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研究

幼儿园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研究

幼儿园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研究【摘要】美术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授,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

论文通过访谈法调查研究幼儿园在美术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状况,结论表明目前这一工作仍存在经验化、实效性差等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一些策略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乡土美术乡土美术资源【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88-02乡土美术指的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

①乡土美术资源是指根据教学对象所处的相对区域中具有自己文化和独特内容、符合美术相应要求的一种资源的整合体,可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

②它的开发利用能弥补单一的美术课程的不足,幼儿园要发挥地方和园本资源的优势,满足本地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各种需求,帮助幼儿感知美术知识的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现状分析1.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教师对乡土美术开发利用目标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知识和技能两方面,而往往忽视情感培养目标,尤其忽略了社会情感培养目标。

2.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针对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内容的选择标准这一问题,教师们的认识比较全面深入。

除提及美术目标之外,大部分老师都认识到选择内容时还应考虑教师和孩子的动态因素。

就选择的内容也指出既要有物质层面的资源,也要有精神层面的知识。

3.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访谈对象针对开发利用模式主要谈及两方面:(1)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主要指将乡土美术资源引入课堂,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生活中渗透。

指将乡土美术资源投放到生活中,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乡土美术的多姿多彩,培养其对乡土文化的热爱。

在访谈中虽然老师们都指出了以上两种开发利用模式,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没有将两种模式有效结合。

4.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访谈对象对形成性评价、多元评价、质的评价表示认同,形成性评价就是动态的、形成性的评价原则,大多数教师指出每个阶段都应对本阶段乡土美术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反思,而不是待到开发结束后才进行结果性评价。

多元评价主要是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访谈中发现多元性评价原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一位教师在访谈中说:“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不仅要有专家参与,园长、教师甚至家长都要参与”。

质的评价则以观察、讨论、档案记录为主要手段,可以为整个课程资源开发活动的良性循环提供更丰富、更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一位教师指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不适合用量的评价”。

对于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的认识比较充分,选择的评价方法较为客观合理。

二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与对策1.培训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主体都存在与乡土美术资源密切相关的素质不高的问题,因此首要的一点就是培训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主要包括对教师、园长、家长以及直接参与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人士进行培训。

第一,对教师的培训。

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主要采用以下策略:(1)个别自学方式。

由于幼儿园的教师平常都有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接受专门的课程资源培训。

可以由幼儿园统一购买相关书籍和定购相关杂志,让老师利用空余时间自学。

自学时主要是学习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

(2)集体学习方式。

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由园长带头定期组织全园教师共同学习。

主要是讨论一些疑难问题、热点问题、重大问题。

(3)“请进来”的方式。

可以聘请外地的有关乡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专家到幼儿园进行培训。

(4)“走出去”的方式。

可以让教师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搞得较好的其他幼儿园参观学习,或者到县、市参加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培训活动。

(5)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探索活动方式。

对教师的培训,最能收到实效的就是带领他们进行一些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探索活动,这样可以使他们能够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

目的在于让教师有机会实践以巩固教师的相关理论知识,增强他们对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提高他们进行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操作技术。

第二,家长的培训。

家长的培训主要是为了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从而提高家长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以及促使家长形成对幼儿教育的恰当需求。

对他们的培训应该是在不过大地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前提下,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强化接送幼儿时的交流,充分利用宣传栏、自制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家长的相关素质。

同时,对家长的培训也要注重引导,通过“家园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家长会”、“家长沙龙”等方式让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活动中来,这样能让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幼儿教育,这对于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参与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以及促使家长形成对幼儿教育的恰当需求等具有良好的效果。

第三,管理者的培训。

除幼儿园的园长可以经常直接参与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外,其他相关管理者都不太可能经常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他们更多的是以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等方式来参与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此,对他们的培训主要是唤起他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使他们通过以制定相关政策、制度的方式来支持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

幼儿园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寻求各级管理者的支持,至于管理者素质的提高,则需要上一级管理部门的支持并要通过较长时期的努力才能真正见到实效。

2.构建切合实际的开发利用模式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只有切合幼儿园所面临的具体实际情况的开发利用模式才有可能真正起到实效。

