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民俗PPT
(一)一定的民俗生活是曲艺发展的基础和先决 条件 民俗生活的辐射面很广 ,是一种能够撼 动人心的生活形态 ,它交织在人类生活的各个 领域 ,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民众的 衣、食、住、行 、生活交往 、处处有民俗 , 民俗生活对曲种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直接或间接 的促成作用 。同时,民俗生活具有一定的地域 性 ,即一个地区,民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语言 又形成了各种曲艺的不同风格。
(二)什么是民俗学?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日常的物质 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 民俗事象的学问。 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 等有近亲的关系,但是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有自己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大量的民俗 现象。也有自己的规律:社会的、集体的。 在时间上有传承性,在空间上有播布性。
3.底蕴深厚 ①脱胎于民族宗教文化的少数民族曲艺; ② 取源于民间文学艺术的少数民族曲艺; ③发端于民间仪式活动的少数民族曲艺; ④产生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的少 数民族曲艺;
4.特点鲜明 ① 叙述性强; ②叙事和代言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③音乐与语言密切结合; ④民风突出; ⑤唱词内容广泛; ⑥说唱音乐基本上是多曲联套结构。
(三)曲艺和民俗谁也离不开谁 民俗生活和曲艺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 用的关系 ,民俗生活的丰富程度对曲艺文化的 形成具有很重大的影响作用 ,尤其是民俗生活 的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曲艺的发展也更加多 元化。而曲艺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同时也是对民 俗生活的现实反映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民俗生 活和曲艺之间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民俗 生活是曲艺发展的基础,而曲艺又是民俗生活发 展和传播的反映渠道。
民俗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 承的文化模式,它含盖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民 俗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二、民俗是靠口头 和行为方式一代一代传承的,三、民俗在长期的 流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文化模式,这 种模式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 民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一种 相沿成习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民间的风俗。
少数民族中,说唱的神话传说反映 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愿望 。他们通过曲艺承载的神话传说这个 五色绚丽的神界,去窥视那逝去久远 的古代社会,它通俗易懂,易学易记 ,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如壮族的“ 唱师”、白族“大本曲”、赫哲族“ 依玛堪”、傣族“赞哈”、蒙古族的 “好来宝”。
二、民俗释义
(一)什么是民俗?
曲艺民俗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班运翔
课 程 导 航
一、曲艺释义 二、民俗释义 三、民俗生活与曲艺的关系 四、曲艺常识简介 五、口承语言民俗中的民间笑话 六、曲艺发展遭遇瓶颈 七、时代呼唤曲艺学科的建设
一、曲艺释义
(一)什么是曲艺?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 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 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 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 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 个左右。
3.精神民俗 A.口承语言民俗 ① 神话、传说、故事;② 歌谣、叙 事诗;③ 谚语、谜语。 B.行为传承民俗 ①民间艺术(音乐、美术、舞蹈); ②民间游艺(民间竞技)。 C.精神信仰民俗 ① 巫术;②宗教;③ 信仰(俗信); ④ 禁忌; ⑤ 道德、礼仪。
三、民俗生活与曲艺的关系
民俗生活对曲艺的影响是深刻、全面的, 其与曲艺的关系是天然融合而又相互作用、相 互促进的,民俗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曲艺 的不同区种和风格的形成;曲艺又依赖于并来 源于民俗生活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同时又能反 映民俗生活;民俗生活蕴含着民众的心理需要 ,同时也体 现着民众的道德行为 ;这也是从 一个侧面上来解释 ,曲艺对民俗生活的影响 和积极作用。
(二)曲艺的发展和表现是民俗生活的反映和传播 渠道 曲艺是民俗生活的艺术再现和现实体现 , 民俗生活的内容同时也决定着曲艺的内容。一旦 离开了民俗生活 ,那么曲艺就将成为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也将会失去生命力。同时曲艺的 内容也必须要反映民俗生活的真实内容,这样才 会使曲艺更加具有可信度 ,曲艺才有生存的条 件 ,也才会更加具有活力 。在人们的生活中, 到处都存在着社会风俗习俗以及有关的思想情感 ,所以要形象真切地反映他们的生活,就必须以 具体的生活样式来表现 。
为了研究方便,我国民俗学家陶立璠先生将 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等三类。 1.物质民俗 ①居住;②服饰;③饮食;④生产(农、 林、牧、副、渔);⑤交易;⑥交通(运输、通 讯)。 2、社会民俗 ①家族、亲族; ②村落; ③各种社会职业 集团; ④人生仪礼(诞生、成年、婚姻、丧 葬); ⑤岁时习俗。
