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和研究报告EconomicAnd Market Analysis China IndustyResearch Report 2018zhongbangshuju第一节我国旅游业呈现全面融合新特征 (7)一、旅游业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长期增长空间广阔 (7)二、需求端:旅游消费升级,从浅层消费到深层体验 (10)三、供给端:从单一景点向全域化转变 (13)第二节旅游行业标品市场大局已定,非标细分领域成新争夺点 (15)一、旅游行业产业链边界逐渐模糊 (15)二、标品市场:交易规模比重下降,大局已定 (17)三、非标市场:细分领域尚未整合,小而美旅游企业受资本追捧 (20)第三节寻找旅游行业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21)一、寻找旅游行业龙头企业的布局空白 (21)二、游学市场:日趋专业化,专业游学机构迎发展良机 (22)三、医疗旅游:从高端小众市场向大众消费过渡 (28)四、非标住宿:行业竞争格局初现,关注行业龙头 (33)五、定制游:推标准化产品,破解规模化难题 (38)第四节重点公司分析 (42)一、住百家:聚焦境外短租,打造国人自由行第一平台 (42)二、走客网络:整合欧洲资源,主战私人定制游 (44)三、乐旅股份:“旅游+教育” (45)四、视野股份:出境健康游的生力军 (47)图表目录图表1:2010-2015 中国旅游人数统计 (7)图表2:2005-2015 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及增速 (7)图表3:2010-2015 中国居民境内游人次及增速 (8)图表4:2010-2015 中国居民出境游人次及增速 (8)图表5:2015 年中国人均旅游总收入与发达国家对比 (9)图表6:2011-2017 年中国国民旅游消费及预测 (10)图表7:“旅游+”产品形式极大丰富 (11)图表8:2014-2015 上半年中国境内游自由行比重 (12)图表9:2014-2015 上半年中国出境游自由行比重 (12)图表10:国外深度游产品 (13)图表11:从单一景点向全域化转变 (14)图表12:旅游行业产业链 (16)图表13:美国3 家在线旅游巨头发展历程 (16)图表14:2009-2014 年中国在线旅游产品预定占比 (17)图表15:2014 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整体结构 (18)图表16:2014 年在线交通预订市场结构 (19)图表17:2014 年在线住宿预订市场结构 (19)图表18:游学产品展示 (23)图表19:2013-2017 年中国海外游学市场规模及预测 (23)图表20:我国游学市场发展阶段 (24)图表21:游学产业链分析 (25)图表22:游学渠道市场的份额统计 (26)图表23:各类游学产品占比 (26)图表24:不同游学目的地产品数量 (27)图表25:全球医疗旅游收入规模增长预测 (29)图表26:境外医疗旅游产品 (29)图表27:全球医疗旅游消费目的地 (30)图表28:海外医疗旅游产品占比 (30)图表29:海外医疗旅游产品供给端市场份额 (31)图表30:医疗旅游产业链 (31)图表31:在线海外医疗旅游医院合作数统计. (33)图表32:非标住宿产品展示 (34)图表33:非标住宿产品展示 (34)图表34:2011-2015 中国在线住宿市场规模 (35)图表35:2015 年中国酒店产品价格分布 (35)图表36:2015 年中国非标住宿产品价格分布 (36)图表37:个性化+深度体验定制游产品 (38)图表38:游客选择旅行社的原因 (39)图表39:游客梦想的旅游主题 (39)图表40:定制游产品结构 (39)图表41:达人定制模式 (40)图表42:旅游顾问模式 (41)图表43:住百家营业收入及增速 (43)图表44:住百家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43)图表45:走客网络营业收入及增速 (44)图表46:走客网络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45)图表47:乐旅股份营业收入及增速 (46)图表48:乐旅股份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46)图表49:视野股份营业收入及增速 (48)图表50:视野股份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48)表格目录表格1:旅游行业政策 (14)表格2:携程并购发展史 (20)表格3:小而美企业融资情况统计 (20)表格4:旅游行业龙头企业在新兴细分领域布局情况 (22)表格5:游学发展利好政策统计 (24)表格6:游学相关机构分类及特点 (27)表格7:医疗旅游企业分类 (32)表格8:国内非标住宿在线预订平台详情 (36)表格9:主要定制游公司与商业模式 (41)第一节我国旅游业呈现全面融合新特征一、旅游业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长期增长空间广阔旅游业整体增速放缓,出境游增速快于国内游。
2015 年,中国旅游人数达到40 亿人次,较2014 年增长10.77%。
旅游总收入达4 万亿元,较2014 年增长7.24%,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旅游业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出境游市场预计仍将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出境游达1.2 亿人次,较上一年增长12.2%。
图表1:2010-2015 中国旅游人数统计图表2:2005-2015 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及增速图表3:2010-2015 中国居民境内游人次及增速图表4:2010-2015 中国居民出境游人次及增速中国居民的旅游消费潜力有待释放,旅游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从各国人均旅游业总收入来看,2015 年中国人均旅游总收入为429 美元,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境外游的渗透率看,中国出境游渗透率仍较低,2015 年仅8.73%;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出境游渗透率在20%-30%。
