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合同风险的防范

最新合同风险的防范

合同风险的防范

(案由)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松花江与黑龙江流域的部分省市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电器商刘某储存250台大屏幕进口电视机的仓库库房大量积水,90%的电视机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水的浸损,只有不到30台的电视机安然无恙。刘某为了转嫁水灾对自己造成的损失,以“救灾义卖”为幌子,竭力向北方A市的一个大型电器商店总经理林某推销这批电视机,声称这批电视机都是刚刚进来的新货,并当场拿出没有遭到水淹的一台,为林某演示。林某看了后,考虑到多年来从刘某处所进的电视机质量都比较好,就同刘某签订了买卖电视机250台的合同,并按约定支付了定金,同时要求刘某尽快地把货送到 A市去。刘某把货送到A市之后,林某按合同的规定,付清了其余的货款。

春节期间,林某店里的销售活动异常火爆。在销售的过程中,林某从消费者的投诉中得知,这批电视机有相当一部分严重进水,影响了电视机的质量和寿命。

林某请技术监督局对这批电视机逐一检查鉴定,最后得出结论:这批电视机有90%左右都进过水,遭到了程度不同的浸损,将大大影响电视机的质量和寿命。

林某得到这一鉴定结论之后,向刘某所在的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合同,并判决刘某赔偿自己因此而蒙受的损失。

(案由)

A物资公司欠某工商支行800万元贷款,逾期未还,双方约定由工商支行再贷款800万元给A物资公司,用于平帐。之后,工商支行与A物资公司签订了一

份借款合同,由B空调公司盖章担保。合同规定,由工商支行借给A公司800万元人民币用于购房,借款期限是1995年11月2日至1996年5月7日,月息为 10.05%,B公司作为借款方的担保单位,倘若借款方不能履行,则由担保方连带承担偿还贷款本息的责任。合同订立后,工商支行按照约定将款贷给A公司。次日,A公司将新贷的800万元偿还以前欠工商支行的贷款。工商支行和A公司均未将这一情况告知B公司。借款期限届满,A公司没有还新款,担保人B公司也没有履行其担保义务。工商支行便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A公司和B公司偿还借款本息,并判令C集团公司对其下属单位B空调公司担保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案由)

甲方:广东某轻型轿车制造厂;乙方:陕西某汽车销售中心。甲乙双方于1998年签订了一份汽车购销合同。合同中约定:乙方购买甲方的某轻型轿车100辆,每辆售价8万元,共计800万元。合同中同时还约定,甲方分三批交货,即1998年6月底前交40辆,12月底前交30辆,1999年的5月底再交最后30辆,其交货方式是由甲方代办托运,为了保证合同的实际履行,由乙方先向甲方支付10%的定金,即80万。乙方收到甲方托运的车辆后,应以电汇的方式结清该批车辆的货款。

合同签订后,双方依照合同约定,顺利地履行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共70辆车的交货与付款义务。

但是,到了1999年2月份,甲方从陕西的某新闻媒体获悉,乙方由于经营不善,近年来已从银行贷款近亿元,而且这些贷款已陆续到期,同时,该中心还

有偷税、漏税和私开增值税发票等问题,已被国家有关部门立案审查,乙方的银行账号已被冻结。得知这些信息后,甲方的股东们研究认为,虽然乙方前两批货均能基本上按时付款,但目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再冒然将第三批30辆车发出去,乙方无力付款,那么,本厂将损失 240余万元。最后,研究决定,中止第三批车辆的托送。,乙方于1999年5月底没有收到甲方交来的货物,便来电催促,甲方将没有按照交货的理由通知乙方,乙方说:“出现的那些问题,是我们内部的问题,与你方没有关系,你方如果不尽快交清最后的30辆车,我方将向法院起诉。”

之后,甲方一直未给乙方交付最后30辆轿车。

合同订立的中的风险防范要点

(一)对合同主体的资格审查

对合同主体的资格审查,就是审查合同当事人是否合格。如果对方是公民的,要审查其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如果对方是个体工商户,就要看其是否按法定程序核准并领取营业执照。

(二)慎重选择合同对象

应当选择有较好商业信誉的对象与之订立合同,这样才能从大的方面把握合同的履行。选择合同对象要考虑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二是,要有较好的资信条件。以下是了解这些情况的合法可行的渠道:

第一,可以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法人营业执照来了解法人的组织结构、注册资金、法定代表人、营业范围及营业场所等基本情况。可以到该法人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上级主管部门了解该法人企业的现状及是否合法存在等。

第二,通过委托律师或有合法调查权型地其他组织和机构,运用合法的手段调查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及其他与合同履行有关的情况。

