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建设史——济南城市的变迁

城市建设史——济南城市的变迁


4、1商埠区

商埠区的建筑,与老城有着很大的不同,但都是大街小巷 的格局。1904年,随着胶济铁路的开通,济南自开为商埠, 确定将“济南西关外胶济铁路以南,东起十王殿(-4-纬一 路),西至北大槐树(今纬十二路),南沿长清大道(今经七 路西段),北以铁路为限,计东西长不足5里,南北宽约可 2里,共计4000余亩地,作为华洋公共通商之埠”。当时 街道的规划按照西方的模式设计为垂直布排,东西街称为 “经路”,南北街叫“纬路”.其中,今天的经一路到经 二路、纬二到纬五路之间的地带是当年的商埠区最繁华的 区域。济南的市场中心也逐步由老城迁至商埠区,商号一 度多达200家,名店云集,这些店铺除了济南传统的老字 号外,象瑞蚨祥鸿记绸布店、祥云寿百货店、泰康食物公 司、泉祥茶庄西号,宏济堂药店等,还出现了一些外国人 开设的洋行.一时之间,。二大马路纬四路”一带成了最 繁华的商业中心.
济南地理位置概况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纬36°40′,东 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 面水,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 和滨州、东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莱芜 交界,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 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卫星地图
济南市历史沿革:




四.济南街巷格局及街区概况

具有2000多年城邑历史的济南,有数以百计的古 街老巷,长长短短,曲曲直直,纵横交错,各展 其姿,勾勒出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人 们漫步其间,会领略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 城市发展的轨迹.至于街巷的具体数目,每个时 代各有不同,济南旧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 之说,也不过是极言街巷之多,并不是一个确切 统计的结果.
古城墙老照片
1950年2月28日,济南市政府下令拆除老城墙,建起了环 城路。据记载,当时只保留了城东南隅一段(原东南角 楼——九女楼地址),后在其上建解放阁,也就是说如今 解放阁的地基是原来的济南府城墙。
2007年市考古研究所曾在趵突泉北路对发现 的一段残存古城墙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 掘完毕后,此地盖起了高楼。这一角城墙高 约三米,古砖斑驳,守望岁月沧桑。
在清光绪二十八年绘制的《省城街巷全图》上,所标示 的济南城内街巷已有160余条,当时城外的街巷也达到150 余条。这些街名多数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来在 街名合并及旧城改造中约有半数湮没了
根据济南老街的分布状况,我们可 以把典型老街集中的区域分为几个 片区:

一 .是老城内以芙蓉街、曲水亭街为代表,与周围 街巷、珍珠泉水系结合在一起的历史街区; 二 .是以普利街、剪子巷为代表,与趵突泉水系融 合的片区; 三 .是以司里经二路为代表的商埠区.
4. 2商埠区

商埠的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早期的大型公共建 筑多为德式风格。它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建于1912 年的济南老火车站.火车站附近,还有几座德式 建筑,象济南车站行包房、济南邮政局、德华银 行、德国领事馆等,小纬二路还形成了德别墅住 宅区,整条街上充满了日耳曼风情.可惜的是, 今天,商埠区的许多近代西式建筑都被拆除了, 曾辉煌一时的老字号也逐渐销声匿迹,商埠似乎 失去了往日的绝代风华。但它对济南城市的近代 化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承接着济南从过去走向 未来的历程.
济南古城龙山时期古城
古城历程:由历下古城、齐州州城到明清府城,济南 逐渐形成了格局独特、特色鲜明的古城风貌。自开商 埠,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为古城、 商埠双核并列的带状分布
济南古城的演变
济南古城与长安、洛阳古城对照
济南城区变迁图
三.济南古城变迁的原因:

影响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政治、经 济、社会环境。改革开放前,济南城市形态演变 几乎是在单一的政治意识形态下,以工业发展为 主导。改革开放以后,体制改革促进城市空间决 策的多元化、市场化,成为推动城市形态演变的 主导力量。总之,政治因素起主要作用,经济因 素起支撑作用,社会环境则对近代济南城市格局 的演变起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济南古城的变迁

济南作为一座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古城,其沧海桑田般的历史变迁痕 迹已经淡没在时间的风雨之中。通过一些考古及文献的记载,我们仍 然可以对济南的发展作一个大致的概括。

济南古城经历了历下古城、秦汉历城县城、 魏晋南北朝的“双子城”、齐州州城(母子 城)和济南府城的演变过程。在漫长的历史 演变过程中,济南古城虽几经兴废,却从 未消失过,而是以老城区为核心向四周逐 渐地辐射扩展。
2、司里街与所里街片区

