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有感

读《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有感

读《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有感
余青
本书以“帝——后”与“翁——李”满汉两条派系对抗为主线,讲述了当权者利用派系之间的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加强自身的权力,同时由于这两条派系的斗争带动着其他派系分别加入帝后的权力争夺之中,使得晚清派系斗争形势更加激烈,最后以光绪帝的失败慈禧太后的集权而告终。

根据翁同龢等当时重要的历史人物的日记为依据,通过类似于讲故事的形式向我们描述了从1885——1898年之间的帝后党争的政治史。

本书主要以讲述慈禧太后三度垂帘最终集权于一身的历史为发展脉络。

慈禧太后的权力随着逐次利用派系对立格局,而开创自身操弄空间,权力越来越大,然而,当慈禧太后个人权势到达最高峰时,晚清派系结构却出现沉沦,最终也断送了清朝。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当时的那个朝代,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北派与南派的斗争来巩固自己的权力,相对的北派与南派也是因为自身的利益而拥护慈禧太后或是光绪帝,这种互相的驱动力就是各自的利益需求,在这种互相利用的背景下,慈禧太后成为最后的赢家,集权于一身,相对的支持她的袁世凯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利益,而相反的光绪皇帝则被囚禁在瀛台,支持他的维新派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但是在这个派系斗争的最后慈禧太后虽然得到了最高的权力,但是清王朝也走到了尽头,所以其中派系的斗争对当时的清王朝的打击还是相当大的。

在太平天国运动后,一些汉族地主势力崛起,并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地位逐渐提高,而这一现象引起了满族官僚的强烈不满因而引发了派系的分合现象,从而形成了晚清持续了三十多年的派系争斗,这也是体现着各派系之间权力的争夺。

随着晚清政府的腐败,慈禧太后想要巩固自身的权力,实行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断送了知识分子走上仕途的道路,使得士大夫阶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了各派系间争斗的牺牲品,而一些年轻的知识分子为了找出其他的出路则更多的流向了体制外,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使得自己的思想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了解到清政府的辅弼统治,逐渐寻找改变现状的途径,这种现象称为一种风潮,比如后来出现的革命派及立宪派等等,当这些派系获得庶民阶层,尤其是得到地主缙绅阶级的同情和支持,那么满洲政权也就到末日了。

由此看来,在晚清派系的分合中,虽然慈禧太后运用权术,利用派系之间的矛盾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但是清王朝的灭亡也是源自于派系之间的分合斗争。

本书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清政府灭亡的原因,角度新颖,利用翁同龢等人的日记,从当事人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当时的派系之间的分合,可以直观的了解当时派系重要人物的心理状态比较有说服力,同时以讲故事的形式描述历史事件使人更能接受,更易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