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更新调查设计实施细则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更新调查设计实施细则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更新调查设计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以及《森林采伐作业规程》,结合林区经过五十多年开发建设,森林资源结构和林分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实际情况,为满足林业健康发展和生产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调查设计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采伐更新调查设计是林业企业采伐更新的法定性技术文件,是具体生产作业的依据。

它包括主伐调查设计,抚育伐调查设计,其它采伐调查设计,更新采伐、低产(效)林改造(包括火烧迹地清理)调查设计和更新造林调查设计。

第三条采伐更新调查设计应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的林业建设方针,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注重效率,分类经营。

”的原则。

第四条调查设计单位必须获取自治区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丁级以上资质的调查设计证书方可承揽调查设计业务。

第二章调查前准备第五条为了提高调查员素质,林业局每年要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并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人员方可上岗。

第六条根据林业局下达的森林调查计划,搜集过往森林经营资料包括林相图、森林资源变化图、森林经营方案及小班调查簿等。

第七条准备必要的测绘仪器、用品、备品和生活物资。

第八条根据已掌握的森林资源分布、路网布局和生产计划情况会同资源、生产、营林等部门研究调查预案。

第九条踏查1、以林班为单位,详细了解森林资源情况,初步确定区划原则。

2、目测天然更新情况、林分蓄积量、出材量、郁闭度、林龄、土壤、植被等各项林地况因子,初步确定采伐更新方式和集材方式。

3、初步确定运材线路的走向、装车场的位置,并作出比较方案。

4、在林相图素图上绘制踏查草图。

第三章外业标志第十条测点桩标准测点标桩小头直径不小于3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以上,并砍出书写面,书写顺序从0点开始,用铅油或油性号笔书写。

第十一条小班桩设在小班线起止点和明显的转折点,小班桩高1.3米,小头直径8至12厘米并剥皮,砍出流水冒并书写标面,书写面面对小班内;无立木时埋设标桩。

第十二条简易路设起止点桩,装车场设对角标桩并砍设边界线,集材主道设起止点桩,标准地标桩规格与小班桩规格相同。

第十三条小班线(伐区外围线)与二类调查标志重叠可不另作标志。

第十四条作业小班线标志。

沿线、边线应砍三面号(单面号对小班,对面号表示小班边线),两个小班中间线应砍四面号,号高1.5米,间距15至25米,号砍至木质部,号长2 0厘米。

对灌丛或幼树较密地段应适当伐开以通视为宜。

第十五条简易路标志测量中线应砍两点号,号高以下号为标准不低于1.5米,间距15至25米,号砍至木质部,号点长10厘米以上,并在起点桩上书写路的长度。

必要时,应设里程桩。

里程桩要高出地面30厘米,并砍出书写面;直线50米、曲线每10米设置1个点桩,书写从0+000开始,用铅油书写。

第十六条集材主、支道标志主道起止点、支道起点应设标志,主道中线砍3点号,面向起点;支道边线砍2点号,面向主道。

号规格同简易路标志设置。

第十七条采伐木标号主伐的皆伐伐区对周界木和保留木进行标号,主伐的其它伐区、抚育生长伐、更新采伐和其它采伐应对采伐木进行标号,砍单点号,面向集材主道。

第十八条小班标桩书写因子:林班、作业区、小班、小班面积、采伐更新方式、调查日期。

第十九条装车场标桩书写项目:装车场序号、装车场规格。

第二十条集材主道标桩书写,以装车场为单位编号,并书写上装车场号和道号;支道标桩的书写,以小班为单位编号,主伐按33米间距设计,按“道号/小班号”格式书写,抚育伐按50米间距设计,亦按“道号/小班号”格式书写。

第二十一条样地必须在起、止点设标桩(不论每木检尺或其他因子调查都相同),并用GPS定位。

第二十二条标准地标桩书写项目:小班号、标准地编号,标准地规格。

第四章区划第二十三条林班区划,以二类调查区划为依据。

第二十四条作业区区划按集材系统把一个装车场(楞场)吸引的范围划分为一个作业区。

作业区的划分主要考虑采伐、集材、清林、装车场等工序在伐区生产阶段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原则。

