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 (155)1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155)1.1 自然条件 (155)1.2 社会经济条件 (157)2 耕地与基本农田现状 (157)2.1 耕地利用现状 (157)2.1.1 耕地数量特征 (157)2.1.2 耕地的空间分布情况 (158)2.1.3 现状与现行规划目标的对照 (158)2.2 基本农田保护概况 (159)3 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160)3.1 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160)3.1.1 耕地的动态变化分析 (160)3.1.2 耕地资源的主要流向 (160)3.1.3 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162)4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问题 (166)4.1 耕地和人均耕地数量不断减少 (166)4.2 建设占用耕地导致耕地减少 (166)4.3 农业生产中“重产出,轻保护”,耕地质量有所下降 (167)4.4 耕地的管理水平较低 (167)1524.5 部分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不合理 (167)5 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的预测 (168)5.1 粮食需求量的预测 (168)5.1.1 人口预测 (168)5.1.2 粮食需求量的确定 (169)5.2 粮食耕地单产 (169)5.2.1计算原理 (169)5.2.2 粮食播种面积单产的预测 (170)5.2.3复种指数的预测 (170)5.2.4粮食耕地单产确定 (170)5.3 耕地需求量的确定 (171)5.3.1 粮作比的确定 (171)5.3.2 耕地需求量的确定 (171)6 耕地供给量的估算 (172)6.1 耕地减少量的估算 (172)6.1.1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量 (172)6.1.2 灾毁 (173)6.1.3 农业结构调整 (173)6.1.4 生态退耕减少耕地面积预测 (173)6.1.5 小结 (174)6.2 耕地增加量的估算 (174)6.2.1 土地开发 (175)1536.2.2 土地整理 (175)6.2.3 土地复垦 (175)6.2.4 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76)6.2.5 补充耕地预测 (178)6.2.6 耕地占补趋势分析 (180)6.3 耕地供给量的确定 (183)7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 (186)7.1 耕地保有量的确定 (186)7.2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 (186)7.2.1 基本农田保护的内容和标准 (186)7.2.2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 (189)8 加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 (189)8.1 重视规划的作用,严格按照规划办事 (189)8.2 通过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来保护耕地 (190)8.3 实行耕地发展权与生态价值补偿,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 191 8.4 完善耕地质量与数量的动态监测体系 (192)8.5 发挥公众参与和监督的作用 (192)8.6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 (194)8.7 严格基本农田审批制度 (194)8.8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舆论宣传 (195)8.9 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动态监测 (195)8.10 建立基本农田建设投入引导和奖励机制 (196)154前言耕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如何有效保护耕地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耕地保护不仅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吃饭问题,而且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我国耕地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来看,耕地的生产力仍有一定的增长潜力,但总的形势并不容乐观。
人口的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对耕地不断的占用以及要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等都对耕地生产力的持续稳定增长形成巨大压力,人均耕地还将继续减少。
太湖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加快,以及长三角洲地区快速的发展和辐射功能持续的增长,太湖县的经济社会将会加快发展速度。
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建设用地的扩张。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人口不断的增加,人均耕地的减少,使得耕地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
本专题按照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落实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围绕现有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目标,研究提出确保规划修编中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目标及建议。
本专题研究以2005年为基期年,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1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1.1 自然条件155太湖县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地处东经115°45’-116°46’,北纬30°09’-30°46’。
西北与鄂东英山、蕲春县毗邻,北接岳西,东临潜山、怀宁,东南连望江,南与宿松接壤。
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降雨量1462 mm,年日平均气温16.4℃,土壤以黄棕壤、红壤为主,适宜水稻、小麦、棉花、油料、茶叶、蚕茧、麻类等多种农作物生长。
太湖县属于大别山区,境内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及水域等多种地貌类型。
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式下降,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区地貌差异明显。