我们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的旅游消费潜力巨大,相比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旅游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广阔。
随着旅游休闲习惯逐步深入,出游频次、出境游渗透率的提升,预计未来两年旅游业支出将稳定增长。
图表5:2015 年中国人均旅游总收入与发达国家对比图表6:2011-2017 年中国国民旅游消费及预测二、需求端:旅游消费升级,从浅层消费到深层体验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旅游消费升级,我国居民的国内游和出境游,都将呈现出参与层次更深、多元化体验更强的需求特征,对于个性化、有深度和地域特色强的产品需求愈发增多。
从旅游目的看,休闲游、度假游成为趋势。
随着人们出游频率的增加和出游经验的积累以及信息化的普及,游客不再局限于观光游“多走多看”的旅行方式,更加关注旅游的时间成本、目的地指向的集中性,以及丰富的文化需求。
以出境游为例,过去欧洲多国的旅游线路已经逐渐被一国深度游所取代,诸如海岛、迪拜、南非、巴西等休闲度假类的旅游目的地备受我国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旅游产品及形式的极大丰富。
旅游不再只是单一的观光,而成为了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旅游+演艺”的文化之旅、“旅游+体育”的冰雪运动或赛事旅行、“旅游+亲子”的周边游及主题公园游、以及“旅游+游学”、“旅游+医疗”、“旅游+温泉”、“旅游+养生”等新旅游主题及内容受到国内游客广泛欢迎,旅行变得越来越丰富和个性化。
图表7:“旅游+”产品形式极大丰富从旅游方式看,随着大众旅游消费升级和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崛起,自由行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个性化是90 后、80 后一代年轻群体的显著标签,自由行无导游跟随,自主安排行程,更符合90 后消费特点。
狭义的自由行产品以机票+酒店+签证为核心,而广义的自由行除了上述产品还包括贯穿用户整个出行始终的整体化的服务。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蚂蜂窝旅行网共同发布的《全球自由行报告2015》显示,2015 年中国自由行出境人次达到8000 万,平均消费11624 元,同比增长24.1%。
2014 年,中国境内游、出境游自由行的比重分别为96.4%、64.1%,自由行比例仍在提升。
图表8:2014-2015 上半年中国境内游自由行比重图表9:2014-2015 上半年中国出境游自由行比重从旅游产品选择看,吃、住、行、游各个维度的深度旅游产品热度提升。
深度旅游意在调动游客参与和体验的积极性,这更加符合现代人求新鲜、求刺激的心理诉求。
旅游产品的本质是向旅游者提供一种体验或经历,欧美国家把一次外出只选择一个地方、而不是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段内跑数个景点的旅游,称作深度旅游。
时下,在中国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深度旅游产品、深度旅游项目、深度旅游景区、深度旅游线路等纷纷推出,深度旅游深受众人青睐。
随着旅游需求向深层次和参与性转变,消费者得个性化需求在吃、住、行、游各个维度都得到体现,深度参与产品受追捧。
图表10:国外深度游产品三、供给端:从单一景点向全域化转变门票经济时代即将过去,全域性的、联动性的旅游发展将成为重点。
在我国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景点旅游模式,围绕景点建设景区、饭店、宾馆。
而随着消费升级,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
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更注重综合旅游消费带动,旅游发展逐渐从人次、总消费量的单一指标评价走向人次、过夜率、停留时间、人均消费、重复旅游次数等多重指标评价,因此,以独立景区开发为核心的旅游业发展将逐渐力不从心,全域性的、联动性的旅游发展将成为重点。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最终旅游产品供给将在新业态、新体验、人性化配套等方面得到强化,更重视文化和情感因素。
图表11:从单一景点向全域化转变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将供给侧改革放到旅游业,可以增强旅游发展新动能,实现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破除各种市场壁垒,减少政府干预,激发新一轮旅游市场活力,使得供应侧结构趋向合理、平衡,以匹配需求侧多元化、升级型的市场需求。
从政策上看,一系列促进旅行行业的投资利好政策的出台,对旅游行业供给侧改革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表格1:旅游行业政策第二节旅游行业标品市场大局已定,非标细分领域成新争夺点一、旅游行业产业链边界逐渐模糊旅游行业产业链可分为旅游资源供应商、旅游产品分销商、媒体及营销三大块。
供应商提供酒店、景点、交通等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分销商包括传统旅行社、B2B 分销商、B2C 零售商(包括垂直搜索平台以及在线预订平台);营销是指UGC 社区类、点评网站,如蚂蜂窝、穷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