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智慧

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智慧

动的意志和能动的情感为特征的超越世界的活动,它包括人们的思想认识、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意志等诸多因素的综合。

凡是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一切反映,都可以成为思想。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1、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从根本上说,都是依据党的纲领并结合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来确定。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世界观教育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党的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的教育,社会主义主人翁思想教育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育。

2、你怎样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教育。

答: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

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也是今天弘扬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优势。

我们要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要求进行梳理,挖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汲取合理思想内核,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而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古。

运用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面向大众普及是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通过编写通俗读物、拍摄电视专题片、开设专栏等形式,使更过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

要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和融入到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

弘扬中华文化,还要大力弘扬革命传统,艰苦奋斗、大公无私、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革命传统教育,通过教育一代一代传下去。

3、结合实际谈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通情达理法和义利兼顾法。

答:(1)通情达理的方法,也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合情合理地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

通情,一方面要对工作对象有深厚的感情,充满人情味;再次能以自己真挚的感情去沟通工作对象的感情,使其情感上产生共鸣,心灵上互相沟通。

要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和信任人,其心一定要诚、信一定要信,行一定要正。

达理,就是讲道理,以理服人。

让人们畅所欲言,把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意见充分讲出来,然后有针对性的晓之以正确的道理,解开人们心中的疙瘩,使思想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要坚信正确的道理能够说服人,将讲道理和摆事实结合起来,要坚持民主平等的态度,讲求说理艺术。

通情是基础和前提,达理是通情的升华,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解决人的思想问题。

(2)义利兼顾法,指的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要讲道义、道理,也要注意兼顾各方利益,求的义利兼容、互通,圆满解决问题。

马克思讲,“思想离开利益就会出丑”,恩格斯也说,“利益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义,宜、利三者是相通的,只有道理、利益相通了,问题也就适宜解决了,三者合为一体。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1、思想政治工作中宣讲艺术的要领。

答:宣讲是一种艺术,在宣讲中要把握以下六点:提高素质、精心准备;把握心理、善抓人心;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明确主题、详略适度;讲知、情、趣,语言精练;观察反映、控制情绪。

2、思想政治工作中个别谈话的艺术。

答:个别谈话,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单独分别的谈话或谈心活动,要使个别谈话获得一个好的效果,必须根据每个人思想的不同特点,善于在实践创造性地表达谈话意图,把握谈话的时机,随机应变,求同存异,有理有利有节地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等。

其中要领是:①知己知彼,掌握时机;②善表意图、情感适应;③针对特点,量体裁衣;④善让人讲,认真倾听;⑤随机应变,巧于求同;⑥把握进程,占据主动。

3、你怎样理解思想政治工作中批评原则与批评方式。

答:思想政治工作中批评原则应坚持四点:(1)与人为善,真诚帮助。

这是批评的基本原则,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克服缺点、错误,既不能批评过度导致错误加剧,也不能借批评故意整人、报复人,一定要真诚,从善,否则的话就失去了批评的宗旨和意义。

(2)实事求是,弄清真相。

这是批评人的前提,绝不能在事实真相未弄清楚之前,无凭无据的随意批评人,批评错误很容易造成被动。

所以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弄清真相,既不扩大也不缩小,把好批评的度。

(3)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批评人不但要指出人的缺点和错误,从道理上讲清错误原因及危害,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意见,对症下药,更好的帮助改正错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其能够心服口服,达到批评的目的。

(4)严于律己,敢担责任。

批评者在批评人的时候,要首先检查自己与错误有无牵连,在批评别人之前,首先作自我批评,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样容易使受批评的人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批评中,要善于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

常用的批评方式有:(1)个别式。

用于对一般性错误的批评,简单灵活,便于沟通。

(2)公开式。

指当众批评、大会批评和通报批评,涉及范围比较广,通过批评少数,警示多数。

(3)含蓄式。

不直接指出,通过暗示或者旁敲侧击的方式提醒人注意,预防错误发生。

(4)直接式。

即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的批评,适用于问题明显且易于接受的情况,利于问题快速解决。

(5)商讨式。

即带有商量、讨论性质的温和式批评,适合有文化、修养的人或易产生对抗的人,适用性比较强。

(6)严厉式或触动式,即语气较严厉、措辞尖锐的强烈触动式批评。

适用于批评对象问题比较严重,又胡搅蛮缠或萎靡不振的情况,通过批评会引起触动的对象。

(7)渐进式,也称分步式,即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地进行批评,循序渐进,适用于问题较多、但思想认识低、自尊心较强的人。

