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疾病放射治疗
翼状胬肉等普遍接受 • 本章主要介绍良性疾病放射治疗的一般原则和几种常见疾病
的放射治疗
良性病放疗的总论
1、放疗的原则 2、放疗的具体技术要求 3、放疗机制和适应症 4、治疗计划设计流程
良性病放疗
• 1996年ESTRO调查问卷:共约70余种疾病可成为 放疗适应症
• 放疗:有疗效 不适当→损伤→致癌 需一定适应症
(2)固定方式
• 合适的体位既要考虑到布野,又要考虑病人的每次摆位时体位的可重复 性,辅助体位固定器可很好的实现要求。
• 良好的体位固定,减少了三维方向上的系统和随机偏差,3D-CRT偏差 小于2mm。
• 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减少了正常组织,特别是重要脏器的损伤,使靶 区增量成为了可能。
良性病放疗的机制和适应症
5、抑制纤维组织增生
机制:幼稚成纤维细胞、角化组织等增生期对放射线敏感,射线 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10Gy)
适应症:瘢痕 鸡眼 甲下疣 阴茎海绵体硬结症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良性病放疗的机制和适应症
6、抗炎作用
机制:抗炎,也可能包括镇痛作用 • 促使免疫系统的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粘
良性疾病的放射治疗
1895年德国物理学 家伦琴发现放射线
1896年1月第一张 1898年居里夫妇
X光片
分离放射同位素
镭
1897年德国外科学家 亚历山大.福罗因德 把放射线应用于毛痣的治 疗,并使毛痣消失。
良性病放疗
• 百余年的历史 • 存在争议 • 近年来又受到临床放疗专家及临床医学专家重视 • 在欧洲已成趋势 • 目前,预防瘢痕瘤,预防异位骨形成,纤维侵袭性纤维瘤病,
良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放射生物学研究
• 良性病放疗的放射生物学,同恶性肿瘤治疗 • 单次剂量0.5-1.0Gy,总剂量5-10Gy,不会诱使细胞死亡 • 放疗通过复杂的机制达到治疗作用
良性病放疗的机制和适应症
1、脱毛作用
• 机制:抑制毛囊生长; 使毛发和下部连接变松而易于脱落
• 适应症:头癣 须疤 多毛痣 有毛色素母瘢
• 对所有患者都应采取严格谨慎的放射防护技术,包括限光筒 和铅挡防护等
• 按病灶的深度选择适当能量的放射线 • 必须由病人自愿选择接受
良性病放疗的具体技术要求
(1)放射线能量:依靶体积的深度而定 原则是合适为宜 ,宁浅勿深,尽力保护靶区下和
周围正常组织 • 体表: 浅X线
低能电子束(≤9MeV),可加填充物 保护皮肤或皮下组织:铅块须吸收95%放射线
7、血管瘤的治疗
机制:射线引起栓塞性动脉内膜炎、血管弥漫性硬化及血管周围基质 纤维化,并使毛细血管阻塞。
适应症:荔枝型幼儿血管瘤(最敏感) 海绵型及混合型血管瘤(中度敏感) 葡萄酒瘢及成熟的血管内皮(不敏感)
治疗计划设计流程
1、选择适应症 2、选择放疗方式及固定方式 3、定位 4、确定靶区及重要器官 5、治疗计划的设计 6 、计划确认 7、计划执行
着并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炎症组织,传递炎症前细胞因子(IL-1,IL5)及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补充连锁反应和炎症反应的酶 • 低剂量放疗可减轻炎症过程,甚至停止炎症反应 • 适应症:急性多发痛、慢性丹毒急性发作、乳腺炎、外耳道疥、化 脓性指骨骨髓炎、慢性腮腺炎、肩周炎、腱鞘炎、关节炎等。
良性病放疗的机制和适应症
良性病放疗的机制和适应症
2、抑制分泌功能
• 机制:射线对皮脂腺、汗腺的破坏作用使腺体萎缩 射线同时可抑制腺体分泌
• 适应症:痤疮 、腋臭、色汗症、手足多汗症、腮腺瘘、 胰腺瘘、鼻瘘
良性病放疗的机制和适应症
3、止痛止痒
• 机制:射线对神经末梢感觉过敏的抑制作用 •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
湿疹 强直性脊柱炎 手足甲下血管瘤(最多)
1、选择适应症
通过目前的检查方法,(临床、病理、窥镜、彩色 多普勒、CT、MR、PET-CT、SP-ECT等)做出正确诊 断,并给予较为正确的临床分期,如果病人能接受放射 治疗,可采用3D-CRT技术。
2、选择放疗方式及固定方式
(1)放疗方式:
• 近距离放疗(内照射) • 远距离照射(体外放疗)
放疗原则
• 放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熟练掌握放疗技术因素。充分 发挥放射线的治疗作用,并使毒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
• 在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放射治疗预期的疗效、总剂量、总时 间、发生危险的基本因素和保护措施
• 对婴幼儿及儿童,应认真权衡治疗的风险和利益,除非必要, 不应进行放射治疗
放疗原则
• 对皮肤区域直接照射时,不能危及可能发生晚反应的器官, 如甲状腺、性腺、眼、骨骺和乳腺等
良性病放疗的具体技术要求
(2)放射剂量: • 足够或充分控制病灶为原则; • 剂量宁少勿多 。 • 分次剂量应当考虑病灶的病理性质及周围正常组织耐受程度 • 注意观察毒副作用 • 适当选择填充物,校正剂量分布
目前多数良性病放疗总剂量、分次剂量、时 间无统一意见,多根据临床经验
部分良性放射病的放疗方法及剂量
• 抗炎反应:0.5~1 Gy/F,5~10 Gy;比如滑膜炎、骨关 节炎、腱鞘炎,放疗可以缓解疼痛与水肿。
• Graves眼病: 20~24 Gy/10~12F。缓解率达70%。 • 疤痕增生: 100~140 Kv X线或4-6 MeV电子线加补偿膜
(1~1.5cm);于术后24小时内开始放疗,剂量12 Gy/3F,10~20 Gy/5~10F。 • 肝海绵状血管瘤: 20-30 Gy/10~15F,观察4~8周后如 无明显消退者可以追加10~15 Gy/5~7F。有效率达 60%。
良性病放疗的机制和适应症
4、抑制淋巴组织增生
机制:少量放射线可以破坏淋巴组织生长中心,使之停止分裂, 抑制淋巴组织增生
适应症:鼻咽及咽部的腺体样增生、耳咽管周围淋巴组织增 生 、 航空性中耳炎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30Gy)、扁桃体 肥大、婴儿重度胸腺肥大、淋巴细胞性嗜酸性肉芽肿 (Kinera’s病)
部分良性放射病的放疗方法及剂量
• 卵巢去势(40~50岁女性):20Gy/5~10F,有效 率达90%。
• 腮腺瘘:6~10 Gy/6~10F。采用9~12MeV电子线, 有效率达100%。
• 前列腺癌去势: 10Gy/5~10F。 • 脾放疗:15Gy/10~20F。 • 全淋巴结区放疗:20Gy/10~2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