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与防治措施
富山事件
简介
富山事件又称“骨痛病事件”,是指1931年于日本富 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现的一种土壤污染公害事件。造成超 过数百人感染,其危害造成了巨大损失。
造成污染的原因
19世纪80年代富山县平原神通川上游的 神冈矿山成为从事铅、锌矿的开采、精炼及 硫酸生产的大型矿山企业。然而在采矿过程 及堆积的矿渣中产生的含有镉等重金属的废 水却直接长期流入周围的环境中,在当地的 水田土壤、河流底泥中产生了镉等重金属的 沉淀堆积。
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可通过 “土壤 → 动、植物 → 人 体”,或通过“土壤 → 水 → 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
土壤污染的来源
放射性物 质
牲畜排泄物 和生物残体
化肥
土壤污染
固体废物
大气污染
农药 重金属
污水
土壤污染的分型
水型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土壤。水型污染多是因 污水灌田造成的, 通过灌田使有害物质污染土壤, 有的农作物大量 富集某些有害物质, 致使人食用后引起中毒。
(4 ) 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通过多种形式, 大力 宣传土壤资源保护利用知识, 提高全社会土壤资源保护 意识。在开发和利用土壤的时候, 应进一步加强舆论宣 传工作, 使广大干部群众都知道,土壤问题是关系到国 泰民安的大事。让农民和基层干部充分了解当前严峻的 土壤形势, 唤起他们的忧患感、 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
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
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
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
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物超标情况
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 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 2.1%、1.5%、1.1%、0.9%、4.8%;六六六、 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 别为0.5%、1.9%、1.4%。
土壤污染的特点
(3)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
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譬如:被某些重金属 污染的土壤可能要 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4)土壤污染难治理性。 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和自净化
作用可使污染问题不断逆转,但是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 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 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 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 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气型污染。大气中的污染物经降雨和沉降污染土壤。主 要污染物有铅、铜、砷和氟等。污染常呈现以污染源为 中心的椭圆形或带状分布。
固体废弃物污染。如垃圾、工业废渣、化肥、农药等污 染土壤。
土壤污染的特点
(1)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大气、水污染等问题—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
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的防治包括二个方面: 一是 “防” ,就是 采取对策防止土壤污染; 二是 “治” , 就是对已经污 染的土壤进行改良、 治理。
1、 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
(1 ) 科学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 杂, 有些工业废水可能是无毒的, 但与其他废水混合后, 即变成了有毒废水。因此, 利用污水灌溉农田时, 必须 符合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否则,严禁用于灌溉农田。
土壤的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 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 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因此 土壤污染问题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视。 (2)土壤污染的累积性。
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污染 物质在土壤中并不象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 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危害
镉通过稻米进入人体,首先引起 肾脏障碍,逐渐导致软骨症,在 妇女妊娠、哺乳、内分泌不协调、 营养性钙不足等诱发原因存在的 情况下,使妇女得上一种浑身剧 烈疼痛的病,叫痛痛病,也叫骨 痛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 苦中死亡。从1931年到1968年, 神通川平原地区被确诊患此病的 人数为258人,其中死亡128人, 至1977年12月又死亡79人。
(3 ) 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为了既能有效地防治 农业病虫害又能减轻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需要积极 推广生物防治方法, 利用益鸟、益虫和某些病原微生物 来防治农林病虫害。例如, 保护各种以虫为食的益鸟;
利用赤眼蜂、 七星瓢虫、 蜘蛛等益虫来防治各种粮食、 棉花、 蔬菜、油料作物以及林业病虫害; 利用杀螟杆菌、 青虫菌等微生物来防治玉米螟、 松毛虫等。利用生物方 法防止农林病虫害具有经济、 安全、 有效和不污染的特 点。
其中,八大类土地污染问题最 为突出,分别是重污染企业用地及 周边土壤、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 固废集中处理处置场地、采油区、 采矿区、污水灌溉区、干线公路两
侧等局部地区,其中重金属已成为
最主要的污染物。
土壤污染的定义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自 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降低农 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2 ) 合理使用农药, 积极发展高效低残留农药。科学 地使用农药能够有效地消灭农作物病虫害, 发挥农药的 积极作用。严格按 《农药管理条例》 的各项规定进行保 存、 运输和使用。使用农药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农药的 有关知识, 以合理选择不同农药的使用范围、 喷施次数、 施药时间以及用量等,使之尽可能减轻农药对土壤的污 染。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如六六六、 滴滴涕等 有机氯农药。发展高效低残留农药, 如拟除虫菊酯类农 药,这将有利于减轻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指出:全
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
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
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
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
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
1.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