(8)挖掘式,即新老问题一起解决,适用于小问题不断增多,而被批评者认识不到的情况,便于从思想根源上找问题实质,利于问题彻底解决。

(9)即时式或延时式。

即发现问题当场及时批评,有事实依据不容辩解,及时警告当事人;延时式,就是避开问题发生期,延迟批评,利于稳定情绪,缓解冲突。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维方式1、掌握思维方式创新的重要意义、作用。

答: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维方式,主要从认识角度讲的含义,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性认识的方式。

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超越感性认识、经验认识的阶段,力争从理性上、理论上、观念上、本质上、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从而更有效的进行工作实践,改造主客观世界。

掌握思维方式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国家、社会、民族、党和人民利益的战略全局上说,领导者的领导力、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其二,从思与行、思维方式与思想政治工作成败得失的关系上说,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能不能应对考验,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化解危机,关系到政治思想工作的成败;其三,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去说,要适应不断变革发展的时代,就必须不断更新、创新思维方式,能够从更高层次来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适应21世纪发展的潮流。

2、点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方式,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几个,为什么?答:在提高效率和效益问题上,点思维为我们提供了9种思维:根本点思维、中心点思维、成败点思维,制高点思维、切入点思维、关键点思维,重点思维、要点思维、难点思维等九种思维方式;在掌握科学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艺术上,点思维为我们提供了9种思维:立足点思维、支撑点思维、着眼点思维,共同点思维、平衡点思维、结合点思维,临界点思维、转折点思维、零点思维;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素质和能力方面,点思维为我们提供了9种思维方式:学会定点、分析热点、抓住特点,选好起点、抓好发展点、坚持到终点,肯于想点、胸中有点、善借巧用点。

在提高效率和效益问题方面的思维方式中,我最感兴趣的有中心点思维、切入点思维、重点思维。

我觉得,这三点是在处理问题时要认真把握的,首先做任何事物或工作都有一个中心点,只有围绕中心才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否则的话,一盘散沙很难办成事;其次要选好切入点,一件事难办不难办,办成办不成,要找准问题成败的关键切入点,从而掌握主动权;第三,工作一定要有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这样工作才有条理,主次分明,提高效率。

在掌握科学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艺术上,我比较赞同立足点思维和平衡点思维。

立足点思维首先要端正立场、动机、和心态,这些是做好工作的关键,立场是方向,动机是动力,心态是决定成败的根本因素。

平衡点思维,自我的心里平衡、利益的平衡、事物发展的平衡、社会分配的平衡,平衡是构建和谐的基础,做事情、干工作,都要注意兼顾多方利益,注重和谐、统一与平衡。

(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维方式1、反理论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其中你最感兴趣的有哪些?答:反思维的基本原理有:反着物之存、相反亦相成—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的统一;反者道之动---事物的对立面不断斗争产生动力;反者人之明---善于听反面意见;反者道之匙---真理常在反面;反者智之由---从反面观察思考问题的人有大智慧;反者成其功---没有磨难、失败教训就不会成功。

这些基本原理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反者人之明、反者智之由、反者成其功。

只有善于听取反面意见,才会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从反面观察思考问题,有助于看清事物的本质,经历过磨难才会体会成功的喜悦,经过失败的教训才会不断总结,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2、你怎样理解反思维中的放弃排除思维?答:所谓放弃排除思维,我理解就是在现实生活工作中,要学会取舍,要懂得该放手时要放手,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荣誉面前、在金钱等物质利益诱惑面前,要懂得放弃,学会放弃,要懂得哪些该取,那些不该取。

先舍后得,没舍没得。

放弃排除也是一种心态的平和,人生有舍有得,放弃一时可能得到的会更多,也是生活的辩证法。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三理论的理解?答:三理论就是用三位一体、一分为三的观点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

从事物的存在状态及构成之原理,万事万物皆是三位一体或一物三分的,三级状态普遍存在;从历史和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来看,始中终、正反合称之为三;从事物的联系和转化来看,阴阳同,对立统一,主介客-主体客体中介,称之为三;从事物的性质及变化状态的原理来看,阳刚阴柔中性,事物的发展也区分为高低平;从人的行为及行动结果的原理来看,有进退停、胜负和之说,称之为三;从人的认识规律与真理要素之原理来看,一事三理此彼实,矛盾双方对立联系包容的道理,一理三素时空宜,真理遵循的时间、空间及条件的原理。

三理论其实就是把一件事物和事情整体来看,一分三分,多层面、立体式思维,此理论对于全面的把握事情发展、认清问题本质、寻求解决方法、找准突破关键,都有很强的实际应用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