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和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一、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国家形成的三种方式;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初期的政治制度二、使学生掌握:1、西欧封建君主制的特征2、天主教会的地位3、法兰克自由农民农奴化的原因4、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与现代法、德、意的历史渊源三、使学生理解:1、天主教会的地位及教权与王权的相互抗衡2、法兰克王国封建化过程中氏族民主制的残余对日后西欧各国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及难点1、西欧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2、西欧封建制的发展历程3、法兰克自由农民农奴化的原因教学方法本章理论性较强,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提要基本内容、基本概念、讲解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一、西欧封建国家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二、日尔曼封建贵族民主制的特征1.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封建领主拥有世袭领地,独立地行使一切权力2.奉行“我的陪臣的陪臣,不是我的陪臣”的原则3.君主受到贵族和教会的种种限制三、西欧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1.思想上神学理论2.经济上教产、什一税3.政治上教阶体系四、西欧封建制的发展历程1.封建国家形成时期2.封建贵族民主制时期3.封建等级代表君主制时期4.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第二节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一、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克洛维与“苏瓦松花瓶”事件2.《撒利克法典》3.843年“凡尔登和约”二、法兰克王国初期的社会制度1.马尔克公社制度2.自由农民农奴化的原因(1)内部原因:土地私有化和公社内部分化(2)外部原因:封建贵族连年战争;封建贵族对农民的巧取豪夺;强制性的军役和徭役(3)国家干预:采邑制→封君封臣关系的建立→骑士制度的形成→豁免权的普遍授予三、法兰克王国的封建政治制度1.带有氏族民主制的残余2.国王(1)世袭,拥有广泛权力(2)以敕令的形式行使立法权3.封建贵族会议4.中央官吏:宫相、宫内大臣、宫廷伯爵、尚书大臣、财务大臣、元帅、大主教5.地方制度:郡(伯爵)、百户(百户长)、马尔克;巡按使制度6.军队:公民兵“五月校场”7.司法:郡法院、王室法院、巡回法院;决斗;习惯法关键概念封建贵族民主制;等级君主制;采邑;宫相思考题1.简述西欧封建国家形成的三种方式。
2.简述西欧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
3.简述中世纪法兰克自由农民农奴化的原因。
4.试述欧洲中世纪封建君主制的历史演变。
阅读书目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99年2.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马恩选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3.恩格斯《马尔克》《马恩全集》4.恩格斯《法兰克时代》,《马恩全集》5.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6.孔祥民《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四章中世纪法国的君主制教学目的和要求一、使学生了解:法兰西王国的建立及其君主制的发展历程二、使学生掌握:1、法兰西三个等级的形成及三级会议2、法国专制君主制的特点三、使学生理解:法国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法兰西君主专制的特点是,国王直接控制着国家机器的主要支柱——军队,并享有立法、行政、司法的绝对权力。
后来法国人民为推翻这一旧制度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教学重点及难点1、中世纪法国君主制度的三个阶段2、法国专制君主制的特点教学方法本章理论性较强,以课堂讲授为主,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
教学内容第一节法国封建君主制的建立一、法兰西早期的社会政治状况1.法兰西始于凡尔登和约2.封建君主制的形成(9-11世纪)封建君主制指建立在土地层层分封基础上的、领主和附庸之间主从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君主制,特点是君权严重割裂,由此导致国家的封建割据状态。
法国的分封制实行得很彻底。
①采邑、打仗;结果:小农消失,形成自由人/农奴两大阶级②领主和附庸的关系世袭化;特许状颁布的结果——割据合法化③限制了君主的权力,加强了大贵族的势力:小国王,大诸侯④弊端:群臣关系混乱,破坏了金字塔形的权力结构二、法兰西早期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基本上仿照法兰克的国家模式1.国王,宰相,掌玺大臣,财务大臣2.库里亚大会;路易八世时分为财政院和司法院3.城市自治4.地方行政区第二节法兰西封建等级代表君主制等级是指自由人中的不同阶层,依附于大小领主的农民是被排除在等级之外的。
封建等级制度是法国封建统治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法国等级君主制建立过程中的三个阶层1.教士及天主教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①法国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②天主教在法国的特殊地位2.法国贵族的起源和演变①最早的贵族:骑士②贵族范围扩大:负盾的人,贵族家族中没有成为骑士的人,某些市民上层人物3.市民及城市组织①来源复杂②中世纪法国城市有两种类型:自治市/自由市二、法兰西国家的三级会议与司法制度的改革1.法兰西王国的三级会议2.法国司法制度的改革①割据时期的司法系统②司法改革:职业法官的出现;成文法的制定第三节法兰西王国的专制君主制及其特点一、法兰西封建君主专制的形成——王权强化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后,经几代君主的努力,王权强大,逐渐建立专制统治路易十一(1461-1483年)促进法兰西民族意识的形成,封建领主再也无能与王室抗衡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开始建立和规范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亨利四世(1589-1610年)君主专制体制得到进一步巩固路易十三(1610-1643年)黎塞留任首相,强化专制体制路易十四(1643-1715年)“太阳王”,专制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二、法国专制君主制的特点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建立①中央行政:国务会议,专门会议,国务秘书,各部大臣②地方行政:省、郡;监察使③任官制度:任命/买卖官爵2.国王独享立法权①国王是法律的唯一来源②国王的立法权不许受到干预③路易十六时国王的立法权进一步明确3.控制教会①阿维农之囚②对主教区的分配权③恢复天主教并将它定为法国唯一的宗教4.建立庞大的常备军①君主专制制度需要武力维持②更新军事装备、建立海军关键概念封建君主制;封建等级制;骑士精神;南特敕令;监察使;宫相;掌玺大臣;阿维农之囚思考题1.法国王权是如何逐步强化的?2.简述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法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3.比较说明中世纪时期法国三级会议与英国议会的差异。
