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 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4 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6、手-足-口病
截至2008年5月2日,安徽阜阳肠道病 毒EV71感染(手足口病)病例3736 例,死亡22例;
2、肝炎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的分开,否则容 易使家人染上肝炎。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 否则容易使顾客染上肝炎、流感、细菌性痢疾 等传染病。
这两种疾病在流行过程中经过了哪些环节? 是怎样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的?
参考答案:
流感:流感流行经过了流感患者、空气飞沫、
和抵抗力差的人三个环节。
肝炎:肝炎流行经过了肝炎患者、餐具等途径
“种四苗 防六病”
下列疾病哪些是传染病?哪些是非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冠心病、龋齿、癌症 灰指甲、肺结核、近视眼、艾滋病。
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灰指甲、肺结核、艾滋病 非传染病:冠心病、龋齿、近视眼、癌症
二、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传染病的致病因素是有生命的病原体,它在人体内所引起 的疾病与其他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有本质的区别。
(二)其他病毒性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病因及传染途径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 高烧、寒战、头痛等 胃肠道症状、 肺炎症状、精神症状、中耳炎等
护理 高烧卧床休息,多喝水 选用合适药物 采用物理降温 护理者戴口罩、洗手
2.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及传染途径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 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腮腺肿大 期间,唾液中有病毒,可经飞 沫传染。
(一)传染病的特性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免疫性 4 .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传染病的特性
1.有病原体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在人体外环境中,有一些能侵袭人体的微生物。 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等。 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如麻疹的病原体是麻 疹病毒,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
2、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
答: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 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6)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2)
传传传染染染病病的病的的预预预防防措防措措施施施(传((3染)51)病)的预防措施(4)
三、灾后防疫
1、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B) A 近视 B 肝炎 C 贫血 D 龋齿
高热3—4天后体温骤然下降。在体温下降时出现皮 疹,1—2日皮疹完全退净。
护理
高热期间多喝水,适当服退热药降温,以免因高热而
惊厥。
4.水痘
病因及传染途径: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的传染性很强,以6 个月—3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多发生于冬春季。
症状:
病初1—2天有低热,以后出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 渐延及躯干、四肢。
和容易感染的健康人群。
(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者

感 (携带流 咳嗽 飞沫悬
患 感病毒)

打喷嚏
浮于空 气中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散播
健康人 易感人群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被病原体感染的人或动物。
病人是重要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某人患传染病后,症状已经消失,但
(3)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D )
(4)给附近的居民进行预防注射;(C )
请你指出这些措施各属哪一项?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A和C
讨论:
1、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
答: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 可以避免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保护周围的人不受传染而患流感。
4.预防接种证
我国于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 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国家 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适龄儿童应当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接受预防接种。适龄儿童的家长 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 防接种证。幼托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 续时,应当查检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 童应当及时补种。”
资料分析
1、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 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患者的鼻涕、唾液和痰液中有 大量的流感病毒。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 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飞沫悬浮于 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就 有可能患流感。接触过流感患者或者使用被流感患者用 过的食具、被服等的人,都可能传上流感,与青壮年相 比,老人、小孩更容易患流感。
新闻图片
以及最近困扰 我们的H7N9禽流 感!
人类历史上还有不少重要的传染病
如结核病(在1949年以前的中国,占各种死因 的首位)、疟疾(甲古文中有记载)、伤寒 (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 流行性脑膜炎(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流行)、 白喉(1583~1618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流 行)、细菌性痢疾(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 已认识此病)、炭疽(抗生素出现之前死亡率 在20%~30%)、麻疹(婴幼儿常见的病毒性 急性传染病)、斑疹伤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被称为“战争瘟疫”)等。
仍然排出病原体 受 水源传播 土壤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医源传播 母婴传播
3.易感者
指体内缺乏对某种传染疾病的免疫力,或者免疫力较 弱,病原体侵入后可能发病的人。
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 的流行。
3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因及传染途径
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流 行于夏秋季。
症状
起病急: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 2-3天后,体温可达40℃以上,抽风昏迷 留下后遗症
预防
接种疫苗 搞好环境卫生
4 传染性肝炎
集体儿童机构的保教人员、炊事员等要定 期进行体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应 不再直接接触儿童。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后,人体可立 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但持续时间仅 3—4周。
另外,免疫血清(如狂犬病抗病 毒血清)多来自动物的血清,对人体 是异种蛋白,用前须先作皮试。
3.预防接种的程序
(1)基础免疫: (2)加强免疫:
(1)基础免疫: 一般6个月以上的乳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
已逐渐消失,容易感染疾病。为了达到保护的 目的,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疫苗, 在短期内接种到小儿体内,使他们获得对这些 传染病的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 这种初次接种叫基础免疫。
(三)传染病的预防★
1.“三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病人 消毒排泄物 彻底治疗 3.保护易感儿——预防接种
控制传染源
预防传染病的 一般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采取了如下措
施:
(1)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 A )
(2)对病人的用具进行消毒;(B )
(二)免疫作用的种类
主要有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特异性免疫两种。
(1)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二)免疫作用的种类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吞噬细胞和体液的防御作用 血脑屏障作用
(2)特异性免疫
自动免疫:持续时间久,可能为终身 被动免疫:持续时间段,为一时性
(三)计划免疫
1.预防接种 (1)预防接种用生物制品种类
①自动免疫制剂有菌苗、疫苗和类毒素等。
疫苗: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的一切病原微生物制品, 统称疫苗。
但详细分类,疫苗是指由病毒制成的生物制品;菌 苗是由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品;由细菌外毒素经过减毒而 制成的生物制品叫类毒素。
②被动免疫制剂有丙种球蛋白和免疫血清。
症状
起病急,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1-2天后腮腺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楚,有轻度
压痛。张口或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胀痛,尤以吃硬的或酸的食 物时疼痛加剧 4-5天腮肿消退
护理
注意口腔清洁,用盐水漱口 腮腺肿痛,可用湿毛巾做冷敷 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避免吃酸 应用中药治疗
2、水灾过后要防止瘟疫爆发,注 意饮食卫生显得格外重要,这是 为了( B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获得免疫
3、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 措施中的( C) A 控制传染源 B 控制传播媒介 C 保护易感人群 D 切断传播途径
4、下列途径不会造成爱滋病传
播的是( D)
最初皮疹是红色小点,一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 缩,结成痂皮。干痂脱落后,皮肤不留疤痕。
在得病的一周之内,由于新的皮疹陆续出现,而陈旧的皮疹已 经结痂,在病人皮肤上可同时见到红色小点、水疱、结痂三种 类型的皮疹。出皮疹期间皮肤瘙痒。
护理
发烧时候要卧床休息 可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勤洗内衣和床单 隔离到全部皮疹结痂
A 不正当的性行为 B 注射毒品
C 母婴传播
D 握手
第二节 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一、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一)病毒性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1.麻疹★
病因及传染途径
病毒引起,飞沫传染
症状
病初:发烧、咳嗽、流鼻涕 发烧后2-3天,口腔黏膜改变 发烧后3-4天,出现皮疹 皮疹持续3-4天,疹子出齐后开始消退,体温渐恢复正常。
第四章 预防传染病 和寄生虫病
传染病的流行
1918年全球爆发流感,死亡人数达 2000万,其中美国死亡50万,比因 战争死亡的人数还要多。
• 1348年,欧洲出现了鼠疫大爆发, 短短 5年间,欧洲人口减少了近1/2。
SAR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