司所二街位于黑虎泉泉群的南侧,明清时期曾是“整洁 静谧的住宅区”,街的两侧座落着风格各异的四合院,一 般都是二进院落,也有几户三进院或东西跨院的.司里街 长520米,宽5米,是官绅聚居之地.司里街地处南门外, 交通方便,北面又濒临黑虎泉,涛声震响,南护城河水清 见底,水草摇曳,岸边垂柳依依,风景宜人.所以历代官 员争相在此建造府第,终日应酬往来,热闹非凡,固有 “司里街看上任的”之说。所里街长580米,宽5米,在此 居住的多为殷实商贾之家。过去,济南的一些达官贵人死 后,因南围子墙岱安门外是千佛山风景区,不宜选作茔地, 多选在距城较近、地势平坦的马家庄、窑头庄一带,所里 街是南通围子墙永固门的大道,且又平坦、笔直,因此, 居住城关的官绅人家发丧时,必走岳庙后街,所里街,棋 幡楼轿,鼓乐喧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热闹,形 成了与司里街相对应的“所里街看出殡的”的一道风景。
芙蓉街,一条济南性格的老街。
它是繁华的,又是沧桑的,是热闹的, 又是幽静的。就象济南这座城 。无 数的小商小贩,在路两边各据一摊或 一店,各色小吃琳琅满目。芙蓉街上 每天人流不断。相比于大多数寂寂无 声的老街,这芙蓉老街充满了商业活 力。
曲水亭街位于济南市历 下区,街长520米,宽 2.86米。北靠大明湖、 百花洲,一边是青砖碎 瓦的老屋,一边 曲水河 是绿藻飘摇的清泉,临 泉人家在这里淘米濯衣, 使老街古旧中透出活力, 沉静中显出生气。清澈 的泉水随处可见,经年 不息,在家家户户的生 活里浅吟低 曲水河中, 柳影婆娑,水草摇曳, 使济南这座北方老城拥 有了江南水乡的明丽和 妩媚。
秦: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 东汉,为济南国。灵帝时,曹操任济南相,政绩颇著。 魏晋南北朝时期,济南多处于战乱之中。晋永嘉(307~312年)年间,济 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自此,历城便成为济南地区的政治中心。 金仍置济南府,属山东东路,领历城、临邑、齐河、章丘、禹城、长清、 济阳7县。此时,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 散地,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元初改为济南路,属元王朝的“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领历城、章 丘、邹平、济阳4县及棣、滨2州。 明初仍为济南府,属山东布政使司(简称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省 治由青州移治济南,济南遂成为山东首府,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 按察使司驻地。 1911年末,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济南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1948年9月27日,济南解放,设立济南特别市。 1949年5月改为济南市。下辖第一至第十一共11个区。 1950年改为市区6个、郊区5个。 1991年,设立国家级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年2月,济南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济南古城墙


济南古城的形成经历了历下古城、齐州州城和济南府城等演变过 程。济南设府于北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年至公元1125年),府城开始 时为土城。到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才在土城“外甃以砖石,高三 丈五尺,周十二里四十八丈……东曰齐川门,西曰泺源门,南曰舜田 门,北曰汇波门……”。这四座城门因地势和防御的需要,并不左右 前后相对,称“四门不对”,东门(老东门)偏北,西门偏南,北水门 偏东,只有南门在南城墙的正中位置。 明朝曾先后五次整修济南府城墙,使其基本定型。清末济南商业 繁荣,城内外车水马龙,交通拥挤,为此又在府城上开四门:西南为 坤顺门(今趵突泉公园东门以北,黑虎泉西路与趵突泉北路交叉口处), 西北为乾健门(今大明湖西南门以西一带),巽利门(也称新东门,即如 今按察司街中段运署街往东),艮吉门(也称小北门,今历山街往北、 汇波楼以东一带,大明湖东门附近)。明末清初为加强城防,在齐川、 历山、泺源三门外增修瓮城,且在齐川、历山二门的瓮城内各设子门 两个,又称放军门,瓮城上设有箭楼。
3、普利街、剪子巷片区


清末的普利街还只是一条普通的民巷,叫柴家巷,它同周 边的郝家巷、冉家巷、券门巷、剪子巷等被称为西关八大 巷.当时人流稀少,非常僻静。1904济南开辟商埠,为便 于城区与商埠间的交通,西圩子墙上又增开了一道“小 门。——普利门,位于门内的柴家巷身份陡然一变,经拓 宽改造后改称普利街. 剪子巷位于西门外路南,现在的趵突泉公园北端西侧,是 一条南北走向的老街,街长214米,宽4至7米,它的形成 和兴起,记录着古代济南因兴建水利促进城市发展的历史。 剪子巷的历史并不久远,在清初以前,这里还是趵突泉下 游的一块藕池,只有三两椽茅舍
题壁堂也是北方现存的清代戏楼。 经数百年变迁,吕祖庙仅存一正 殿,且残破不堪,岌岌可危。所 幸题壁堂虽年久失修,规模形式 基本结构尚保存完好, 现已由 文物部门抢救修缮

不知从何时起,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甚至连 文物古迹,都似乎成了我们经济发展、开发建设 的绊脚石。新区开发和旧城更新时,数百年来形 成的富有人情味和鲜明特色的古老城区,经过一 场“脱胎换骨”的打造,消失殆尽;迅猛且快速 推进的城市化,以“旧貌变新颜”换来“千城一 面”的无个性的都市空间。今天的中国城市正面 临着空前的整体危机:环境危机,特色危机,文 化危机••••••
1、芙蓉街、曲水亭街历史风貌区

所有的街区中,芙蓉街这几年受到的重视最多, 在各方人士的呼吁之下,芙蓉街基本上被保存了 下来(关于芙蓉街的情况后面有专门的论述).但 是周围的高都司巷、旧军门巷等却在济南泉城路 的改造过程中被拆毁了.在今天的泉城路及其南 北相邻的地区,是衙门、官宦府第和民居的集中 地,并由此形成了济南的商业中心,出现了大批 著名的商业店铺,这里就是济南老字号、老建筑、 老宅子集中的地区.是济南老城的中心和繁华地 带。
相关主题