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核心网考试题库
序号 题干 单选题(考42道题,每个1分) 框架协议、工程管理 根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与XX 签订的2013年通信工程 1 项目可研、勘察、设计框架协议》,如果会审纪要明确需要出设计修 改册,在收到设计会审纪要后的()个工作日内提供设计文本的修改 根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与XX 签订的2013年通信工程 项目可研、勘察、设计框架协议》,搬迁工程应到待搬迁的机房按要 2 求进行勘察,如未按要求到待搬迁机房现场履行勘察、复核等工作 的,相关取费仅按()工程计取。 根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与XX 签订的2013年通信工程 3 项目可研、勘察、设计框架协议》,保密协议在双方合作项目变更、 解除、终止后()内依然有效。 根据《QCG002 中国移动EPC核心网工程验收规范V1.0.0》,竣工技术 4 文件不包括 电源、接地、防震、工艺等 根据《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建筑物周围设置的环形 1 接地物体,应与建筑物基础地网每隔()相互做一次连接。 根据《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一般设备(机架)的接 2 2 地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mm 根据《YD 5098-2005通信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3 一般设备(机架)的接地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mm2的多股铜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各层接地汇集线与 4 机房分回流排的连接线,在距离较短时,可采用截面积16mm^2的多股 铜线,当距离较长时,其截面积应不小于() 根据《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接地汇集线一般应采用 5 截面积不小于()mm2的铜排。 根据《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通信局(站)内具有多 6 个建筑时,应使用()接地体将机房地网与其他建筑物地网相互连通 根据《YD 5098-2005通信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7 通信局(站)内具有多个建筑时,应使用()接地体将机房地网与其 他建筑物相互连通。 根据《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水平接地体应采用热镀 8 锌扁钢(或钢材),扁钢规格不小于()。 根据《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接地体之间的所有连 9 接,必须使用焊接。焊点均应做()处理(浇灌在混凝土中的除外) 根据《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当垂直接地主干线直接 10 与地网连接时,应从地网上不同的()点引接地引入线。 根据《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局内设有地面铁塔时, 11 铁塔地网必须与联合地网在地下()接地。 根据《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物的垂直接地 12 主干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mm2的铜排。 根据《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接地体埋深应该不小于 13 ()m。(接地体上端距离地面的距离) 根据《移动智能网工程设计规范》,机房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标 14 准应不大于()欧姆。 根据《900 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移动 15 交换中心地网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根据《中国移动CE冗余保护规范(动环、传输分册)》,同一楼层或 区域机房设置互为冗余成对设置的直流通信设备,应配置两套开关电 16 源系统,分别从两套开关电源取电。开关电源应配置蓄电池组作为后 备电源,蓄电池组要求两组或两组以上并联,最多的并联组数不超过 根据《中国移动CE冗余保护规范(动环、传输分册)》,为开关电源 17 配置的蓄电池组,要求并联的组数不宜超过( )组 根据《YD/T 5077-2005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每对 18 直流电源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有统一()标志。 根据《YD 5098-2005通信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19 通信局(站)必须采用()接地。 根据《YD 5098-2005通信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20 通信局(站)的地网宜采用围绕机房建筑物的()接地体,有建筑物 基础地网时,环形接地体应与建筑物基础地网多点连通。 根据《YD 5098-2005通信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21 在大地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可使用()接地体分散雷电流。 综合通信大楼应采用(),应将围绕建筑物的环形接地体、建筑物基 22 础地网及变压器地网相互连通,共同组成联合地网。 根据《YD/T 5077-2005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机房 23 预留孔洞应配置()的安全盖板,已用的电缆走线孔洞应用阻燃材料 根据《中国移动EPC核心网工程验收规范》,用吊垂测量,机架安装 24 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 mm 根据《中国移动EPC核心网工程验收规范》,电缆走道及槽道的安装 25 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mm 根据《YD 5059-2005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在8度及8度以 26 上抗震设防地区安装650mm宽主槽道时,列槽道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 ( );超出以上距离时应增加吊挂装置。 对于甲、乙类机房,若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通信设备的 27 抗震措施应符合抗震设防烈度几度的要求?() 28 抗震设防烈度为()的机房,铁架安装应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根据《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电信设备()应 29 与地面加固。对于8度及8度以上的抗震设防,设备应与楼板可靠联结 。螺栓的规格按本规范4.3.1条的计算方法确定。 根据《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6~9度抗震设防 30 时,按5.3.1条计算的螺栓直径超过()时,设备顶部应采用联结构 件支撑加固,联结构件及地面加固的螺栓规格按本规范4.3.1条公式 根据《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当抗震设防时, 31 蓄电池组输出端与电源母线之间采用母线()。
