧水务应用与缺水地区用水安全保障相结合的典型示范。
3、智慧社区我市将以新城区为示范点,参照建设部智慧社区建设指南,在现有网格化社区管理基础上,由财政投入5500万元,社会融资3500万元,纵向深化、横向扩展,并与网格化城市管理、智慧一卡通、智慧教育有机融合,构筑集医疗、教育、生活服务、居家养老、社会管理、平安城市、政务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新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具有显著代表性的民族和谐社区管理典范。
4、网格化城市管理我市计划财政投入1.38亿元、城发投资公司投入4800万,在数字城管的网格化工作基础上,通过公共信息平台与网格化社会管理等资源整合和共享,将网格化的管理理念由城市管理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延伸,打造“管理、执法、监管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扩大管理范围,创新呼和浩特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体制。
5、智慧交通为进一步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我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由城发投资公司投入1.4亿元,对现有智能交通系统进行扩展和升级,建设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系统。
在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通过公共信息平台与社区服务、城市综合管理、平安城市等形成视频资源共享、网格化资源共享等。
6、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建设内容,是其它项目的基础,也是解决我市前几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信息孤岛等问题的必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