4.法国专制君主时期的特点有哪些?5.简述中世纪法国封建君主制演变的三阶段。
阅读书目1.董建萍《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编》,东方出版社1995年2.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3.孔祥民《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十一章法兰西共和国制度的建立与变迁教学目的和要求一、使学生了解:近代法国革命的反复性及政体变化的多样性二、使学生掌握:1、《人权宣言》提出的共和体制原则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特征3、近代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三、使学生理解:在法国历史中,政治制度的变更通常由于政治危机所造成,在少数情况下由于外敌入侵而出现教学重点及难点《人权宣言》提出的共和体制原则;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特征教学方法本章内容庞杂,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蓝本,宏观把握,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第一节法国大革命与1791年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提出的共和体制原则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性和法国宪法2.《人权宣言》(1)国家建立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权和公民的权利与利益(2)主权在民原则(3)立法代议原则(4)国家公职人员应对人民负责的原则(5)公职开放原则(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7)分权原则(8)确定司法原则,切实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二、法国1791年宪法所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1.立法议会与立法权2.国王与行政权3.司法独立原则与司法权的行使第二节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拿破仑建立的独裁体制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与1793年宪法及雅各宾派专政制度1.1793年宪法的特点(1)体现了卢梭人民主权理论和立法行政统一的思想(2)强调民众反抗暴政和压迫的权利(3)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不得“被卖”(4)规定“公共救助”是社会的神圣义务(5)由于国内外形势紧张,此宪法未得到实施2.1793年宪法的内容(1)立法议会——一院制(公民直接选举产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2)行政权——执行会议(24人组成,任期两年)(3)最高法院——最高审判机关(法官任期一年)3.雅各宾派建立高度集权的统治二、法兰西共和三年宪法与拿破仑建立的独裁制度1.1795年《共和三年宪法》的特点(1)立法机关——两院制(2)行政权——执政府2.1800年《共和八年宪法》——拿破仑建立独裁体制(1)立法机构分为四院制(2)政府由三名“执政”组成,任期十年(3)《共和十年宪法》规定第一执政终身任职第三节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与路易·波拿巴政变后的政治制度一、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1.二月革命的胜利2.1848年宪法确立共和制度(1)最高立法机关——国民议会,一院制(2)行政权——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3)司法权——上诉法院,最高法庭特点:确立了一个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但并未切实实施二、路易·波拿巴政变后建立的政治制度1.1852年宪法(1)立法权——大总统、元老院和立法院共同行使(2)行政权——大总统路易·波拿巴,任期十年(3)司法权——以大总统的名义执行特点:集国家权力于总统一人,完全背离了《人权宣言》提出的主权在民等政治原则,建立了进一步完善的独裁体制2.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第四节巴黎公社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巴黎公社的政治制度1.十委员会2.特点:建立在高度民主基础上的、立法和行政高度统一的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1875年宪法(1)参众两院共同行使立法权,众议员直接产生,参议员间接选举产生(2)总统是国家元首,由两院议员选举产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3)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提名总理,总理组阁,主持内阁会议,政府对议会负责2.特点(1)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基本上彼此分立,确立了议会机制。
(2)总统权限较大,但其权力既受到议会的限制,又受到政府的约束。
如总统有权解散议会,但须经参议院的同意;总统参加部长会议但无表决权。
(3)总理是政府的具体领导人,控制着整个政府机器的活动。
(4)司法权未曾获得足够的重视。
3.评价(1)为法兰西决定了政治方向,是共和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的一个主要标志。
(2)是当时法国各种政治力量相对平衡的产物,使共和制度具有两重性第五节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议会两院1.参议院(1)315人,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每三年改选1/2(2)权限较第三共和国时期大为削减,只能对国民议会通过的议案有搁置权,无否决权2.国民议会(1)627人,普选产生,任期5年,到期一次改选(2)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3.“宪法委员会”的设立二、总统和政府1.形式上总统仍是国家元首,但其权力大为削弱,无立法创议权,解散议会的权力也受到极大限制2.行政权由总理掌握,总理主持内阁会议,决定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第六节近代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革命的反复性,阶级斗争频繁、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