太湖县涧深溪多,水资源丰富。
县境内有长河、华阳河两大水系。
长河,发源于岳西多枝山,在杏花村南入县境,纳羊角河、同义河、薜义河、白沙河、安乐河、南阳河、黑岩河、青石河、小湖河、大湖河、寺前河、罗溪河诸水,入花凉亭水库,下龙山,傍县城,穿新仓,进潜山,汇皖河,再入长江。
长河纵贯全县,境内总长81 km。
华阳河发源于太(湖)宿(松)蕲(春)交界的三面尖,在望江华阳镇以东的雷口入长江。
流域呈三角形,跨皖鄂两省,总面积5511.4 km2。
太湖有城西、江塘、徐桥、大石四个乡镇的西南部约261.6 km2的面积属华阳河流域,占全县总面积的12.88%。
本区地形低缓,地表水发育,雨量较充沛。
自然条件有利于浅层孔隙水的补给,但地下水缺乏。
著名国家“4A”级花亭湖风景名胜区面积达667 hm2,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山场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土地利用潜力巨大,生物资源丰156富,各类植物达719种,野生动物种类达百余种。
1.2 社会经济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县发展较快,经济持续增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不过,同发达地区相比,太湖县属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区,2005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7.68亿元①,只占安庆市地区生产总值6.44%,在安庆市八县中处于落后地位,需要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2005年末,太湖县辖15个乡镇,全县总人口达55.83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7.40%,全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5.16‰。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有所增加。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52亿元,比1996增长四倍多,年均增长52.80%。
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2亿元,比上年增29.1%;一、二、三产业比例为0.8︰52︰47.2。
完成企业综合营销收入315.2亿元,增36.5%;实现利税12.7亿元,增50.1%;完成财政收入11.6亿元,增21.5%。
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协议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自营出口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在2002年基数上实现了翻番。
2 耕地与基本农田现状2.1 耕地利用现状2.1.1 耕地数量特征①数据来源于统计局提供的主要经济数据1572005年太湖县耕地面积34594.65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7.06%,占农用地面积的20.13%。
人均耕地面积为0.062 hm2/人。
耕地结构组成中,绝大部分是灌溉水田,共20299.92 hm2,占耕地面积的58.68%;望天田8149.49 hm2,占耕地面积23.56%;旱地3658.31 hm2,占耕地面积的10.57%;水浇地1862.33 hm2,占耕地面积5.38%;菜地624.60 hm2,占耕地面积的1.81%(图2-1)。
图2-1 2005年耕地结构2.1.2 耕地的空间分布情况从太湖县土地统计簿得知,太湖县的耕地在15个乡镇都有分布,从全县耕地总体分布来说,较为广泛。
主要分布在县城东南,如新仓镇、徐桥镇;以大石乡分布较少。
2.1.3 现状与现行规划目标的对照现行规划确定到2010年耕地面积达到37615.9 hm2,根据太湖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2005年耕地面积达到34594.65 hm2,已完成规划目标的91.97%。
158规划要求“全面开展土地整理,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补充所占用的耕地,从而实现规划期内耕地占补平衡。
结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耕地保护制度、占补平衡制度、严格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做到“谁破坏,谁复垦,谁受益”,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耕地进行建设,必须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予以补充,并经省、市土地管理部门确认方可占用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按一定标准足额缴纳耕地开垦费,并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签订耕地开垦协议,由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根据“四查清四对照”结果,1997~2004年通过整理复垦增加耕地429.28 hm2,通过开发增加耕地133.70 hm2,1997~2004年共增加耕地562.98 hm2,完成规划目标的31.12%(表2-1)。
表2-1 全县耕地指标落实情况项目规划期间补充的耕地合计整理复垦土地开发1997-2010年规划指标1809.10 677.60 1131.50 1997-2004年实际情况562.98 429.28 133.702.2 基本农田保护概况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保护耕地的基本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
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必须补划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确保本行政区域内土地159160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
自从现行规划实施以来,太湖县基本农田保持32400hm 2不变,保护率达到87%以上,超过国家要求的80% 的标准。
3 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3.1 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3.1.1 耕地的动态变化分析2005年,太湖县耕地面积34594.65 hm 2,与1996年相比,减少耕地2545.46 hm 2,平均每年减少282.29 hm 2;人均耕地从1996年的0.07 hm 2降到0.06 hm 2。
1996年到2004年,太湖县耕地处于缓慢减少的阶段;2004年到2005年,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9年来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图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