第一,开发模式。

其一,幼儿园教师主导开发模式。

幼儿园教师主导开发模式是指教师个体或群体根据自我兴趣,或者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自发地或自觉地对乡土资源进行的开发。

幼儿园的老师已有意无意地采用了这种方式,同时也是目前幼儿园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存在的唯一方式。

但由于教师主体的乡土美术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这个层面对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既不深入,也不系统,根本没有发挥幼儿园乡土美术资源应有的优势。

这一开发模式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条件之后,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其二,幼儿园组织主导开发模式。

幼儿园组织主导开发模式是指以幼儿园为主体的,为了幼儿、教师以及整个幼儿园的发展而对各类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

幼儿园组织整合幼儿园中的教师、幼儿、课程专家及社区人力资源等,根据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育条件,对乡土美术资源进行鉴别、选择、引入、改编、整合、创生等活动,促成各类乡土美术资源进幼儿园、进课程、进头脑。

它是一个以幼儿分析、幼儿园分析、乡土美术资源分析,教师、幼儿、家长、课程专家、社区人士等自主自愿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民主开放的乡土美术课程决策与开发过程,具有开放性、系统性、生成性、实效性等显著特点。

其开发主体是“幼儿园整体”,包括园长、教师、幼儿以及与幼儿园课程开发关系密切的家长、课程专家和社区人士,所有参与者均以幼儿园整体的面貌出现并参与各项活动。

第二,利用模式。

其一,乡土美术资源利用的促进模式。

幼儿园对各类乡土美术资源的利用促进模式有两种,即区域主导模式和幼儿园主导模式。

区域主导模式是指幼儿园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机构组织下如何积极推进各类乡土资源的利用,这一模式只有在具备了相关的条件之后才能发挥作用。

幼儿园主导模式是指幼儿园自己主动对已开发的现实的各类乡土资源的利用。

这一模式由于所需的相关条件较容易创造,因此实施起来相对容易。

其二,主题活动——幼儿园对各类乡土美术资源利用的基本模式。

幼儿园目前基本采用的是以教材为集体上课的方式,要对各种乡土美术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必须要采取主题活动的方式。

主题活动是指根据课程目标,把所涉及的乡土资源分成若干主题,形成一定的问题、活动系列。

就幼儿园乡土美术资源的利用而言,一系列主题活动就构成了幼儿园某一领域在某一学段乡土美术资源利用的全过程。

首先是主题活动网络的建构。

主题活动网络的建构是对已开发的乡土美术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

要想科学、合理地对已开发的各类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幼儿园的教师必须编制详细的活动计划。

在详细计划的基础上,再来构建翔实的主题活动网络。

但鉴于目前幼儿园教师的有关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知识、能力等不高的现实,在乡土美术资源利用中对主题网络的构建应从以购买的教材为主线逐步过渡到完全由教师根据自己对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理解以及可资利用的乡土美术资源实际来主动、自主地构建。

这个过程既是漫长的,同时又是不会自然生成的。

它需要整个社区尤其是幼儿园的老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其次是主题活动实施的具体模式。

对教师而言,乡土资源的利用实际上就是“如何把乡土美术资源引入教育活动的过程”。

因此,幼儿园的教师对乡土美术资源利用的具体模式主要有:(1)体验式主题活动模式。

即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使幼儿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获得发展。

(2)探究式主题活动模式。

即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围绕某一问题,指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幼儿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强化幼儿的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陶冶式主题活动模式。

即教师通过利用各方面的乡土美术资源,创设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

利用这种方式,教师要善于启发幼儿领悟情境,并引导幼儿品味“境中之情,境外之音”,抒发内心之真切感情。

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真正成为审美的主体,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心智感受体验情境中的美感。

针对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进行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现状,可对研究内容进行深化和细化,进一步探讨在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进行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策略和具体的措施等,完善对该领域内容的理论研究。

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体系,随着实践工作的开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这方面内容的研究应不断发展、完善、补充和深化。

注释①吕艺征.义务教育阶段乡土美术教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②严抒勤.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刍议[j].上海教育科研,2010(7):71~72〔责任编辑:庞远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