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制造业基础大数据平台需求分析
制造业基础大数据平台需求分析
制造业基础大数据平台
需求分析
目录
1.制造业大数据项目背景4
1.1.项目背景4
1.2.项目定位4
1.3.项目目标5
1.3.1.建成国家工业基础数据库5
1.3.2.绘制产业全景图。5
1.3.3.提供各类决策支撑。5
2.项目需求分析7
2.1.数据需求7
2.1.1.总体需求7
2.1.2.产业地图数据需求41
(2)分析判断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挑战和机遇。
(3)监测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变化与发展情况。
(4)评估生产力布局的影响因素。
(5)分析区域产业集聚发展情况。
(6)规划区域生产力布局。
(7)政策对区域产业的影响评估。
(8)重点地区产业发展舆情监测。
3.一带一路
(1)展示中国与各国双向投资流向、贸易结构、产品结构。
3.2.14.前端硬件群集54
3.2.15.SSO单点登录56
3.2.16.UUMS58
3.2.17.Ticket票据实现技术61
3.2.18.JQuery框架63
3.2.19.SSL协议64
3.2.20.MD5加密64
3.2.21.云计算技术65
3.2.22.移动端可视化分析技术65
1.制造业大数据项目背景
1.1.项目背景
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会议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
1.3.2.绘制产业全景图。
1.3.3.提供各类决策支撑。
利用经济建模和数学分析,为产业规划、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竞争力提升、工业集聚区建设的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支撑。
1.重点行业
(1)对主要的整车企业、核心零部件供应企业进行画像,描绘企业关系图谱。
(2)产业链短板、优势、挑战和机遇。
(3)监测与跟踪关键技术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和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货能力。
信息通信设备。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
(4)监测汽车供应链整体发展情况。
(5)监测2025绿皮书规定的技术路线完成情况。
(6)评估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7)分析各类产业集聚情况。
(8)规划产能布局、预警产能过剩。
(9)预测相关产业环节发展趋势。
(10)行业舆情监测。
2.区域布局
(1)对区域(东中西)、经济圈、省(市、县)、园区的主导行业、重点发展企业进行时间序列画像,描绘生产力变化图谱。
2.1.3.数据挖掘需求41
2.2.应用需求41
2.2.1.可视化需求41
2.2.2.决策支撑需求42
2.2.3.统一门户需求44
3.技术方案建议47
3.1.技术路线47
3.2.关键技术47
3.2.1.3S技术47
3.2.2.3D GIS技术47
3.2.3.多源异构数据集成48
3.2.4.电子地图静态化技术48
3.2.5.地理空间数据全文检索49
3.2.6.空间数据保密安全处理技术50
3.2.7.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技术50
3.2.8.海量三维模型数据可视化技术50
3.2.9.海量真三维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51
3.2.10.采用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52
3.2.11.开放平台技术53
3.2.12.集群技术53
3.2.13.轮循域名解析54
行业模块
行业分类有两个维度:
一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工业行业大类有41个细化到小类。
(GB/T 4754-2011)标准的代码结构图如下:
× × ×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字母)门类代码
具体行业分类和代码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二是划分为汽车、钢铁、建材、纺织、化工、煤炭等传统行业,以及《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2)展示主要国家和地区投资潜力、经济状况、投资指南。
(3)展示对外投资国家、项目、行业情况。
(4)展示一带一路相关重点企业信息。
(5)分析区域双向投资竞争力。
(6)评估国家有关政策实施效果。
(7)一带一路舆情分析。
济运行
(1)重点指标走势。
(2)经济增速预测走势。
(3)影响经济增长关键指标变动。
(4)重点行业运行情况。
(5)未来根据数据和研究情况展示区域经济运行情况。
(6)评价企业产业走出去发展情况。
(7)经济运行舆情监测。
(8)经济运行政策评估。
2.项目需求分析
2.1.数据需求
2.1.1.总体需求
构建国家工业基础数据库,按照行业模块、企业模块、区域模块、技术模块等,全面掌握国内外产业发展基础信息,包括企业数据、经济数据、产业数据、技术数据等。
1.2.项目定位
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加强供给侧管理的基础平台、政府决策支撑平台和工业企业服务平台。
1.3.项目目标
1.3.1.建成国家工业基础数据库
构建国家工业基础数据库,重点领域包括十大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国内外产业发展基础信息,包括企业数据、经济数据、产业数据、技术数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