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高考考点: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4)文化传播的途径(5)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6)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特点(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考点解读: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1)民族文化的表现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和。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有利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的身份认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文化遗产:国家与民族的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对于本民族来说,还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加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2)民族文化的特点: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文化的多样性就像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经济与政治、历史与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差异与独特性。

没有不同民族国家各具个性与特色的文化,就没有世界文化的五彩缤纷。

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与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与普遍规律。

各民族文化者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对待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尊重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所以,首先要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本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

2、文化的传播与交流(1)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总之:(2)文化传播的手段传媒的发展阶段:大众传媒的特点与意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信息,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华文化交流的意义: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注:推动中华文化的交流: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途径:文化与经济、政治----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贸易;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手段:大众传媒,充分运用大众传媒,推动图书电影电视等走出去主体:做中华文化的使者基础:经济政治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内容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传统文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对今天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2)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内涵也会因时而变鲜明民族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具有两面性:传统文化中既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腐朽的东西。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

(3)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存出新,革故鼎新(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的内容,应继续保持与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变化,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科技进步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练习题:1.[2012·福建卷] 下列选项能体现下图漫画寓意的有()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2012·粤西北九校联考]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

”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A.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B.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D.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3.如果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三百六十五里路的话,那么春节就是途中重要的驿站。

人们一路的辛劳,一路的喜悦,都汇聚在这驿站中,用贺年、拜年等年节仪式活动,传达着亲情友情,团聚着家人邻里。

这表明: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C.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D.文化的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4.2011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戏入名录有利于①全面展示民族文化②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促进人类文明的融合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感恩节虽然是个“西洋节”,但其中蕴含的感恩的精神,则是呼应了中国传统的“知恩图报”精神。

其实,“感恩”是无论“东西”的。

这一事例表明A.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B.外来文化能否起积极影响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感情的表达是相同的D.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6.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尊重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是①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②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③人类文明进步的决定力量④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7.“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主张不同文化的平等交流与沟通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8.2012年为双闰年,长达384天的农历龙年包含了两个立春日,即正月十三立春(2012年2月4日)和腊月二十四再次立春(2013年2月4日),民间素有:“两头春,宜嫁娶”的习俗,所以选择在今年结婚的新人特别多,间接的带旺了各地的婚庆市场。

由此可见A.传统习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B.对待传统习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传统习俗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9.2011年1月5日,由今日女报、凤凰传媒、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共同主办的“诚信中国·图书漂流”活动在长沙启动,《诚品中国》在活动中首发,并将漂流向全国各地。

图书漂流的过程主要是A.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B.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过程C.文化改造和创新的过程D.文化渗透和融合的过程10.近10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

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前进动力C.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才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D.革命斗争和社会制度变革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11.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播出“开心学国学”,开辟了全新的中华文化弘扬之路,使国学知识更加深人人心。

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B.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可喜的变化C.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物质载体的形式D.通俗文化的价值大于传统文化的价值12.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时间被安排/演一场意外/你悄然走开”,这段歌词来自周杰伦的《千里之外》。

《千里之外》是一首典型的中国风歌曲。

所谓中国风,是以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适应全球文化发展趋势,保持着自身独特魅力和风格的艺术创新形式。

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之后,中国风开始广泛流行于文化、艺术领域,如广告、电影、音乐、服饰、建筑等。

这表明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②文化创新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的过程;③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必然要求;④要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13.(2012年天津文综,11,4分)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

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

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14.(2012年浙江文综,31,4分)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

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5.(2012年江苏政治,20,2分)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16.(2012年广东文综,31,4分)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