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大民商法各老师介绍

中大民商法各老师介绍

题记:民商法专业稍微厉害一点的老师莫过于周林彬、谢晓尧、张民安、于海涌这四位老师。

如果用学术研究来排名的话,那就是谢晓尧、周林彬、张民安、于海涌。

当然这是一家之见。

谢老师非常谦卑,和蔼可亲,但是对学生的学术标准要求相当高,一点都不给面子的。

他带的学生都是出类拔萃的。

周老师处理学校的行政事务比较多,是民商法研究所的一把手,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马虎。

张老师与于老师对学生要求都比较严格,如果选张老师,会有比较多的外文要进行翻译,但是外文会编辑成书进行出版,算作自己的一个科研成果。

于老师脾气比较温和,对学生会适当留些面子。

民商法试题基本上是这几位老师来出的。

另外李颖怡与李正华老师曾经是研究生考试复试时的复试官。

以下对老师的研究领域及其介绍可随便看看,仅作参考。

你一定可以考上的,民商法研究所教授:周林彬谢晓尧张民安于海涌副教授:李颖怡李正华卓冬青讲师:韩光明杨彪廖艳嫔周林彬lpszlb@研究领域民商法、经济法、法律经济学。

论文1.《欧洲公司法评析》,《法学研究》1992年第2期2.《市场经济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中国法学》1995年第1期3.《法律成本与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4.《论我国国家所有权立法及其模式选择》,《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5.法院调解制度的成本分析,《法律适用》2001年第12期6.试论我国所有权主体制度改革与创新,《云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7.所有权概念新探,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8.我国物权立法及其理论缺陷初探,《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9.我国物权立法若干问题新探,《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10.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法创新,《学术研究》2001年第2期11.试论物权保护,《山西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12.所有权的公法限制,《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13.我国担保物权的反思与重构,《法学家》2000年第4期14.物权新论,《湘潭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15.WTO规则与中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反思,《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1期16.从法学不自足到法律经济学的推进——兼论法律经济学课程的设置,《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7.无形资产出资的经济分析,《法商研究》2004年第2期18.行为法经济学与法律经济学,《学术研究》2004年第12期19.WTO规则的平衡性规律初探,《中山大学学报》2004.320.私力救济的实证研究, 《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121.环境侵害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一种法经济分析的思路,《中山大学学报》,2005.322.法律经济学基本范畴探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23.中国法律经济学的实务研究问题,《学术研究》2006年第10期24.法律经济学学科构建探析,《思想战线》2006年第2期25.论侵权法的经济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26.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探析——一种法律经济学的分析进路, 《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27.中国法律经济学的“非法学化”研究问题,《法学评论》2007年第1期28.中国法律经济学的“本国化”研究问题,《比较法学》2007年第3期29.《我国商会立法刍议》,《南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谢晓尧lpsxxy@研究领域竞争法知识产权法主要学术论文1.“中国名牌”:一个商誉文本的契约反思,《洪范评论》(第8辑)(吴敬琏、江平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

2.“经营者”的秘思与玄想——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司法案例为文本,《月旦财政法杂志》2007年第6期3.也论知识产权的冲突与协调——一个外部性的视角,(与凌祈漫合作),《思想战线》,2007年第2期。

4.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5.中外合资企业共同经营之检视,(与邓伯涛合作),《学术研究》,2006年第2期。

6.商品化权:人格符号的利益扩张与衡平,《法商研究》,2005年第3期。

7.一般条款在司法中的运用,(与陈斯合作),《判解研究》(王利明主编),2005年第3辑。

8.论一般条款的确定性,(与吴思罕合作),《法学评论》,2004年第3期。

9.惩罚性赔偿:一个激励的观点,《学术研究》,2004年第6期,《民商法学》2004年11期转载;收录《想象法学:历史与今天》法律出版社,2005。

10.政府干预与压制型立法,《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11.消费者:人的法律形塑与制度价值,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Consumer: The legal Imager of Man”,China Legal Science, 2004;收录《法学精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收录《想象法学:历史与今天》法律出版社,2005。