作业区用罗马字母编号即:Ⅰ、Ⅱ、Ⅲ……第二十五条小班区划小班区划主要根据权属、森林类别及林种、起源、地类、立地类型、林层、龄组、林分郁闭度和经营要求进行。

小班区划的方法:各类小班区划应采用人工区划和自然区划相结合的方法,通过GPS或罗盘导线进行。

小班区划各拐点都要留有GPS坐标。

小班区划原则:1、小班面积不准超过20公顷。

2、小班境界应利用林分分界线、地势变化线、地物分界线及林班线;小班不准跨林班、跨经理小班区划。

3、凡是小班内的林中空地、跳石瑭、疏林地或与小班林分因子不同的林分,面积大于1公顷的应单独区划小班。

4、禁伐区不能区划采伐小班,仅能区划更新造林小班,特殊采伐除外。

第五章测量第二十六条凡是林班线、小班线、简易路、装车场、集材主、支道都必须采用GPS或罗盘仪导线测量,地形复杂的山区,导线闭合差应小于1/100,平缓地区应小于1/200,面积精度达到95%以上。

凡是坡度超过5度时必须换算水平距,在一个伐区内采用两台以上仪器进行测量时应以一台仪器为准,其他以此校正。

第二十七条绘制平面图1、比例尺:一般应绘制1:10000的平面图,面积较小时可用1:5000的比例尺绘制。

2、面积以公顷为单位,计算到小数点后二位。

采用公式计算面积,各采伐小班面积之和与伐区面积的误差不超过±1/100。

3、平面图图式标准:执行国家颁发的《林业地图图式》标准和补充图式标准。

4、应尽量使用先进的电脑软件(如CAD等)进行绘图,增加绘图的科技含量,提高图面质量。

第六章伐区调查第二十八条调查内容:包括地形地势调查、土壤、林分因子调查、林木蓄积量调查、材种出材量调查、特殊保留木(如珍稀树种、母树、需要长期培育的目标树种等)调查、更新调查、下层植被调查、已有木材集采运条件调查等。

第二十九条蓄积量调查可选用全林每木调查、典型标准地调查、机械抽样调查和角规调查法进行。

1、主伐、更新采伐、抚育伐全林蓄积可采用标准地或样地调查。

标准地面积比例:主伐及更新采伐伐区不低于5%,抚育采伐不低于3%,人工林抚育伐及低产林改造不低于2%。

标准地一般采用带状,布设在小班最长对角线上,长度为小班最长对角线长度,宽度按照比例根据小班面积大小确定。

第一次作业的小班可利用支道代替标准地。

2、主伐、更新采伐、抚育伐生长伐中的采伐木及抚育伐中上层木均采取全林每木调查方法。

3、起测径阶:主伐、更新采伐、低产(效)林改造、其它采伐、抚育生长伐5.0cm起测,透光抚育3.0cm起测,径阶整化采用上限排外法(2cm括约)。

4、林分平均直径按优势树种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确定。

5、复层林(下层木平均高与上层木相差30%以上的林分)伐前株数、蓄积采用全林的,其它林分因子采用主林层的。

第三十条伐前更新调查采用抽样方法进行,样方可在标准地内机械布置,样方面积不低于小班面积的1%,样方规格4×5,样方间距以样方分布均匀为原则。

伐前更新调查要分别幼苗、幼树高度级记载。

第三十一条天然更新评定标准。

天然更新等级根据幼苗(幼树)各高度级的天然更新株数确定,见下表:天然更新等级第三十二条郁闭度调查在样地中心线上选取有代表性、长度不低于200米的地段,用树冠压线法1米一抬头进行测量计算。

