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管理论文范文两篇

税收管理论文范文两篇

税收管理论文范文两篇税收管理论文范文两篇篇一提要:纳税人的行为方式构成了税收管理的对象,而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和诚信纳税是税收管理活动的核心目标。

为提高税收管理的有效性,税务部门应充分认识纳税人的行为及其原因。

从这点说,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纳税人行为的研究,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规范和引导纳税人的行为,推动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形成良性的信用互动关系。

关键词:纳税遵从;税收管理;博弈一、引言纳税遵从,是指纳税人遵照税法及税收政策,向国家正确计算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税收,并服从税务部门及税务执法人员符合法律规范的管理行为。

纳税遵从反映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是税收征管的最终目标。

税收管理与纳税遵从是税收征管最本质、最核心的两大因素,在税收征管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征纳双方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差异性,再加上双方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长期客观存在,纳税遵从与税收管理两者博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经济决定税源,但税源不等于税收,在税源一定、税法不变的前提下,税源转化为税收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征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而税收征管水平和纳税主体遵从程度是紧密联系的。

二、纳税遵从与税收管理博弈分析在传统的纳税遵从经济学分析中,逃税问题通常被视为一种资产组合选择:申报的收入被看作是一种零回报的安全性资产,而隐瞒的收入则被看作是一种有回报的风险性资产。

假定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目标都是追求预期收益的最大化,纳税人所选择的遵从形式是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应税收入,所选择的不遵从形式是故意低报应税收入。

故意低报收入被查获后不仅要补税,而且要受到处罚。

为了便于分析,还假定税收管理便捷、高效,因而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税务机关的检查能力足够强,并且高度廉洁,依法治税,因而违法的纳税人不可能通过贿赂等手段使税务执法人员徇私舞弊。

根据博弈论原理,可构建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博弈模型,列出对应于不同策略组合的效用矩阵。

1、博弈模型基本假设。

设纳税人的实际应税收入为I,向税务机关申报的应税收入为D,适用比例税率t,纳税人的逃税概率为r,税务机关的查获概率或者逃税被查获的概率为P,税务机关的检查成本为c,纳税人的预期收益以其税后净收入来表示。

首先来看纳税人的预期净收益。

在欺骗税务机关的情况下,如果未受到查处,其预期收益为I-tD;如果受到查处,其预期收益为I-ft,而纳税人在诚实申报的情况下,不管是否受到检查,其预期收益均为I;再看税务机关的预期收益,在纳税人逃税的情况下,检查与不检查的预期收益分别为tI+ft-c和tD;在纳税人不逃税的情况下,检查与不检查的预期收益分别为tI-c和tI。

2、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根据双方博弈的假设条件,得到征纳博弈的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在征纳博弈中,参与者所选择的战略既可能是纯战略,也可能是混合战略。

在纯战略选择的情况下,由于检查概率和逃税概率要么为0,要么为1,因而征纳双方的博弈不存在均衡解。

现在分析博弈双方选择混合战略情况下的均衡问题,即参与人以某种概率分布随机选择不同行动达到的均衡状态。

对纳税人和税务机关而言,选择混合战略就是分别选择一定概率的遵从或者不遵从和一定概率的检查或者不检查,也就是说检查概率P和逃税概率r都不等于0。

当纳税人在欺骗与不欺骗情况下所获得的预期收益相等,并且税务机关在检查与不检查情况下所获得的预期收益也相等时,两者间的博弈就达到了一种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可以求出两者间的均衡解。

检查概率的均衡解。

给定检查概率p,纳税人选择逃税和不逃税时预期收益分别为:选择逃税时的预期收益:G1=[I-ft]p+选择诚实纳税时的预期收益:G2=Ip+令G1=G2,解得p=1/逃税概率的均衡解。

给定纳税人的逃税概率r,税务机关选择检查与不检查的预期收益分别为:选择检查时的预期收益:R1=[tI+ft-c]r+选择不检查时的预期收益:R2=trD+tI令R1=R2,解得r=c/t根据求解结果可知,当税务机关以p=1/的概率进行检查,纳税人以r=c/t的概率逃税时,征纳双方的博弈达到均衡状态。

这一均衡解意味着,逃税程度随着税务检查的边际成本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处罚率的提高而降低。

3、博弈均衡的启示。

首先,税收管理广度与纳税遵从度具有相关性,税务机关检查的概率越大,纳税人偷逃税的机会成本就越大,相对来说纳税遵从度越高;其次,税收管理深度与纳税遵从度有很大的相关性,查获率与偷税概率成反比;再次,处罚力度越大,违法风险越大,违法成本越高,纳税遵从度越高。

在适度管理中,管理与遵从呈正比关系,在过度管理或管理不到位情况下,管理与遵从则呈反比关系。

要在征纳博弈中取得最佳效果,必须正确把握管理与遵从的阀值,也就是博弈均衡点,使之从强制型遵从向自觉型遵从转变。

三、纳税遵从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征纳博弈的结果就是能够达成征纳双方都接受的一种均衡,但在现实中,纳税人对税务部门的行为、信息了解得比较清楚,而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信息了解得相对不够,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得纳税人有机可乘。

