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钓鱼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并理解本课的一些词语,如:涟漪、翕动、不容争辩等。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3.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受到一些启示,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2.教学难点: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理解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
三、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
其次,本文的主题是“道德”,道德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话题,更别说孩子了。
最后,本课的重点就是理解父亲为什么把大鲈鱼放掉,而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却很含蓄,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性的对话,所以学生在阅读本文时很可能只停留在语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二、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在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从事情发生的时间、原因、过程将内容简练清楚地讲一遍,并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钓鱼、放鱼)
2﹒三十四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这件事却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这是为什么呢?请快速到课文中寻找能告诉你答案的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抓住重点深入感悟“诱惑大”
1﹒师:三十四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钓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前那个夜晚我钓到的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2﹒学生汇报交流
鱼大——
重点指导朗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首先读出“大”
——围绕这个句子,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表明鱼大的词句。
其次感受我的高兴与得意,用朗读表现。
鱼钓来的艰难——
过了好长时间、小心翼翼等
3﹒引导:带着轻松愉快的语气再来读读。
谁再过过钓鱼的瘾。
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得轻短、活泼。
四﹑抓住重点深入感悟“抉择难”
1﹒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道德抉择,什么抉择?请自由朗读4——9自然段。
2﹒面对这个抉择,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应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谁能清楚地说出来?
3﹒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从我的哪些言行
中你感受到了“难”?
(1)请默读这几段,在书上做上记号。
自己读读这些句子,你能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2)随着学生的交流回答板书:急切——伤心——依依不舍
(3)指导朗读:
读父亲与我的对话,先评价我的话读得好不好,然后指导读好,再重点说说父亲的话该怎么读。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你能读懂“看了好一会儿”中所包含的东西吗?得——坚决,读出父亲明确的态度。
再指名朗读4——7段的对话,请一个学生读叙述部分。
(4)想象写话: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到底想说什么呢?请发挥想象说一说,学生如果只说到求父亲别放鲈鱼,教师引导——你能把不放的理由讲充足吗?到上下文中找一找、想一想该怎样说,指名说。
(5)引读: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去下来——大鲈鱼——
五﹑作业布置
1﹒生字书写
2﹒课堂作业本前几题
第二课时
一、领会启示
1.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我把鲈鱼放回了湖中,可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时年幼的我还不能理解,只能沮丧地照做了。
三十四年过去了,在生活中我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我最终明白了吗?你们明白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把鲈鱼放回湖中了吗?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父亲放鲈鱼的理由:
(1)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没有到,应该遵守规定。
(2)不管有没有人知道,我们都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名言: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
——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数学家)(3)只有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长大后才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个环节学生在回答的时候,老师可以当“我”拿出上节课不放的理由来反驳,使父亲的想法更加明朗化。
最后一种想法可以引导读长大后得到启示的句子,以使学生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
3.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
(1)“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
读读这句话,有问题吗?
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想象一下,我在生活中会经历哪些诱惑呢?面对诱惑我肯定会怎么做?为什么?齐读上面的句子。
正是父亲的严格教育使我在面临诱惑,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战胜自己。
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比如父亲不在家,电视节目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等)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
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
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二、学习表达方法
1.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2.寻找写那个夜晚景色的句子
“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
指名朗读,想想这些景色描写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目的?(借景抒情)
四、布置作业。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可以引用别人的进行
改编,也可以自己创作)
2﹒做读书笔记: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围绕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课文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体会感受。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钓鱼的启示
钓鱼过程心情变化:得意—难过—依依不舍—感激
启示:自觉遵守讲道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