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农村生活污水户用处理设备水污染物排放要求(草案)编制说明二○二○年一月目录1 项目背景 (1)2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户用处理设备概况 (2)3 标准制定必要性分析 (3)4 标准制定的原则、依据和技术路线 (5)4.1 总体思路 (5)4.2 编制原则 (5)4.3 编制依据 (5)4.4 技术路线 (7)5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 (8)5.1标准框架 (8)5.2标准适用范围 (9)5.3 相关术语和定义 (9)5.4 水污染物控制项目选择 (9)5.5标准分类分级 (10)5.6 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 (10)5.7 其他管理要求 (13)5.8 监测要求 (13)5.9 实施与监督 (14)6 国内外相关标准 (14)6.1 国外相关标准 (14)6.2 国内相关标准 (15)7 推荐性标准实施的风险评估 (21)8 预期效果 (21)1 项目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2018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同时明确要求“各地区要区分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分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
”为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指导推动各地加快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2018 年9 月,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明确提出“各省(区、市)要根据本通知要求,抓紧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原则上于2019 年6 月底前完成。
”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规范编制工作指南(试行)》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控制指标确定、污染物排放限值等作了进一步明确细化。
我省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全国最早开展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省份。
近十多年来,建设了大量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经省运维平台统计,截止到2019年底,全省82个县(市、区),近2.1万个行政村已投入运行5.01万个处理设施。
并于2015年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强制性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DB 33/973-2015,2019年出台了全国首个专门法规——《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该《条例》的出台为推进设施的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提出了更权威的指导,对标准的制修订的依据产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特别是对规模的分类有所创新。
与此同时,环保部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2019年7月修订稿)提出未针对设施规模进行分类,不符合国家要要求的反馈意见。
于是课题组广泛征求国家、外省、地方和企业等单位和个人的意见,经过认真讨论分析认为管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首要环节是把好处理设施建设质量关,其中,户用处理设备规模范围小、污水来源、水量、水质基本明确,容易确定,适合产品化管理;而集中处理设施规模相对大,污水来源、水量、水质的确定复杂,适合一端一策进行设计建设的实际情况,建议对集中处理设施和户用处理设备分别单独制定排放标准或要求。
综上,非常有必要对现行标准的分类分级进一步优化调整,才能为下一阶段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扎实的管理依据。
因此,在省生态环境厅和省市场监督局的重视和指导下,充分考虑浙江省的实际情况,于2020年1月决定对《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强制性标准、《农村生活污水户用处理设备水污染物排放要求》以推荐性标准进行分别单独立项。
在对现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73-2015)修订时,按《条例》对设施规模的分类要求分成两类规模,形成两个标准:针对户用处理设备(5m3/d(含))的《农村生活污水户用处理设备水污染物排放要求》(推荐性)、针对集中处理设施(5 m3/d以上(不含)~500 m3/d以下(不含))的《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制性);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户用处理设备水污染物排放要求》建议未推荐性标准的理由在本编制说明的第2、3、4章作详细分析。
2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户用处理设备概况目前录入省运维平台的5万多个设施主要是5m3/d以上的集中处理设施,不包括户用处理设备,另外,官方掌握的未计入平台的还建有1.3万个简易设施(小于5t/d的)。
虽然户用处理设备尚缺少官方的准确统计数据。
但按照课题组调研初步测算分析,户用处理设备(5m3/d(含)以下)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数量多,约有3~5万个;水量少,约占总水量的10%;运行维护管理难度大,基本处于“晒太阳”情况。
3 标准制定必要性分析(1)与国家管理要求相衔接2018年9月,生态环境保护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要求,要求各地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已经发布的要根据新的要求进行修订。
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规范编制工作指南(试行)》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控制指标确定、污染物排放限值等作了进一步明确细化,同时提出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确定具体处理规模。
浙江现行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73-2015已按要求启动修订并完成了征求意见,国家生态环境部对该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要“明确不同规模处理设施应执行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上述意见,结合我省最新出台的《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条例》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按规模划分为集中处理设施和户用处理设备,因此有必要针对户用处理设备制定相应的水污染物排放要求。
(2)与地方管理需求相适应2019年9月27日出台的《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条例》(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达标排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而把户用处理设备作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被单独划分了出来,并专门提出了户用处理设施的管理要求,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从设备质量的把关考虑,产品化是最好解决办法。
目前在用的户用处理设备,70%以上存在诟病,难以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处理设备的质量不过关,产品处理性能缺乏科学的设计,工艺和参数确定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是从优化监管的手段考虑。
设施数量现状显示户用处理设备的分布比集中处理设施更加分散,更加点多面广,把户用处理设备与集中处理设施排放要求按照同一种方式进行监管,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是从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导向考虑,将小微规模的处理设施逐步纳入户用处理设备的管理范畴是发展的趋势。
我省十多年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表明,小微规模的处理设施的运维责任主体在户主和政府之间界限模糊,容易出现推诿现象,不利于政府工作的开展和民生的获得感。
同时,小微规模的处理设施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并不低。
因此,户用处理设备的排放要求将引导我省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更加清晰、全面、有效。
综上,极其有必要单独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户用处理设备水污染物排放要求。
且相较与集中处理设施,单个污染物排放量小且分散,环境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建议参考日本净化槽的做法,用户用处理设备逐步取代简易处理设施,通过设备质量监管的方式替代大量的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水质监管工作。
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
4 标准制定的原则、依据和技术路线4.1 总体思路根据我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户用处理设备现状及控制要求,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合理确定标准适用范围和框架结构;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户用处理设备的特点和主要问题,提出符合农村经济和管理水平的控制指标;综合考虑设施的处理规模、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功能要求等多种因素,设置不同类别的控制要求,进行分类指导。
4.2 编制原则(1)契合实际:坚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相对于集中处理设施,考虑户用处理设备工艺特点,制定适宜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分区分级:综合考虑户用处理设备尾水排入的水体类型、排放方式、水体环境功能以及水质改善要求等因素,设置不同的控制要求。
同时,加强尾水回收利用,鼓励处理尾水的资源化利用。
4.3 编制依据4.3.1 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17 年国务院第284 号令)(4)《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 号文)(5)《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 号)(6)《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 号)(7)《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办发[2018]5 号)(8)《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环土壤[2018]143 号)(9)《关于加快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环办水体函[2018]1083)4.3.2 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文件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6920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 11893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901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31962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95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347.1 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滤膜法HJ/T 347.2 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HJ/T 399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 493 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4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5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 535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6 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7 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HJ 755 水质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测定纸片快速法HJ 828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 1001 水质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测定酶底物法DB 33/97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条例》(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4.4 技术路线本标准制定主要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