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概论论文电力工程学院热能2009-1班03091232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讨论前言现如今的社会中,随着大学生的不断增多,大学生犯罪杀人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调查显示:1965年,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1%;近几年,这个比例上升为约17%。
电视中、报纸上到处可见到这种情况。
那么为什么会多次出现这种大学生杀人事件呢?这应当引起社会的重视,尤其是我们大学生以及学校方面的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普遍淡漠的法制意识形成强大反差。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是很困难的。
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2)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动法律意识明显缺乏。
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
这就会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
(3) 功于知法、懂法,淡于守法、用法。
(4)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下面介绍一些案例:较为典型的就是马加爵事件,马加爵为了报复那些伤害他尊严的人,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
还有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
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
也有贫困大学生勤工俭学,因工资问题与校友发生纠纷,盛怒之下持刀将校友刺死。
有从心胸狭窄、铤而走险、枪杀美国多名教授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到见财起意、入室行凶、杀害主妇及幼女的东北电力学院学生许守越。
甚至李建强杀网友小林只是为了“练手”,真正想报复的是大学辅导员。
只为报复一个人却将另一无辜的人杀害,这怎么也叫人想不通。
那么这些大学生杀人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有些法律人士认为可能是犯罪者被羞辱而承受不住认为别人可能对他有威胁,需要用极端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也可能认为别人的生与死是无足轻重的,自己只是在行使一种自由。
而这些都是精神科人格障碍的表现形式。
精神科人格障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应该说每个人的神经里或多或少都会有精神科人格障碍的因素。
人们在生活中受到一定的压抑、一定的打击,而不能排遣出来,日积月累积淀起来,埋在自己的心里,当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承载不了时,就可能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
许多孩子在进入大学前,基于升学以及父母对他们的压力,自我的个性没法发挥,自我的烦躁无法发泄,由此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及破坏心理。
这种意识经多年积淀很容易迸发出来。
当进入大学后,自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在这时,受到一定的刺激或打击,这种破坏性可能就显示出来了。
其实正是大学时期的全方位教育和宽松的个性发展才使得许多本来可能转化为极端的意识慢慢化解。
在大学中出现极端行为,应当引起注意。
另一个比较特殊的案例就是药家鑫撞人杀人事件。
在西安大学城学府大道上,26 岁的女服务员下班途中,被一辆雪佛兰克鲁兹小轿车撞倒。
肇事车逃逸后,警方勘查现场意外发现在受害人张萌的身上,除撞伤外,还有8处刀伤。
而肇事者驾车逃逸至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
警方确认,后被抓获的肇事逃逸者就是撞伤张萌又持刀行凶者。
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交通肇事后不仅不救助伤者反而凶残将其杀死的事件,经媒体连续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极大地败坏了陕西高校和大学生的声誉。
药家鑫事件虽属偶发个案,但教训是深刻的,所反映出大学生思想道德及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和深思。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则下发了《关于以药家鑫事件为反面教材在全省大学生中集中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大学生集中一个月时间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和思想道德专项教育。
《紧急通知》要求,从2010年12月6日至2011年1月6日开展一次法律道德的专项教育。
陕西各高校要向学生全面通报药家鑫交通肇事行凶杀人事件,组织师生展开讨论。
各高校要组织大学生集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和宣传,举办思想道德教育专题报告会。
各学校及院系领导要带头走入学生中间、走上讲台作报告,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谈心。
还要通过法律法规专题报告、组织大学生开展法律法规、思想道德知识答题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结合校纪校规、大学生行为规范等内容,加大教育引导的力度。
二、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1) 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强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心理的教育。
我认为人的性格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并未成熟,对一些事情往往会做出偏激的举动,例如马加爵事件,实质上,马加爵犯罪是他受到周围环境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结果。
而他自己又不会调整心态去适应并正确面对现实、难以排解痛苦,终于有一天在一点小事的刺激下积郁爆发、心理崩溃并铤而走险、报复杀人,铸下弥天大罪。
如果马加爵的老师和同学对他给予更多的关爱,如果那些同学不去伤害他的尊严,如果马加爵的法律意识在强烈一些,那么马加爵事件就可能会避免。
处于像他这样境况和地位的人很多,采取像他这样极端手段的人却极少,无疑是他个人的性格、品质和心理缺陷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与他相似的那些人也可能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报复别人。
刘海洋事件就更说明了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了。
由此可知,在大学阶段,一定要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多进行一些心理教育,一些法制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犯罪现象。
(2) 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拓展法制第二课堂活动。
如果只依靠课堂教育来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不够的。
毕竟,有关法律基础的课很少很少。
因此,我们要拓展第二课堂活动。
例如,听专家讲座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专题论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多组织学生参加与法律有关的活动,让大学生从实际中获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而且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比从课堂中学到的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此外,还可以广泛关注“今日说法”之类的法制节目,阅读参考法律书籍。
这些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加强道德教育,是道德与法律意识共同进步。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通过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4)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她)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
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形成一个好的法治环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现代法制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三、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大意义。
(1)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将来适应法治社会的需要。
2002年发生的北京的大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案,2003年发生的周一超考公务员被拒录杀人案,2004年发生的马加爵杀害舍友案等。
一系列案例的发生表明了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漠和人文素养的缺失。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利于他们抵御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预防和减少犯罪,能够更好地健康成长。
(2)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未来的市场经济主体,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3)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
必须提高大学生法制观念,才能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才能对立法、执法和司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早日实现。
社会是最大的“医院”!家长、学校不要给孩子加上过多的压力,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和法制教育,这样,他们在成年时就不会在心理上还存有可能转化为极端的诱因了。
同时,社会应当为孩子们提供净化的环境:不要让孩子在网吧、社交等环境中接触暴力、色情等东西,这些都有可能使他们在受刺激后进行极端方式的宣泄和尝试。
大多数大学生犯罪仍为冲动型犯罪,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仍是大学生犯罪中触及最多的罪行。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
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