有研究数据显示,在我国现有纳税人中,40%的纳税人自觉遵从税法,30%的纳税人通过辅导遵从税法,还有30%的纳税人遵从度不高。

应当说,这一遵从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管理因素。

在管理措施上,主要表现在征管力量分布不均,税源管理比较薄弱,征管力度不够,导致偷逃税成为部分纳税人经常使用的小伎俩,初犯转变成惯犯,形成心理适应。

同时,影响原本具有良好税收遵从意识的纳税人,造成其心理失衡,从纳税遵从转变不遵从,形成恶性循环;在管理手段上,稽查查获率与涉案定罪率偏低,处罚率低。

在现实征管中绝大部分都取最低限处罚,没有根据偷税性质、情节、数额大小等标准进行处罚,这对少数存在侥幸心理不依法纳税的企业,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2、纳税遵从成本因素。

纳税人遵从成本高而不遵从成本低是重要原因。

征管业务流程较为繁琐,纳税人面对两税务征管机构,使遵从成本偏高。

而纳税人不遵从成本较低,对不遵从税法所受到的处罚偏轻和罚款数量规定上的弹性安排,加之税管人员的主观随意性,使纳税人的不遵从成本微乎其微,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纳税不遵从的主观故意。

3、法制因素。

税收法律环境是规范征纳关系的刚性环境,能促使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纳税人依法纳税,而我国还没形成良好的法律环境,表现为:税收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备,这给了纳税人钻法律空子的机会,引发了懒惰性不遵从行为;税收执法程序不规范,税收执法手段软化,纳税人逃税成本小于遵从成本;税收司法保障体系不健全,纳税人偷漏税的侥幸心理增强。

四、基于税收管理影响提升纳税遵从的建议尽管纳税遵从受到法律制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博弈分析告诉我们,优化税收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纳税人的遵从度。

理解税法是遵从的基础,降低办税难度是遵从的保障,而严厉打击不遵从则是对遵从的最好鼓励。

1、树立“人性化”征管理念,提供“专业化”税务咨询。

提高纳税遵从首先要从税务人员理念的转变上着手,要建立有效的纳税人诉求和反馈机制,充分倾听并汲取纳税人的意见,以“更容易、更节省、更人性化”为核心制定遵从规划。

要从方便纳税人办税而不是从方便内部管理出发来设计征管流程和相关信息系统。

要本着公开、负责的态度与纳税人交流潜在的不遵从风险并指导其主动纠正,而不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保持手中权力的神秘感。

其次,税务部门应根据纳税人个体情况,从复杂的税法体系中梳理出适合的部分,提供“个性化、专业化、人性化”的辅导,并加强后续的跟踪管理。

2、开展流程再造,降低办税难度。

办税流程越复杂,纳税人承担的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心理成本等遵从成本就越高,纳税人遵从度也越低。

因此,我们需要以纳税人为中心开展流程再造,简化纳税程序,统一报表资料报送要求,实现纳税人一次提交资料,后台信息共享。

要加强业务部门之间的统筹,避免各业务部门与同一纳税人多点接触,多头管理,让纳税人在设定的办税流程中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优质的服务。

要加强征管手段的信息化建设,扩大网上申报的税种,扩充申报表填写引导、自动计算、自动等功能。

此外,应尽快完善信誉等级管理,通过为诚信纳税人提供“绿色通道”以显示对税收遵从者的鼓励。

3、加大查处力度,增强税法威慑力。

纳税人受不完全信息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对一项税收不遵从行为将面临多大风险是无法完全准确判断的。

如果纳税人能高估违法受罚的风险,那么其从事不遵从行为的风险爱好动机将减弱。

这种高估,一方面取决于法定的处罚标准;另一方面根据其他违法纳税人实际受到的处罚程度来定,特别是在法定处罚标准弹性比较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因而,要加强对故意不遵从的打击,对轻微的涉税犯罪,也不轻易放过,增大税收不遵从压力,使纳税人内化税收威慑。

参考文献:刘振彪.我国税收遵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王玮.纳税遵从意识调查分析及建议[j].财税纵横,宋良荣,吴圣静.论税收遵从研究的理论基础[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篇二一、税收管理是指税务机关依照税法组织收入的管理手段。

没有管理就没有税收活动的实现。

另一方面,税收管理的状况对经济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有限的管理能力成为税收的束缚,对各个发展中国家的逃税情况的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潜在所得税未能征收入库的情况并非罕见,其他税种也有些类似情况。

我国虽然缺乏这类研究资料,但同样,应征额与实征额之间有较大的差距。

这种税制表面现象与实际运行之间的差异可能来自于逃税现象,也可能来自于税制的设计、管理和司法解释,如广泛使用税收刺激,或税收行政复议制度失效等。

这种差异,不仅使得政府收入流失,更降低了税制的弹性,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由于管理的原因,导致税收收入相对额下降,要想增加收入,只有不断地提高税率和开征新税,不少发展中国家正是这种情况。

就微观个体而言,管理水平决定税收负担,直接影响收入的多少。

逃税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税收的横向公平。

由于管理上的差异,无论税法怎样规定,同等收入者之间,同等产品消费者之间,同等财产所有者之间,税负水平都不相同。

例如,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是一种分类所得税,实际上税率取决于收入。

对工资薪金收入由于可以进行集中的源泉扣缴,管理容易,使得工资薪金的税率实际上高于劳务收入和生产经营所得的税率。

二、税务管理在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在很大程度上受该国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影响。

如果一国是腐化堕落的海洋,那么税收管理也不可能是一个纯洁的孤岛,而如果一国工商业者大多是文盲,不能建立和保存会计资料,那么一些以帐为征收依据的税种,如所得税,一般销售税就不可能有效的征收;如果对税务机关和税务官员考核的依据就是组织收入,那么可能会鼓励税务机关不顾税法规定;而如果政府其他部门也以多种方式向企业施加经济负担,税收管理更难以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