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健康护理

家庭健康护理


四、家庭健康护理研究
(一)研究领域与研究课题
1.妊娠期和分娩期家庭健康问题的研究:孕期家庭 护理、产褥期和新生儿期的家庭适应、高龄孕妇 和有慢性病孕妇的家庭健康护理等。 2.养育期家庭健康问题的研究:有慢性疾病儿童家庭 的护理、儿童养育与护理、家庭成员间关系、青 春期儿童护理、残障儿童护理、妇女儿童虐待、 儿童的死亡等。
视角
奥瑞姆

玛萨.E. 罗杰斯
汉森
汉森(Hanson)的家庭健康护理内涵
家庭成员1
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2 家庭成员3
患者
家庭成员4
以家庭患病成员为中心的家庭护理
家庭成员 1
以家庭各个成员为中心的家庭护理
法 院 家 庭 医 院 公 园
商 场 社 会
学 校 银 行
家庭成员 2
家庭成员 3
以家庭系统为中心的家庭护理
二、家庭健康护理的基础知识
家庭健康护理概念 :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 象,以家庭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护理程序为 工作方法,护士与家庭共同参与,确保家庭 健康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二、家庭健康护理的基础知识
(一)家庭健康护理的视角 (二)家庭健康护理对象 (三)家庭健康护理的目的
(一)家庭健康护理的视角
家庭健康护理
促进家庭成员间关系融洽。

促进家庭内外部资源的利用。
促进家庭提高早期发现、应对及适应问题的能力
•从预防的角度早期发现家庭健康问题。
•提高家庭寻求医务工作者帮助的能力。
•提高家庭综合其整体情况做出决策的能力。
促进家庭成员间关系融洽
•促进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
•促进和调整家庭的情感功能。
•促进家庭自行调整其内部角色。
二、家庭压力应对理论
(一)理论主要观点
1.过山车模式 2.abcX模式 3.双重ABCX模式 4.家庭应对与家庭适应
1、过山车模式
压力
解体角度 压力
再重组后水平 解体角度
家 庭 重 组 水 平
恢复角度
时间 解体期间 恢复期间
3、双重ABCX模式
b 原有资源 bB 原有与新增资源
适应良好
a 压力源
扩张期
子女的出生
收缩期
子女
2.独立结婚的孩子与父母关系
3.中年夫妻关系 4.中年期的健康管理 1.退休生活的适应 2.经济变化的应对 3.生活范围缩小所致社会孤立感的应对 4.家庭角色变化的应对
衰弱期
退休、夫妻一方去世
5、Berman,E.M.&Life,M.I家庭发展七个阶段
发展阶段 第1阶段 定义 向20岁移行期 (18~21岁) (22~28岁) 向30岁移行期 (29~31岁) 30岁夫妇 (32~39岁) 夫妻各关系 离开生长的家庭,建立新的关系时期 人际密切交往能力增高,职业观形成,找配偶结婚的时期。 有亲密交往的能力,但还存留依存和独立的矛盾,以及自 我放弃和自由追求的矛盾 此期的特征是结婚和职业生涯的追求。不能放弃自由的人 易出现心理危机 此阶段是工作和婚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面向长期目标的 时期。在活动中与子女、同事、朋友各方面关系密切,家 庭已形成固定的决策模式,家庭体系界线更加巩固,并试 图排除外来势力影响 此阶段是评价迄今为止在家庭生活上的成功与失败,并决 定今后奋斗目标的时期。现实和幻想的差异易出现夫妻情 感纠葛,需要进行家庭指导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激情感的减退,夫妻间亲密交往度下降, 家庭易出现丧失青春的失落与抑郁,因此此阶段是家庭重 新调整奋斗目标的时期。由于孩子的独立,容易出现夫妻 关系更加亲密或分离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加,需要面临疾病和死亡等问题。此阶段是 继续发挥余热的时期。夫妻往往有被遗弃、孤独、性功能 减退、抑郁、挫折与绝望感等
3.成人期家庭健康问题的研究:重大疾病(癌症、心脏 病等)、精神疾病、家庭暴力、慢性疾病、双亲的 死亡等。 4.老年期家庭健康问题的研究:老年照护、压力应对、 社会资源、健康促进、临终护理等。 5.其他家庭健康问题的研究:包括家庭健康护理教育研 究,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家庭健康护理理论 研究,如研究方法和测评工具的开发等;比较文化 的研究,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健康的相关研究 等。
(二)健康家庭特征与条件
1、各理论家和学者对健康家庭的认识
2、健康家庭的共同特征 3、健康家庭具备的条件
1
健康家庭(healthy families)
认识
临床 模式
角色执行 模式
适应 模式
幸福论 模式
弗里德曼
纽曼
2 健康家庭的共同特征
家庭成员健康
家庭有适应变化能力
家庭与环境相 互作用良好
健康家庭 的共同特 征