第三,通过银行对对方当事人的资金信用能力进行调查。这的情况下如配合法院或刑事侦察部门才会开展这项业务,故当事人一方在必要时可以直接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有关的资信情况的证明文件,如银行开具的资金证明,与银行之间的对账单等来证明是否具有良好的资信能力。如果与之签约的合作对象不愿意提供与银行之间进行往来的有关情况,就要对这种签约对象作出判断,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资金充裕,履约能力强的合同当事人为了促成交易,都会积极主动地提供与银行的往来证明,以获取交易对象的信任,而不愿意提供与银行往来的有关文件这一点本身也说明了一个企业的资金信誉和资金能力。

(三)认真检查合同条款

合同条款的齐备关系到合同各方当事人意思表达的是否完整。齐备的合同条款是合同当事人全面履行合同的准则和依据,也是在合同发生纠纷时,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定合同是否有效,以及确定合同纠纷性质和各方责任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合同条款越齐备越不易被钻空子,而欺诈得以实施的合同,大多数情况属于合同条款不规范和不齐备。完备的合同应当由三方面的内容组成,即合同文本、合同附件、合同背景资料。

合同文本的完整性

主要是检查合同文本中的各项条款是否按照法律规定拟就,是否充分表达了当事人的意志,是否将与合同履行有关的事项予以了充分的考虑等;合同的附件是指双方当事人必要的证明文件,包括营业执照、委托授权书、有关主管机关

的批件、双方在合同履行中的会谈洽商纪要等;合同的背景资料则是指与合同有关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技术规范、技术参数等。

审查合同的标的。就是审查合同标的物在合同中是否明确规定,名称有无错误。标的物名称要用科学的名称。

审查合同的数量和质量条款。审查合同的数量条款,就是审查合同标的数量在合同中有无规定,规定得是否准确。例如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的数量条款方面约定“有多少要多少”是不正确的,可以认为在合同中没有规定数量条款。审查合同质量条款,就是审查合同标的的质量标准在合同中有无规定,规定得是否明确具体。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对产品质量,有国家标准的,按国家标准执行;没有国家标准而有部颁标准的,按部颁标准执行;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部颁标准,由双方协商标准。

审查价款或酬金条款。审查价款或酬金条款,就是审查价款或酬金在合同中有无规定,规定得是否明确肯定。有些合同当事人因价格难以确定,就在合同中简单笼统地写“暂按每台××元”,这是不明确的。价款或酬金的支付方式、支付期限也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合同用货币履行义务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必须用人民币计算和支付,除少量款项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以现金结算外,要在合同中写明通过银行转账结算支付价款。

审查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条款。有的当事人只在合同中约定于“某年某月以前交货”,履行地点和方式在合同中就没有作出规定。

审查违约责任条款。就是审查在合同中,当事人对违约责任有无约定以及约定得是否明确具体。如违约金偿付比例、计算方法等。

(四)建立并完善制度

建立一套严密、完整、有效的制度,是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防范风险的有力措施。第一,资信调查制度。即对客户的资金、技术、设备、信誉等情况进行调查的制度。1999年5月初,身为甲县文化用品公司经合同。合同约定,货到付款,最长期限是接货后不得超过7天。可货到后,张清华却以种种借口不予付款,并将价值9.7万余元的货物销掉,得款自肥,后经乙县造纸厂多次催要,才付了3万元。 1999年8月初,张清华又采用同样的手段骗取丙县红旗造纸厂货款,经催要,才给付1.1万元。张清华利用合同进行诈骗被依法判处4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万元,其所在的公司被判处罚金15万元。本案给当事人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在签订合同前,对陌生的当事方一定要进行必要的信誉调查,以防止被欺诈。本案中写纸合同时,如果对该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张清华的资金、信誉作认真的调查,就能够了解到其与乙县造纸厂的购销合同纠纷,以及该公司张清华以种种借口不予付款且得款自肥的行为。丙县红旗造纸厂将不会与之签订合同。凸第二,协商会签制度。在合同签订时,要由有关业务科室和工作人员参加共同研究签订,以保证合同的可行性,并促使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协调。

第三,合同档案制度。合同文书及有关文件是履行合同、处理纠纷的重要依据。应建立合同档案,将合同文书及有关的信函、电报、电传、图表等资料归档,妥为保管。为当事人随意书写合同、文字错讹、标点符号用错而引发的。乃至“一字之差”导致巨大损失。有些是由于当事人粗心大意用字造句疏忽所致。但是,有的人却属于骗买骗卖的性质,故意隐晦地做合同上的文字游戏,诱使对方受骗上当。为了防范因“一字之差”而产生的纠纷和损失,必须规范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