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当前国内的研究从微观角度看基本上集中在资本结构和融资偏好两个方面。一些学者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对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探讨。胡竹枝(2006)从供给、需求、均衡三个基本方面侧重于融资的经济分析。赵尚梅,陈星(2007),李桂莲,曾琼芳(2006),陆佳(2005)以融资结构理论为主线,从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内外部融资环境展开研究,重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结构细分,强调在分析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时,始终要以中小企业的内生性特征作为分析前提。雷星晖,刘万才(2007),刘志杰(2006)从企业经营战略角度分析了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刘志彪(2003),赵蒲,孙爱英(2003)根据市场竞争程度研究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问题,学术界更多的学者从比较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成本这一思路研究企业融资偏好,如黄少安、张岗(2001)、裴平(2000)、万朝领(2002)等。黄贵海、宋敏(2002)从非流通股股东的角度进行的研究指出,当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不能流通时,如果能以高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发行新股或配股,大股东将由于每股净资产的提高而从中受益,梅耶斯指出的非对称信息问题此时成了次要因素,而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则是主要因素。李迅雷等(2000)也指出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吴淑琨(2003)讨论了非流通股股东将优质资产剥离上市后,是选择监管策略从上市公司绩效中获得收益,还是选择侵害策略从流通股股东处获得收益。从以上研究文献回顾看,对非流通股股东存在这一特殊制度安排下,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的特点,国内学者并没有系统地进行理论分析,有对此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实证研究方面,傅元略(1999),郑长德(2004),卢凯(2006),杨娟,金成武[38](2007)等认为抽象的供求理论只能成为分析的基点,需要把融资理论与企业融资实践相结合,探讨企业融资行为、效率及机制。赵蒲,孙爱英(2005),王宏新(2006)从产业生命周期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进行案例研究。沈坤荣,张成(2003)对中国企业的外源融资状况和企业收入增长,资产积累,生产率提高的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债权融资仍是比较主要的融资形式,中国企业以股权形式的外源融资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并不显著。作者认为,股权融资尚未成为企业积累资本,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其原因主要在于金融市场效率不高。
(二)研究意义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一支极为活跃的力量,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主体,也是大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繁荣、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和维护社会稳定举足轻重。事实也证明,凡是中小企业发展好的地区和行业往往也是经济相对发达、活跃的地区和行业。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兰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2011)
题目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学生姓名
包磊
学号
08600110
管理号
8600010
专业
金融学
班级
08级金融班
指导教师
闫磊
职称
副教授
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市场经济发展格局中,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由于量大面广,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1]。具体的说,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增加就业的基本场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是技术创新方面的生力军、是活跃市场的主导力量、是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是大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是能够更有效利用地方性的资源、是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融资难问题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甚至已成为企业生存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使中小企业在就业、技术创新和搞活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和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已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人民银行也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相对有限,银行因信用风险较高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银行贷款中小企业成本较高等特点,加上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融资特点、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特点,致使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出现持续融资难问题。因此企业采用何种手段、模式有效地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越发成为企业壮大的关键。企业的融资模式,是企业融资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存在很大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中国中小企迫切寻求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基于这样的背景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如何解决中国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而综合比较分析各种国内外融资模式,借鉴合理各融资模式合理成分,融合中国的国情,寻觅与中国实际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其实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就现实意义而言,本文将以实践为依据,吸收相关理论的合理成分,并试图分析出一条适合中国当前实际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以此不仅作为补充和完善当前国内相关研究,更重要的是,本研究将以指导实践为灵魂,试图为国内相关实践者提供有力的实践指导。随着近几年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和规模都不断增加,由于现有的融资模式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相关实践者望穿秋水,迫切希望有创新的融资模式作为指导,以解决目前融资困境问题。
Brewer and Genay (1994),等人运用实证研究证明了以风险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外援私人股权融资更主要的是为无形资产和商业活动融资,这类融资和商业活动不能作为贷款担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成长初期属于这一类,此时,它们的资产更多是无形资产,而外源私人债务融资更多的是用于为有形资产融资。
Fluck,Holtz-eakin,and Rosen (1997)运用威斯康星洲的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企业成长的起步期,外源融资就超过了内源融资,并且,外源融资的份额在企业生命周期的第一个7-8年期间是下降的,随后上升。他们认为:或许信息不透明并没有使得年轻的企业在获得外源融资尤其是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上变得过于困难。
Berger,Udell (1998)研究了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随工资规模扩张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与传统观点相同,中小企业最大的资金来源是业主,商业银行和商业信贷,这三部分占了中小企业资金的70%以上。然而,令人吃惊的是,金融机构贷款是初创期公司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传统的观点认为,由于信息的不透明的缘故,处于创业期的企业在寻求外源融资时往往不容易拿到金融机构的贷款而更多地寻求私有股权融资(如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作者给出的解释是:金融机构的贷款是以创业企业家的个人财产作为抵押担保的,因此,这一类外源融资实际上是以内源作为基础的。
Berger,Udell同时指出,不同类型收入状况的企业可能拥有不同的资本结构,高增长,高风险的企业更经常地从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获得外源股权投资,而具有较稳定现金流的企业更经常地从银行和其他金融结构获得外源债务融资。
这与Fenn,Liang,andProwse (1997)的研究具有一致性。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研究起始于股东选择最优的公司投资决策问题,股东以特定投资项目所带来的现金流是否可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标准来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西方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了企业融资决策问题。如Modigliani & Miller(1958)对融资决策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Jenson & Meckling (1976)从股东和经理人之间代理成本分摊的角度对融资决策的研究;Myers & Majiluf(1984)以非对称信息为基础,从公司融资行为传递出公司经营状况信号角度对融资结构选择次序(The PeckingOrder Hypothesis)的研究;James & Lewis (1986)、Titman (1984)对融资决策与产品市场竞争战略以及与公司产出品或投入品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Harris &Raviv (1988)、Stulz (1988)、Israel (1991)对企业经理人利用融资决策影响控制权的研究;Singh & Hamid (1992)等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市场化与金融开放进程影响融资决策的研究等。
就理论意义而言,本研究意在总结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理论,结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变迁的历程,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融资结构的变迁和融资工具的创新,促使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协调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关系,满足中小企业融资市场资金需求,并提高融资中的制度适应效率和资金配置效率,加速我国金融制度﹑资本市场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有机结合,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有效需求,保障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这一类研究集中体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中小发展的宏观金培育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曾指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目前国内货币政策调控也受到了挑战,在近期贷款利率不能完全自由化以及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投资咨询、财务培训等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基本健全之前,必须进行社会融资制度的创新,特别是中小企业政策的创新。夏斌还提出了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政策,他认为,对投资前景不明、风险较大的企业股权融资,应通过创业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公司形式予以股权投资。对普通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通过二板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真正扶植经营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待条件成熟,升到主板市场上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Sahlman (1990)研究指出创业期中小企业的融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源融资,商业信用以及天使投资,这在理论上很有说服力,因为众所周知,创业期企业的信息是最不透明的,因此最难以获得金融中介的外援融资。而对于政府监管成本(Townsend,1979;Diamond,1984)和逆向选择(Myers,1984;Nachman and Noe,1994)的相关研究表明,债务融资进入的最佳时机是内源融资耗尽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