二、家庭压力应对理论
(一)理论产生背景
美国家庭社会学者希尔于1949年发表了著作《压力下的家 庭》。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过山车模式和abcX模式。
美国的麦卡宾从更加长远角度分析了家庭压力,得出双重
ABCX模式。此后的研究又追加了家庭压力下的顺应性和适应 性反应模式,即FAAR模式。 麦卡宾提出了家庭应对的概念,解释了家庭适应。
家庭发展阶段
家庭出现的常规变化
家庭面临的发展任务
1.新婚生活的计划与适应 2.性生活的适应与计划生育
金 川 克 子 家 庭 发 展 四 个 阶 段
形成期
结婚、妻子怀孕
3.经济基础的确立
4.健康保持与家务活的适应
5.妊娠与生产的准备 1.保持正常的家庭生活 2.经济基础的维持与强化 3.养育子女社会化 4.建立健康的父子或母子关系 5.夫妻情感的维持 6.减轻母亲育婴负担 1.家庭生活的重新计划和适应
(二)理论的应用

当家庭关系出现问题时,判断家庭在哪个环节出现了什么 问题,用何种方式可以解决。 怀特和弗里德曼提出将家庭整体作为护理对象的家庭系统 理论。 怀特教授的团队在大学,将家庭系统的认知、情感、行动 带来的变化等加入家庭健康护理单元,进行实践教学。 安德逊把家庭系统论用于护理,提出家庭健康系统的五个 程序。
一、家庭的基础知识
(一)家庭的内涵与特征 (二)健康家庭特征与条件 (三)家庭资源(family resources)
(一)家庭的内涵
家庭(Family) :由两个或多个人组成 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和彼此依赖的处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社区的基 本单位。
(一) 家庭的特征
1.养育和教育子女社会化、保护和照顾家庭 成员的功能; 2.家庭作为社会最小单位与社会保持密切关 系,并随社会发 展而变化; 3.家庭成员间承担各自角色与责任,并在不 断相互作用中培 养互动关系; 4.家庭成员都认同家庭是其生活的港湾; 5.家庭是发生健康问题重要场所,需要护士 帮助的护理对象
家庭功能健全
家庭发展任务完成良好
家庭内在结构健全
3 健康家庭具备条件
能增进家庭成员发展 能积极面对与解决问题
有良好交流氛围
健康家庭 具备条件
有健康居住环境及生活方式
与社区保持联系
(三)家庭资源
内部资源
经济支持 维护支持 健康照顾 情感支持 信息和教育 结构支持
.
外部资源
家庭资源
社会资源 文化资源 宗教资源 经济资源 教育资源 环境资源 医疗资源
一、家庭系统理论
二、家庭压力应对理论 三、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四、家庭功能理论
一、家庭系统理论
(一)理论产生背景
•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 •受生物学家路德维(Bertalanffy.Ludwig Von) 于1945年提出“一般系统理论”的影响而产生的。
一、家庭系统理论
(一)理论主要观点
1.组织性(organization) 2.整体性(wholeness) 3.非积累性(nonsumativity) 4.稳定性(homeostasis) 5.周期性因果关系(circular causality)
(二)研究的注意点





对所研究的家庭应有一个操作性定义。 研究应聚焦于家庭的整体健康。 关于家庭自护能力研究应注意护理目的和结果 一致。 明确收集资料的途径。 尊重被研究家庭的知情同意权。 将研究成果反馈给被研究家庭。 避免将研究者的观念强加于家庭。 严格保守家庭的隐私。
第二节 家庭健康护理相关理论与应用
(一)理论产生背景




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家希尔和汉森提出了家庭生命周期 理论,提出了家庭发展的九个阶段。 50年代,将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于家庭工作中。 70年代,达到兴盛期,杜瓦尔(Duvall.E.M.)提出了家 庭生命周期概念并将家庭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90年代,家庭治疗师贝蒂·卡特(Betty Carter)和莫妮 卡·麦戈德里克(Monica McGoldrick)将生命周期理论 融入新元素,形成了个体、家庭和社会取向家庭治疗。
将家庭视作社会要素的家庭健康护理
(二)家庭健康护理对象

有患病成员且家庭功能薄弱或家庭内在结 构不健全的家庭。

家庭生活周期某个阶段调适不良而出现健 康问题的家庭。
(三)家庭健康护理的目的


促进家庭不同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
促进家庭健康生活方式的获得。


促进家庭提高早期发现、应对及适应问题能力。


二、家庭压力应对理论
(二) 理论的应用

当家庭处于危机(压力)状态时应用。 运用理论评估家庭面临压力的种类、性质、发生和发生后 的过程及结果。

帮助判断家庭危机发展阶段,促进家庭提高应对问题能力。

促进护士选择适当的援助方法,挖掘成员中促进家庭健康
潜力,促进其发挥作用。
三、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三、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二)家庭发展阶段的划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