(五)民俗的分类 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 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 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 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 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 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但是,作 为一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一种知识的 传播,又必须进行分类,使之成为相对 有独立性的子系统。
1874年 “民俗”这 个名词由一位名叫德尼斯 的英国学者在《中国评论》 上发表了民俗学的论文, 从此传入了我国。1922年 12月17日北京大学《歌谣》 周刊在《发刊词》中,第 一次出现“民俗学”; 1927年11月,广东中山大 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 俗学会”,翌年3月21日 出刊《民俗周刊》后, “民俗学”这个名称才逐 步得到国内学术界的承认 和广泛使用,直至今日。
(二)少数民族的曲艺类型 1.史诗、叙事诗类 史诗产生于部落战争时期,而叙事诗则是封建 时代的文学产物。 中国三大史诗: 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 柯尔 克孜族《玛纳斯》。除此,壮、苗、傣、彝 、羌等民族都有长短不一的史诗。 叙事长诗有彝族《梅葛》,纳西族《创世纪》 ,瑶族《盘王》佤族《司岗里》
曲艺是以“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 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表演艺术门 类。多数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具有“一人多 角”的特点,或说或唱;少数以代言为主、叙事 为辅,分角色拆唱,不同的曲艺品种与其各自产 生的地区方言关系密切,曲艺音乐则是我国民族 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时演员人数较少,通 常仅一至二三人,道具简单。有坐说、站说、坐 唱、站唱、走唱、拆唱、彩唱等表演形式。曲本 体裁有兼用散文和韵文、全部散文和全部韵文三 种。音乐体式有唱曲牌的“联曲体”、唱七字句 或十字句的“主曲体”,或综合使用两者。
2.神话传说类 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富于情感、形象和 想象,它主要靠口头记忆讲述,用韵文的形 式说唱神话传说。曲艺表演的神话传说种类 繁多,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间生活的风俗 习惯方方面面。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人神 起源万物初始的来历;二是口头流传的关于 世界的来源及传说故事。
少数民族中,说唱的神话 传说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认识 和征服自然的愿望。他们通 过曲艺承载的神话传说这个 五色绚丽的神界,去窥视那 逝去久远的古代社会,它通 俗易懂,易学易记,深受各 族人民的喜爱。
5.歌舞突出 少数民族曲艺内涵相对复杂,除以口述文学 为基础,通常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表现,与汉族 相比较,少数民族曲艺以歌舞突出独树一帜。 6.服饰独特 ①衣着; ②各种附加的装饰物; ③人体自身的装饰; ④具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生活用品
7.篇幅长大 与汉族曲艺比较而言,少数民族曲 艺曲本都比较长短的数百行,长的数万 行,甚至数百万行,如:藏族英雄史诗 《格萨尔》。 8.演技多样 ①技法 A说功 B唱功 C做功 ②道具丰富 9.演绎生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曲艺 这一艺术形式在泛称为 “俗讲”、“ 变文”、“说唱”“讲唱”、“说书 ”、“古词”等。“曲艺”一词是在 1949年7月22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中华 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期 间拟定的名称。
曲艺在不同的民族中有不同的称谓,如: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及“折噶”; 蒙古族称“好来宝”和“乌力格尔”; 满族称“子弟书”或“八角鼓”; 朝鲜族称“盘索里”;傣族称“赞哈”; 维吾尔族称“热瓦甫苛夏克”“达斯坦”; 壮族称“末伦”;哈尼族称“巴哈”; 白族称“大本曲”;苗族称“嘎百福”; 水族称“旭旱”;达斡尔族称“乌春”;
3.哲理、祈福祝词类 哲理、祈福祝词类,是以曲艺形式来歌 功颂德,颂扬或赞颂,这类曲艺形式没有 人物情节,没有叙述性。如:
哈萨克族——“巴塔提列克”、“吾斯耶提”;
蒙古族——“赞词”、“颂歌”; 苗族——“酒歌”、“嘎福歌”; 藏族——“赞词”。
4.生活故事类 生活故事类是讲述本民族生活中的各种不 同类型的故事为主,且能够集中体现本民族文 化与审美特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少数民族曲 艺中,这类曲艺数量最多,种类最广,广受各 民族老百姓的青睐。如:
壮族----“唱师”;白族----“大本曲”; 赫哲族----“依玛堪”;傣族----“赞哈”; 蒙古族----“好来宝”。
5.受汉族文学影响的少数民族曲艺类
受汉族文学影响的少数民族曲艺,是指 历代汉族作家撰写的传奇、小说中部分经 典章节或完整的故事情节为讲唱内容的少 数民族说唱。如: 满族----“子弟书”; 蒙古族----“乌力格尔”; 土家族----“长阳南曲”; 达斡尔族----“乌春”。
四、曲艺常识简介
(一)曲艺的历史
早在古代,中国民间的说故事、讲笑话,宫廷中 俳优的弹唱歌舞、滑稽表演,都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 。到了唐代,讲说市人小说和向俗众宣讲佛经故事的 俗讲的出现,大曲和民间曲调的流行,使说话伎艺、 歌唱伎艺兴盛起来,到了宋代,说唱表演有了专门的 场所,也有了职业艺人,说话伎艺,鼓子词、诸宫调 、唱赚等演唱形式极其昌盛。明、清两代及至民国初 年,伴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城市数量猛增,大大促 进了说唱艺术的发展,演出日臻成熟,这一时期新的 曲艺品种,新的曲目不断涌现,不少曲种已是名家辈 出流派纷呈。今天所见到的曲艺品种,大多为清代至 民初曲种的流传。
朝鲜族盘索里
布依族叙事歌
瑶族铃鼓《打锣挖地歌满城》
傣 族 赞 哈
壮族仓考《新桌子歌》
布依族八音坐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