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新检索报告课题名称: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作用的经济学分析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编号:查新检索报告1【篇名】我国农业保险低水平均衡的经济学分析【作者】杨卫军;郭晨阳;【机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有效需求不足,处于一种低水平均衡的状态,这种低水平均衡状态的表现是农业保险费收入低、农业保险密度低,非正规风险规避机制的存在及交易费用过高是我国农业保险处于低水平均衡的主要原因;改变我国农业保险低水平均衡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
2【篇名】委托-代理模型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及修正【作者】薛海连;张海霞;【Author】XUE Hai-lian et al (Northwest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angling,Shaanxi 712100)【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太原科技大学数学系;【摘要】建立了信息对称时的农业保险中的委托-代理模型和信息不对称时的委托-代理模型,在信息对称时,保险人按照一阶最优条件来选择努力水平a;当信息不对称时,一阶最优条件改变,产出越高,投保人的收入越高。
并对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信息对称时,保险人通过修正后的一阶最优条件来确定投保人的努力水平;信息不对称时,模型的一阶最优条件也相应改变。
结果表明,当努力成本函数与投保人(农业生产者)的期望效用相关联时,保险人与投保人能达到双赢:若投保人更加认真管理保险标的,就会降低灾害的发生率,从而减少了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理赔,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收益。
3【篇名】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与补贴政策研究【作者】罗向明;【作者基本信息】武汉大学,公共经济管理, 2012,博士【副题名】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摘要】现代保险具有三大功能,即经济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而经济保障是保险的基本功能,是由保险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该功能体现在分散风险、经济补偿或给付、促进社会安定这三个方面,社会管理功能是保险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之后的一项功能,比如社会保障、风险分散和社会管理等。
农业保险作为经济保障和分散风险的一种机制,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保险保障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农业保险经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映在中国的现实情况就是,由于国家对农村投入长期不足、农村现行体制的缺陷导致农村经济相对滞后,结果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业灾害严重、农业风险分散机制的欠缺和农业保险逐步萎缩,保险保障的功能未能充分在农村地区体现。
4【篇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均衡研究【作者】孙巧云;【作者基本信息】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09,硕士【摘要】论文以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均衡理论为依托,综合运用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交易费用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低水平均衡状态及原因进行了具体、全面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依靠农民专业合作••5【篇名】我国农业保险低水平均衡的经济学分析【作者】杨婷;杨文选;【Author】YANG Ting1,YANG Wen-xuan2(1.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机构】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思政科研部;【摘要】鉴于我国农业保险市场陷入低水平均衡状态,保费的比例较低、农业保险密度更低已是不容争议的事实。
综合运用农民的非正规机制、交易费用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农业保险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的原因进行具体、全面分析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矫正低水平的关键在于建立全新的农业保险发展所需的大环境,激活低迷已久的农业保险市场,实现农业保险供需双方高水平的发展。
6【篇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深层根源——基于福利经济学角度的分析【作者】费友海;【机构】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四川成都市610074;【摘要】自90年代初以来,作为对农业的一个重要屏障和支持农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日益萎缩的尴尬局面。
本文着眼从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经济成因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导致目前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根本成因———农业保险自身的外部性、准公共物品的特性,正是由于农业保险的外部性导致目前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有效供给有限”,发展面临日益萎缩的尴尬局面。
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走出困境,恢复活力的发展思路,作者提出一点拙见,以供探讨。
7【篇名】补贴、福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基于福利经济学的一个深入探讨【作者】张跃华;施红;【Author】ZHANG Yue-hua,SHI Hong(Social Security and Risk Management Department,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机构】浙江大学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浙江大学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浙江杭州310027;浙江杭州310027;【摘要】目前国内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使用消费者剩余方法的福利分析。
