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
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文化建设的进
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文化体制改革历程多艰,问题尤存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 年-1992 年),1978 年中全会召开,文化体
制改革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范式,我国开始了文化市场化建设与文化体制的所有制变革阶段,文化市场的地位得到了承认。

第二阶段(1992 年-2002 年),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文化产业与财政投入机制变革阶段。

十五规划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标志着我国对文化产
业的认可,对文化体制改革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三阶段(2002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随后在全国铺开,北京、重庆、广东、深圳、沈阳、西安、丽江在内的九个省市和39 个宣传文化单位参加了改革试点。

2005 年12 月,《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发,2008 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文化产业迅猛发展。

年至今),六大第一次将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通过改革,我们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培育了一大批新型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文化市场更加活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国门,
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步扩大。

五”时期,我国文
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
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8071 亿元。

但同时,也存在着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等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投入不足、机构设置不合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等突出问题。

其次,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任重道远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大融合时期,世界交
往与人类活动越来越多。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居于强势地位
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其既定利益、既定价值,造成所谓的“同
质化”、“一体化”,甚至“美国化” 、“西方化”。

当前,美国
文化向世界各国强势辐射,对其它国家进行着近乎单方面”
的输出,“美国制造”充斥全球。

电影、电视、音乐、美国
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在年轻人中市场极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思维方式。

美国基辛格同仁公司总裁曾宣称:“美国应确保: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就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逐渐被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那么节目的编排就应该是美国的;
如果世界正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价值观就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

”这种近乎强制的文化渗透,是对全人类的文明、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的及其严重的威胁。

可见,全球化不仅是经济战略冋题,更是文化战略冋题。

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市场份额,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建设。

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
新,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
导的内在要求,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要加快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

当前,要按照政
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
系,统筹“放”和“管”的关系,做到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 齐推进、 相协调, 不断强化政策调节、 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职能。

二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

当前,要着力
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 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 正面引导与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

我国有
5.38 亿网民、 10 亿多手机用户,据 2013 年 6 月份的一项统 计,此前一年时间, 全国有 6000 万网民因网络欺诈损失 300
多亿元。

在这一网络平台上,不仅需要“自我净化” ,也需 要他律机制,厘定行为边界,依法加以监管,打击网络违法 犯罪,消除阴暗面,正确引导舆论,更多地释放“正能量”
二)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化繁荣发展
越来越离不开市场,越来越需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 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
文化市场体系。

调,要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 份制改造,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 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同时,鼓励有实力的文化 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 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要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

当前,我们要积极弓
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 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它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同 时,要支持各种形式的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三要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

当前,要重点发
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 rH 步 理顺关
要加快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

八届
展图书、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进
步完善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综合交易平台。

(三)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
径,当前,要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更多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要统筹规
划、整体推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要着力统筹市、区、街道(社区)和县、乡、村这两个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推动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二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
位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

当前,要按照
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逐步树立起公共文化服务观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采用全员聘用、岗位工资、业绩考核、项目负责等办法,深化内部改革, 提高服务质量。

(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于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走出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既要深化政府间文化
交流,又要构建人文交流机制,鼓励民间交流,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国际舆论话语权。

二要引进来,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必须要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的经验、一切积极的成果、一切好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大力加强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的引进,强化文化市场监管,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喧
嚣一时的东西会消散,只能有优秀的文化会长留世间,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慰藉。

当前,我们必须按照十八届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