郁闭度=有树冠投影的长度/总长度第三十三条标准木每个成过熟林小班选取2株以上、幼中龄林小班选取3株以上胸径接近林分平均胸径的优势树种林木作为标准木,标准木的平均树高为林分平均树高,标准木的平均年龄为林分平均年龄。

第三十四条下木或植被调查可以利用更新调查的测线或样方,也可以单独设计调查线或样方。

为了调查方便,常以测线上1米内下木覆盖长度50厘米以上记为有下木覆盖,如覆盖长度不足50厘米,记为无下木覆盖。

其计算公式为:下木覆盖度= 有下木覆盖总长/测线总长×100%第三十五条各项立地因子调查,包括坡度、坡向、坡位、坡长、土壤种类、厚度、湿度、砾石含量等。

坡度、坡向、坡位、坡长可利用林相图查得,亦可借助于测量仪器或测量工具现地测得;土壤状况要现地实测。

第七章森林采伐类型和主要采伐方式第三十六条森林采伐类型包括主伐、抚育采伐、低产(效)林改造采伐、更新采伐和其它等五种类型。

第三十七条主伐工艺设计主伐分为皆伐、渐伐和择伐三种方式。

一、皆伐1、适用范围(1)人工成、过熟同龄林,天然成过熟单层林或天然针叶林;(2)中小径林木株数占总株数的比例小于30%的人工成、过熟异龄林。

2、技术要求(1)皆伐一般采用块状皆伐或带状皆伐,采伐年龄、皆伐面积最大限度见下表;皆伐面积限度表坡度(度)≤1516~25>25皆伐面积限(hm2)≤20≤10不采伐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表(2) 需要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伐区,采伐时保留一定数量的母树、伐前更新的幼苗、幼树以及目的树种的中小径林木;(3) 伐区周围应保留相当于采伐面积的保留林地(带)。

应保留伐区内国家和地方保护树种的幼树幼苗;(4)伐后实施人工更新,或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但要达到更新要求。

二、渐伐1、适用范围(1)天然更新能力强的成、过熟单层林或接近单层林的林分;(2) 皆伐后易发生自然灾害(如水土流失)的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

2、技术要求(1) 渐伐一般采用二次或三次渐伐法。

采伐年龄参照同一树种皆伐测算的主伐年龄。

(2) 上层林木郁闭度小于0.6(不含0.6)、伐前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的林分,可进行二次渐伐:——受光伐采伐林木蓄积量的40-60%;保留郁闭度0.4左右;——后伐视林下幼树的生长情况,接近或达到郁闭时,伐除上层林木。

(3) 上层林木郁闭度0.6以上(含0.6),伐前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下的林分,可进行三次渐伐:——下种伐采伐林木蓄积量的30%,保留郁闭度0.5左右;——受光伐采伐林木蓄积量的50%;保留郁闭度0.3左右;——后伐视林下幼树的生长情况,接近或达到郁闭时,伐除上层林木。

(4) 全部采伐更新过程一般不超过1个龄级期。

(5) 对采伐木的选择应有利于林内卫生状况,维护良好的森林环境;有利于树木结实、下种和天然更新;有利于种子落地发芽、幼苗和幼树的生长。

三、择伐1、适用范围(1) 异龄林;(2) 复层林;(3) 为形成复层异龄结构或为培育超大径级木材的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4) 其它不适于皆伐和渐伐的森林。

2、技术要求(1)择伐可采用径级作业法,单株择伐或群状择伐。

凡胸径达到培育目的的林木蓄积占全林蓄积超过70%的异龄林,或林分平均年龄达到成熟龄的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可以采伐达到起伐胸径指标的林木,蓄积采伐强度40—60%;(2)伐后易引起水土冲刷,沼泽化、草原化、岩石裸露,更新困难的林分,蓄积量择伐强度不超过40%,伐后林分郁闭度应当保留在0.5以上;(3) 回归年或择伐周期不应少于1个龄级期,下一次的采伐量不应超过这期间的生长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