15-20m 19 35 35mm^2 160 交叉 联合 70mm× 7mm 防腐 4 多点 400 0.9 2 5欧姆 6欧姆
1
4组
6组
8组
10组
3 1 4 3 1 1 3 3 3 3 3 2 3
2 红蓝 星形 水平
3 红黑 网状 网状
4 蓝黑 星形-网 状 环形
5 黄绿 联合 联合
辐射形水 星形水平 网状水平 联合水平 平 联合接地 单点接地 分散接地 以上都不 方式 方式 方式 是 非燃烧材 难燃烧材 阻燃烧材 可燃烧材 料 料 料 料 1 30 0.8米 6 2 40 1米 7 3 50 1.6米 8 4 60 2米 9
答
选项1
选项2
选项3
选项4
选项5 选项 选项 选项 选项9
3
5
10
15
20
1
同类新建 同类扩建 同类搬迁
同类软件 扩容
2 4
2年内
3年内
5年内 工程变更 单 10-15m 18 25 30mm^2 140 水平 环形 60mm× 6mm 防霉 3 三点 300 0.8 2 4 4 3 1 1 4 2 4 3 2 2 2
1-5m 16 6 20mm^2 100 平行 水平 40mm×4mm 防潮 1 一点 100 0.6 0.5 0.5欧姆
5-10m 17 16 25mm^2 120 垂直 网状 50mm× 5mm 防火 2 两点 200 0.7 1 1欧姆
5度及5度 6度及6度 7度及7度 8度及8度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顶部 加固点 底部 立柱
3 1
M10 软连接
M11 硬连接
M12 连接
M13
根据《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是指宽度为 600~650mm,深度为300~400mm,高度不低于2000mm需用铁架安装的设 根据《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是指宽度为 33 650~800mm,深度为500~800mm,高度为2000mm和2000mm以下,重量重 、重心低的顶部不用铁架安装的设备。 32 根据《YD 5059-2005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当遭受本地区 34 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电信设备安装的铁件及相关的加固点应满 足: 根据《YD 5059-2005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当遭受本地区 35 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作用时,电信设备安装的铁件及相关的加固 点应满足: 根据《QCG002 中国移动EPC核心网工程验收规范V1.0.0》,网线的转 弯曲率半径应大于( )mm。 根据《中国移动EPC核心网工程验收规范》,电缆转弯应均匀圆滑, 37 不得拉紧;网线的转弯曲率半径应大于()mm,其它电缆转弯曲率半 径应大于()mm 根据《QCG002 中国移动EPC核心网工程验收规范V1.0.0》,机房的直 38 流供电电压为-48V,其容许的变化范围为: 信令网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引入STP组成分 1 级的信令网中,每个SP应对本信令转接点服务区的()设置准直联信 号链路,以疏通它至未设直联信号链路信令点的信令业务和开放智能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从No.7 信令安 2 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出发,当两信令节点之间的业务量大于()时,就 应该考虑在两信令节点间设置2Mbit/s链路。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我国的No.7信 3 令网采用( )统一编码方案。 4 我国国内No.7信令网信令点编码采用()位编码。 36 5 A接口采用以下哪种信令点编码方式?()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为保证中国三 级结构的信令网在各种情况下的可用性指标,成对设置的信令转接点 STP之间信令链路的数据传输通路至少应有( )独立的物理路由。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信令点和综合 信令转接点的信令数据链路接口,目前应采用2Mb/s数字中继接口, 在2Mb/s系统中用于信令数据链的时隙一般为( )时隙,当( )时 隙不能用时,可用其他64kbit/s时隙通路为信令数据链路。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根据ITU-T Q.706建议,信令网中具有信令关系的两个信令点间的信令路由组的 不可用时间不大于()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根据ITU-T Q.706建议,信令网中具有信令关系的两个信令点间的信令路由组的 不可用时间不大于()/年。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每个信令点编 码的( )个八位用来区分信令点编码。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STP设备应具备 TCP/IP或X.25网管通信接口,并且至少应提供( )网管通信接口。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SSP至SCP的信 令消息宜采用()寻址方式。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SSP至SCP的信 令消息宜采用()寻址方式。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当信令终端设 备额定的负荷能力达到0.8Erl以上时,在信令网正常情况下,每条信 令链路每方向最大负荷可按( )Erl取定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在信令链路上 传送MTP、TUP或ISUP消息时,一条信令链路的最大负荷为()Erl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STP之间以及SP 与STP之间的每个信令链路组的信令链路数应根据信令业务量计算确 定,SP与STP之间的信令链路应至少( )。 根据《YD 5112-2008 2 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 暂行规定》,RNC应提供三级A类时钟,应能够从()接口提取同步。 根据《YD/T 5142-2005 移动智能网工程设计规范》,SCP、ISCP、VC 、IVC、SSP、独立IP至少具备()个外同步时钟接口,时钟等级应不 低于三级时钟。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No.7信令网的 网络等级分为()级。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HSTP分为A、B 平面,A平面和B平面内各HSTP在各自平面内()相连,A平面和B平面 间成对的HSTP间相连。 为满足业务需求,南京与长沙HSTP之间、南京与广州HSTP之间采用 ()的组网方式。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信令网中D链路 是指()之间的信令链路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LSTP与HSTP之 间的信令链路称为( ) 同平面内的HSTP部分网状网相连,成对HSTP以()链路相连。 LSTP之间的信息量通过它们之间的()链路进行转接。 七号信令网中,源信令点和目的信令点间的信令消息通过其间设置的 信令链路传送,这两个信令点间的信令传送方式称为()。 SERVER与SCP间的()消息通过LSTP转接。 根据《YD-T 5094-2005 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No.7信令网的 网络等级分为三级,两个具有信令关系的信令点之间在正常路由情况 最多允许经过()个STP进行信令转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