12.欺诈:一个竞争法的理论诠释,《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8期转载。

13.WTO透明度:固有价值和保障机制,《法学》,2003年第1期。

14.审理商业秘密案件的切入点,(与肖文合作),《人民司法》2003年第12期。

15.商业秘密财产权属性研究,《当代经济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1月。

16.商业秘密的道德维度,《法律科学》,2002第3期;《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8期转载;收录《想象法学:历史与今天》法律出版社,2005。

17.经济法学:理论进路的反思与转向,(与黎学玲合作),《中山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11期转载;收录《当代经济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

18.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19.商业秘密保护的国际最低保护标准,《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第5期。

20.论商誉,《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民商法学》2001年12期转载。

21.论商业诋毁,《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3期转载。

22.格式条款的法经济学分析,《学术研究》,2001年第8期。

23.对西方竞争法的初步评述,《法学评论》,2001年第6期。

24.论识别性标识的竞争法保护,《法学评论》,2000年第3期;《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0年第9期转载。

张民安lpszma@研究领域:民法、名誉侵权责任、公司法(一)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1、《论公司法上的越权行为原则》,《法律科学》2/1995。

2、《现代英美董事法律地位的新特点》、《中外法学》4/1995;3、《公司债权人权益之保护与我国公司法的完善》,《中山大学学报》,5/1996。

4、《第三人契约性侵权责任研究》,《中山大学学报》4/1997。

5、《可转移的瑕疵担保责任——法国民法的新学说》《中外法学》2/1997。

6、《公司少数股东的法律救济》,《法制与社会发展》3/1995。

7、《论企业法人民事权利能力之性质》,《法制与社会发展》5/1997。

8、《董事忠实义务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5/1997。

9、《公司的目的性条款研究》,《中山大学学报》3/1998。

10、《派生诉讼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6/1998。

11、《董事的法律地位研究》,《现代法学》2/1998。

12、《非婚同居在同居配偶间的法律效力》,《中山大学学报》2/1999。

13、《董事对公司债权人承担的侵权责任》,《法制与社会发展》4/2000。

14、《论不作为过错的侵权责任》,独著,《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第5期。

15、《专业人士所承担的过错侵权责任》,独著,《法学评论》2002第6期。

16、《法定义务在过错侵权责任中的地位》,第一作者,《学术研究》2002 第8 期。

17、《公司董事代理权研究》,独著,《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秋季号。

18、《因侵犯他人人身完整权而承担的侵权责任》,第一作者,《中外法学》2002年第6期。

19、《公司设立制度研究》,独著,《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1期。

20、《公司资本主义原则与我国公司法》,独著,《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21、《公司契约理论研究》,独著,《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

22、《公司股东的表决权》,独著,《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

23、《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研究》,独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24、《公司瑕疵设立的效力研究》,独著,《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4期。

25、《公司无效制度研究》,独著,《现代法学》2005年第1期。

26、《商事帐簿制度研究》,独著,《当代法学》2005年第2期。

27、《不动产权利人对未成年人的注意义务》,独著,《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

28、《侵权法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的地位》,独著,《法学评论》2006年第2期。

29、《商事经营场所租赁权研究》,独著,《当代法学》2006年第4期。

30、《人的安全保障义务理论研究》,独著,《中外法学》2006年第6期。

31、《物权人承担的侵权责任》,《当代法学》2007年第2期。

32、《作为过错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非法性与过错》,《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33、《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教师承担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暨南学报》2009年第2期刊。

34、《雇主替代责任在我国未来侵权法中的地位》,《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

35、《替代责任的比较研究》,《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36、《我国侵权责任法对他人民事权益的保护》,《暨南学报》2010年第3期。

(二)其他文章(非核心期刊)37、《论公司法上的公司人格否认理论》,《广东社会科学》5/1997。

38、《公司少数股东的法律保护》,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9卷律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39、《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40、《因交通事故而承担的侵权法律责任——法国1985年交通事故法研究》,独著,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1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41、《雇主就其雇员的行为所承担的侵权责任》,独著,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2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3月第1版。

42、《因物的行为而产生的侵权责任》,独著,《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43、《因侵犯他人纯经济损失而承担的过失侵权责任》,独著,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5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12月第1版。

44、《公司设立制度研究》,独著,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