然而,这种分析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剩余方法忽略了农户的风险态度,难以解释农业保险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时的福利增加情况,从而难以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论依据。
并且,由传统理论推导出农业保险具有外部性以及准公共产品的结论显得并不严密。
基于传统分析的思想,引入效用最大化的方法对农业保险在影响与不影响作物供给曲线右移两种情况的福利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原有理论体系。
8【篇名】对农业保险补贴的福利经济学分析【作者】孙香玉;钟甫宁;【Author】 SUN Xiangyu and ZHONG Funing【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95;南京;【摘要】经济学通常认为价格补贴包括要素价格补贴会导致无谓损失,而且对无谓损失的估计有可能影响对农业保险业务的政策支持。
本研究认为,即使农业保险是否改变农产品供应曲线、如何影响社会经济福利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如果将保险本身作为特种商品,研究保险市场本身而不是农产品市场的福利变化,仍然可以探讨政策性支持在这一特种商品市场上的作用及其福利含义。
在实践中,一个地区是否开展某种保险业务受最低参保率的限制,因而保险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并不总能够与供给曲线相交。
在两者不相交的情况下存在未实现的潜在经济福利,而政策性支持可能导致其实现,从而增进经济福利至少实际福利损失要小于简单假定不存在潜在福利的情况。
本文以新疆棉花保险、黑龙江玉米保险、江苏水稻、小麦保险为研究对象,利用开放的二分选择式条件估价法(CVM)获取农户对于农业保险的支付意愿(WTP)以测度农业保险的需求曲线并计算不同补贴率下的福利值大小。
本文的研究结果验证了上述假设。
9【作者】朱俊生;庹国柱;【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摘要】中国农业保险初步确立了公私合作的制度模式。
公私合作制既实现了政府责任的回归,又充分利用了保险公司现有的组织资源,这种制度上的优势使得政策性农业保险快速发展。
但是,农业保险的公私合作还存在财政补贴政策不完善,保险公司面临风险相关性、信息不对称、客户的信任与高交易成本等难题,风险共担机制不健全以及政府与公司行为边界不清晰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10【作者】陈璐;【Author】 CHEN Lu (Department of Venture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g 300071, China)【机构】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天津300071;【摘要】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农业保险属于混合产品中的第三种类型,是具有利益外溢特征的产品。
农业保险既具有公共产品又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存在正外部性,使消费者和供给者的成本利益失衡,而供需双方又都无法确切地对正外部性效用进行收费,最终导致效率的损失。
因此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发挥其职能对市场失效进行调解,根据我国国情,政府可以从经济、法律和行政角度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从而实现农业保险产品资源配置的最优。
11【作者】费友海;【作者基本信息】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 2006,硕士【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弱质产业。
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使得农业风险具有来源广泛、损失严重、预防困难、成本高昂、影响深远等特点。
在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日常生活中,农业风险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自然气候环境复杂多样,农业生产面临的农业风险更复杂多样,农业风险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日益巨大,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需求曲线并不总能够与供给曲线相交。
在两者不相交的情况下存在未实现的潜在经济福利,而政策性支持可能导致其实现,从而增进经济福利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全球化、市场自由化趋势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包括市场风险的各种农业风险日益显现,而且各种风险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趋势,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民收入的稳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农业生产亟需有效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和制度安排来转移和化解日益频发的农业风险,农业保险就是这样一种转移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巨灾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的有效风险管理工具,是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的有效制度安排。
五、查新结论根据以上检索结果,从检出的国内文献看:文献1介绍了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有效需求不足,处于一种低水平均衡的状态,这种低水平均衡状态的表现是农业保险费收入低、农业保险密度低,非正规风险规避机制的存在及交易费用过高是我国农业保险处于低水平均衡的主要原因。
文献2建立了信息对称时的农业保险中的委托-代理模型和信息不对称时的委托-代理模型,在信息对称时,保险人按照一阶最优条件来选择努力水平。
文献3-7介绍了农业保险从经济学视角出发,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以及保险制度及其模型分析,得出理论依据文献8、9从制度层面出发分析农业保险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文献10、11需求曲线并不总能够与供给曲线相交。
在两者不相交的情况下存在未实现的潜在经济福利,而政策性支持可能导致其实现,从而增进经济福利,,农业生产亟需有效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和制度安排来转移和化解日益频发的农业风险,农业保险就是这样一种转移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巨灾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的有效风险管理工具,是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的有效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