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让课后习题与阅读教学完美结合

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让课后习题与阅读教学完美结合

让课后习题与阅读教学完美结合
翻开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我们都会看到在精读课文的后面,设置了几个思考与练习题目。

作为导学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后思考题,充分体现了语文教材的价值、特色与魅力,值得好好揣摩编写意图,使其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最大价值。

一、利用课后习题引领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在教材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句、段的题目很多,如六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后面的第3题:读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和同学一起讨论下面的问题。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像这样的题目,本身就给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读悟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我需要做好的是,在教学中以此为凭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组织阅读,领悟基本含义,再互动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促进学生理解深化。

二、利用课后习题引领有效积累。

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会把背诵这样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完课文后,直接当作业甩手交给学生去完成。

而学生呢,没有采用有效的背诵方法,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但收效不佳,也增加了学习的负担。

我的做法是将背诵教学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使背诵化整为零,得到无痕实施。

(一)接背法。

在教学时,我抓住课文中描写的重点词句,师生共同完成背诵。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是这样引领学生背诵的: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我不会背的地方由你们帮老师接背下去。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地上,()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水面上。

”这种接背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作者运用词语的准确,有助于准确表达,同时也丰富了学生词汇的积累,轻松完成背诵。

(二)提问法。

根据课文的结构,用提问的方法,引领学生背诵。

如在教学《观潮》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照着课文先勾画再回答:潮来前你看到了什么?潮来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潮头过后看到了什么?在充分熟悉课文
后,再让学生独立回答以上问题。

一边回答,一边让同学们给予纠正,这样就是大家一起背诵了。

(三)角色背诵法。

分角色背诵,就像表演课本剧一般,学生非常感兴趣。

针对描写对话多、动作多的课文,可采用角色背诵法。

三、利用课后习题落实口语训练。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话欲望。

小学生十分喜爱童话故事。

四年级上册中有一个童话教学的单元,如《去年的树》一课后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同学们搜集自己喜欢的童话,互相推荐,交换阅读;然后自由组合,汇报展示。

“推荐”和“展示”的过程其实就是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这些故事讲一讲、演一演,这样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说话的欲望不断得到激发。

(二)启迪思维,学会表达观点。

教材课后题中的说话资源,我们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阐明自己的观点,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

如《钓鱼的启示》课后题目:“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中,而父亲坚持要‘我’这么做?”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结合题目进行教学,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我’与父亲对话的描写,引导学生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同学们在完成课后练习时,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从而激发了他们发挥想象,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三)理清思路,引导复述课文。

在教材的课后题目中,经常会要求学生复述课文。

在此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各个环节的练习,成功地复述课文。

四、利用课后习题读中练写,完成“小练笔”。

课后习题中的“小练笔”给学生提供了写话的材料。

做到自然、巧妙地将“小练笔”和当堂阅读教学融合,需要熟练驾驭教材,找准切入点。

如《荷花》课后的“小练笔”:“作者描写的荷花多美呀!我也要写写我喜欢的花。

”为把“小练笔”和阅读教学有机融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先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入情入境地背诵第二段,然后思考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些方面。

学生找到“颜色”和“姿态”两方面后,并重点让学生体会三种不同开
放姿态的荷花美,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既然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再读读描写荷花、荷叶的句子,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出它们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回顾刚才荷花的描写方法,细致地描述自己平时最熟悉、最喜爱的一种花,告诉学生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来描绘花的颜色、姿态,适当地使用比喻句,拟人句。

有了写作内容,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写作语言,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幸福地沉浸在写作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