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

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识字1
薛城区周营镇陶官小学于孝春
识字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二类字,认识9种笔画。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熟读,了解诗歌的大体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了解图画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根据画面展开想象,获得整体感知。

2、指导诵读课文,指导学生利用田字格写好汉字。

三、教学准备:1、彩色图片。

2、生字词卡片。

3、田字格黑板。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诗文,把诗文读通顺。

2、认识并书写基本笔画。

3、理解诗文的意思,指导背诵。

(一)出示挂图,激趣,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看图,老师:小朋友们,这幅图很美,请你们先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远处有山,有树,有亭子,还有房子)再看看近处有什么?(有许多红花)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呢?
2、老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小诗,把图上小山村的情景给描绘了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展示诗句: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只花。

(生借着拼音先轻声试着读一读)
(二)初读韵文:
我的十分钟:
1、自己拿起书来,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两遍,直到读准读通为止。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音。

3、读韵文
(1)有没有什么字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提醒,小老师带读。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读,借助汉语拼音将韵文读通读顺,掌握字音。

(三)读课文,理解诗意:
1、齐读课文。

2、一眼望去二三里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着读。

(2)师范读,启发学生讲述:“二三里”是说路途不远;“烟村”是有人居住;“四五家”是指人家不多。

(3)指名有感情朗读。

3、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六七座”是指有几座亭台,“八九十枝花”,是指有许多枝花。

你觉得美吗?
(2)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着读。

4、配乐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山村怎样?
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

5、学生练习背诵,一边背一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四)学习笔画:
1、这课学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

出示课件,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来读。

2、如果把汉字看成一座座形象各异的小房子的话,那么构成汉字小房子的砖头就是笔画。

(出示笔画“点”。

)这个笔画叫什么?猜猜看?
3、出示“雨点”图,借着雨点的形象,认识并记忆笔画“、”。

然后让学生想想这个笔画“点”还像什么。

4、小雨点头尖肚子圆,看老师写“点”。

你们写两个试试。

5、教师利用“笛子”、“树干”等形象图片帮助学生学习笔画“横”、“竖”、“撇”、“捺”,鼓励学生想象这些笔画还像什么。

再让学生写写这些笔画。

6、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下面老师给你们看样东西。

(拿出若干根直的细铁丝)这根铁丝的样子想我们学习的那个笔画?生:竖。

7、看好,老师让它变个样。

看着变了!(老师弯折铁丝,成“竖弯”。

)这是什么笔画,猜猜看! 生:竖弯!竖弯!
8、教师继续利用铁丝在笔画“横、竖”基础上,弯折变化出笔画“横折”、“竖弯钩”、“横折弯钩”,让学生记名称,并写写笔画。

9、教师先范写笔画,让学生感受笔画书写时的起笔、运笔和收笔。

10、让学生充分利用习字册描红和临写。

(五)当堂检测
1、指名背诵课文的诗歌。

再全班齐背
2、老师提笔画名称,让学生默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背诵课文的古诗,启发想象山村的美丽景色。

2、指导写字。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古诗,小黑板出示诗中生字,学生认读。

2、背诵古诗。

(二)指导说话:
1、启发想象,看图:当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你看到了什么?指名从远到近说说。

2、指导学生练习说几句完整的话。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基本笔画,指名说,巩固复习。

2、老师组织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笔画、形象、生活经验来记生字。

如“六”,可引导学生摆个造型,使学生感受到“点”像小孩头,“横”像伸开的手臂,“撇”、“点”像叉开的双脚。

记“十”可问学生,你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见过“十”?)
3、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调整呼吸,放松手指,开始写字。

刚开始写汉字,教师要先范写,尤其是对较难的字,如“四”、“五”等要注意范写。

交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并保证留给学生充足的写字时间。

引导学生描一个,临一个之后,要自己对照一下范字。

(四)延伸拓展,课内外迁移:
我的十分钟:
1、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数字的成语。

2、学习《咏雪诗》
(五)当堂检测
听写生字和笔画名称
(六)板书设计:
识字1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只花。

六、教后反思:
本篇课文是继学习拼音后第一篇课文识字课文。

学生这是刚刚接触古诗,也是第一次接触课文。

因为之前我布置了预习,要求孩子回家后熟读这一首古诗。

上课的时候大多数孩子读得都很熟练,但是有拖音现象,停顿也不够准确。

我刚让孩子翻到相应的页数,就有孩子朗读起这首简单的童谣了。

我先让孩子借助图画去读。

然后和同桌相互读一读,然后,抽查了几位后进的同学,进行指导,孩子提高很快。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的作用,这样的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

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中营造开放性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